華文網

小島經濟學:魚和漁網的故事

主講人:汪通

(圖盧茲經濟學院經濟學博士,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梯若爾。現為英國愛丁堡大學商學院商業經濟學和戰略經濟學課程主講教師。)

音訊來自《見聞閱讀》,欲查看完整內容,

可拖至末尾關注“見聞閱讀”或點擊閱讀原文

一本讓你讀得津津有味的經濟學書籍

文/春城邂逅

說到經濟學很多人都會搖頭,覺得會和很多數位很多公式有關係。閱讀中信出版社《小島經濟學》,在故事和圖片中《國富論》和《經濟學原理》這樣枯燥的科學知識通過一種輕鬆生動的蹦到大腦裡。是誰給我們打來的頭腦饕餮呢?

彼得·希夫和安德魯·希夫強強聯手的傑作——《小島經濟學》。

彼得·希夫經濟學家,暢銷書作家,現任歐洲太平洋資本公司總裁。他的觀點常被各大新聞媒體引用,曾成功預測2008年經濟危機。他的著作《美元大崩潰》是本超級暢銷書。安德魯·希夫金融服務行業資深媒體與市場顧問,目前主要負責歐洲太平洋資本公司的傳播與媒體管理。

《小島經濟學》是一本親民的書籍,上到90歲的老人,下到9歲的孩子都能無障礙閱讀。大量的插圖絕對能吸引住你的眼球,幽默的措辭和講故事的手法,讓你此書拿得起放不下。書籍從一個原始的小島開始寫,島上有三個人。沒有工具的三人每人一天只能抓一條魚,且只夠養活自己。這個時候一個好點子出現了,其中的一個人挨餓一天(風險承擔)發明了初級捕魚工具,

一天能捕兩條魚。生產力的提高,其他人也想製作漁網。

剩下的兩個人想製造漁網,又怕製作失敗和挨餓。這時是和第一個人借漁網捕魚做儲備呢?還是直接和第一個製造漁網的人借魚呢?還是借一條魚以後還兩條?作者順勢引出信用卡,財富分享等概念。三人都有捕魚工具後,大家魚都有剩餘,開始追求更高要求的生活,如追求好看的衣服。

這時候魚開始成為一種固定的交換物。

魚成為貨幣制定貨幣後:多元化出現,其他小島也聽說了這邊小島的“繁榮”,“移民湧入”,生產工具提升,“就業”關鍵字也相繼出現。貨幣會為會產生,貨幣的產生會帶來些什麼效應,等問題也得到了解答。創造的生育價值,剩餘“魚”不斷變多,銀行和貸款出現……

寫的深入淺出,簡單明瞭,複雜概念,變得饒有趣味。《小島經濟學》中故事情節的巧妙設置,完美的闡述了企業、貨幣、政府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係。是一本別具一格、引人入勝的經濟學著作。用心的進行思考,你會發現書中很多細節看似嬉笑的笑料。其實都是精心準備。

如:“金本位”,在金本位條件下,用黃金來規定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每一貨幣單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價。現在很多人也在說黃金和貨幣直接掛鉤真的是這樣嗎?“魚本位”破滅了。再如:“坐在棕櫚樹上往下面撒錢”。金融危機時期,有的經濟學家,為了讓民眾消費就是這樣的。是不是很好玩。

回歸我們目前的處境:政府是經濟的主導者,經濟發展的主角是政府。這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必要階段,是過渡?政府的過度干預讓經濟環境妖魔化?《小島經濟學》從我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視角入手。“這個關於魚、漁網、存錢、借錢的故事揭示了經濟是如何運行的,映射出當今經濟體制與政策暗藏的漏洞。希夫兄弟以機智幽默的手法闡釋了經濟增長的根源,貿易、儲蓄及風險三者的重要性,滯脹的根源,利率的影響,政府的刺激機制、消費信貸的破壞性本質等問題。這些問題經常被討論,卻常常被誤解。對於那些想走出誤區,理解經濟學基本理論與常識的讀者,這本書會帶來驚喜。”

整本書使用生動的比喻,從一小島三個人的發家致富曆開始抒寫。把各種生硬的經濟關係轉變成為一個一個有趣的故事。很生動的描述了經濟的產生、發展、帶來的問題、政府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政策帶來的問題,書中一直貫穿著經濟學最本質的原理,發人深省。值得每個人閱讀。

●推薦訂閱

中信出版社精選經濟金融科技等出版計畫,與華爾街見聞合作打造金融世界年度“聽閱”融合產品《見聞閱讀》,已正式上線。

《小島經濟學》《千年金融史》《高盛,危機即將到來?》等書籍,將會在見聞閱讀委員會20位常駐主講人和特約嘉賓的挑選下,加入到每週3期總計45分鐘,全年聆聽120+讀物的服務中。

●本期摘要

書名:《小島經濟學》

作者:[美]彼得·希夫/[美]安德魯·希夫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小島經濟學》是一則《伊索寓言》式的經濟學科普文學,講述的是一個小島,從最初的生產力非常低級,只能手抓魚生活的時代,一直逐步發展有了交換、貿易、金融,從而讓金融體系從無到有、從國內到國際,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最終因為其內在的不穩定因素而崩潰的故事。書中絕大部分的人物和事件,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對應,而作者也都一一做了非常有意思的解讀。

●講讀精華

這本書中提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經濟學知識點,主要是奧地利學派和古典經濟學派的觀點,這兩派的特點是偏重于市場自發的調節作用,對政府和央行的調整比較警惕。尤其是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問題之後,美聯儲經過了好幾輪的定量寬鬆,而歐洲央行也開始釋放了巨量的流動性來救市。

可以說歐央行和美聯儲,在這一次經濟危機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會不會在長期範圍內對經濟有非常不好的影響。這本書,尤其在後期,可以看作是奧地利經濟學派和古典經濟學派學者一些擔憂的集中體現。

現在就沿著小島上漁民經濟的發展,來一步步理解他們眼中的經濟發展,和對未來的擔憂到底是什麼。

●小島上只能通過手抓魚效率很低,有一個人織了一個漁網。織漁網就意味著生產效率的提高,有剩餘時間來進行活動,提高小島技術水準於是有了專業化的分工,儲蓄,金融。

●有兩個小島的居民病了,通過借貸度過了最困難的一周,如果沒有儲蓄,小島經濟就崩潰了。儲蓄是奧地利經濟學派一貫強調的。那麼儲蓄有什麼用處?可以看作對未來風險的對沖。

●書中認為政府對於消費是過度鼓勵了,這就牽扯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當經濟簫條的時候政府會鼓勵消費?現代經濟學也提供了一個回答……

●天有不測風雲,小島經歷了颱風,不管政府願不願意、是否有經濟簫條,都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了。而恰恰這個時候,政府的稅款不夠用了,怎麼辦呢?

●中國古代歷史上,東漢末年的董卓金融改革失敗,在英國也發生過類似的現象,叫做“劣幣驅逐良幣”。 這裡出現的另外一個現象,通貨膨脹。

●隨著經濟的發展,小島與外島有了貿易,有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分工,有了“全球化”,還有了魚聯邦儲備券。 但是隨著魚聯邦儲備券越發越多,人們開始質疑到底小島銀行有沒有那麼多魚,能夠維持這些兌換。

●島民對棚屋的需求越來越大,人們可能追求更加豪華的棚屋。銀行這個時候就開始向島上信譽比較好的人,提供棚屋貸款。小島政府建立了兩個機構,“棚利美”和“棚地美”……

故事的最後,小島被危機搞得焦頭爛額,資產被收購一空,故事就這麼悲慘的結束了,但書中的描述會不會成為現實?通過講者的講讀分析,可能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End-

編輯:楊夢迪 2017.06.29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

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價。現在很多人也在說黃金和貨幣直接掛鉤真的是這樣嗎?“魚本位”破滅了。再如:“坐在棕櫚樹上往下面撒錢”。金融危機時期,有的經濟學家,為了讓民眾消費就是這樣的。是不是很好玩。

回歸我們目前的處境:政府是經濟的主導者,經濟發展的主角是政府。這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必要階段,是過渡?政府的過度干預讓經濟環境妖魔化?《小島經濟學》從我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視角入手。“這個關於魚、漁網、存錢、借錢的故事揭示了經濟是如何運行的,映射出當今經濟體制與政策暗藏的漏洞。希夫兄弟以機智幽默的手法闡釋了經濟增長的根源,貿易、儲蓄及風險三者的重要性,滯脹的根源,利率的影響,政府的刺激機制、消費信貸的破壞性本質等問題。這些問題經常被討論,卻常常被誤解。對於那些想走出誤區,理解經濟學基本理論與常識的讀者,這本書會帶來驚喜。”

整本書使用生動的比喻,從一小島三個人的發家致富曆開始抒寫。把各種生硬的經濟關係轉變成為一個一個有趣的故事。很生動的描述了經濟的產生、發展、帶來的問題、政府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政策帶來的問題,書中一直貫穿著經濟學最本質的原理,發人深省。值得每個人閱讀。

●推薦訂閱

中信出版社精選經濟金融科技等出版計畫,與華爾街見聞合作打造金融世界年度“聽閱”融合產品《見聞閱讀》,已正式上線。

《小島經濟學》《千年金融史》《高盛,危機即將到來?》等書籍,將會在見聞閱讀委員會20位常駐主講人和特約嘉賓的挑選下,加入到每週3期總計45分鐘,全年聆聽120+讀物的服務中。

●本期摘要

書名:《小島經濟學》

作者:[美]彼得·希夫/[美]安德魯·希夫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小島經濟學》是一則《伊索寓言》式的經濟學科普文學,講述的是一個小島,從最初的生產力非常低級,只能手抓魚生活的時代,一直逐步發展有了交換、貿易、金融,從而讓金融體系從無到有、從國內到國際,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最終因為其內在的不穩定因素而崩潰的故事。書中絕大部分的人物和事件,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對應,而作者也都一一做了非常有意思的解讀。

●講讀精華

這本書中提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經濟學知識點,主要是奧地利學派和古典經濟學派的觀點,這兩派的特點是偏重于市場自發的調節作用,對政府和央行的調整比較警惕。尤其是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問題之後,美聯儲經過了好幾輪的定量寬鬆,而歐洲央行也開始釋放了巨量的流動性來救市。

可以說歐央行和美聯儲,在這一次經濟危機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會不會在長期範圍內對經濟有非常不好的影響。這本書,尤其在後期,可以看作是奧地利經濟學派和古典經濟學派學者一些擔憂的集中體現。

現在就沿著小島上漁民經濟的發展,來一步步理解他們眼中的經濟發展,和對未來的擔憂到底是什麼。

●小島上只能通過手抓魚效率很低,有一個人織了一個漁網。織漁網就意味著生產效率的提高,有剩餘時間來進行活動,提高小島技術水準於是有了專業化的分工,儲蓄,金融。

●有兩個小島的居民病了,通過借貸度過了最困難的一周,如果沒有儲蓄,小島經濟就崩潰了。儲蓄是奧地利經濟學派一貫強調的。那麼儲蓄有什麼用處?可以看作對未來風險的對沖。

●書中認為政府對於消費是過度鼓勵了,這就牽扯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當經濟簫條的時候政府會鼓勵消費?現代經濟學也提供了一個回答……

●天有不測風雲,小島經歷了颱風,不管政府願不願意、是否有經濟簫條,都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了。而恰恰這個時候,政府的稅款不夠用了,怎麼辦呢?

●中國古代歷史上,東漢末年的董卓金融改革失敗,在英國也發生過類似的現象,叫做“劣幣驅逐良幣”。 這裡出現的另外一個現象,通貨膨脹。

●隨著經濟的發展,小島與外島有了貿易,有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分工,有了“全球化”,還有了魚聯邦儲備券。 但是隨著魚聯邦儲備券越發越多,人們開始質疑到底小島銀行有沒有那麼多魚,能夠維持這些兌換。

●島民對棚屋的需求越來越大,人們可能追求更加豪華的棚屋。銀行這個時候就開始向島上信譽比較好的人,提供棚屋貸款。小島政府建立了兩個機構,“棚利美”和“棚地美”……

故事的最後,小島被危機搞得焦頭爛額,資產被收購一空,故事就這麼悲慘的結束了,但書中的描述會不會成為現實?通過講者的講讀分析,可能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End-

編輯:楊夢迪 2017.06.29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