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聯合辦公起來了,傳統商務中心就要倒閉嗎?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商業模式也進行著不斷的更新與變化。

興起于美國矽谷的聯合辦公概念,近年來已發展成為實質的行業模式,並且在中國呈現越來越火的趨勢。

新的模式興起,必然會對舊有模式造成衝擊,傳統商業中心首當其衝。

那麼兩者在商務辦公市場所占的比重會有什麼樣有趣的變化呢?

筆者認為:聯合辦公行業雖發展迅猛,但要在商務辦公市場占比超越傳統商務中心,5年內,怕是不行。

聯合辦公模式由於其自身特有的共用性和開放性,

在國內,贏得了眾多中小微企業的青睞。

2015年,聯合辦公在中國橫空出世,而僅僅不到18個月的時間中,京滬地區就已經建成了超過500處的聯合辦公空間。

隨著這股熱潮,全球辦公領域的多家知名企業已進駐中國,例如總部位於美國現已成熟的聯合辦公品牌WeWork,已在上海完成其三處聯合辦公空間的選址。

而聯合辦公的主要受眾----中小微企業,在中國企業總數裡占比多少呢?

據2013年底的國家統計,中國現在有1500多萬家企業,這其中,1100多萬家企業是小型和微型企業,再加上個體工商戶,小型微型企業占到企業總數的94%;

即:中國的企業,從數量上來說,大部分以中小微型企業為主。

看到這個資料,是不是感覺聯合辦公的前途一片光明,分分鐘打敗傳統商務中心成為商務辦公市場的“領導者”呢?

然而,事實並不如此美好。

首先,關於聯合辦公的盈利問題。

無論何種商業模式,盈利都是其最終目的。不能創造收益的模式,必然在商業的競爭中泯滅。

而目前聯合辦公的盈利情況並不樂觀。

由於聯合辦公模式前期投入較大,開設空間一次性投資(租金+裝修+辦公配備)高達幾百萬,後期的空間運營開銷(人力+網路+推廣+水電+稅費+日常維修等)更為

龐大。

業界人士表示,想要回本尚且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時間,

盈利更是遙遙無期。

而在中國,聯合辦公模式頂多出現兩年,普遍範圍內的盈利幾乎沒有,甚至虧損。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就曾表示:旗下產品正在以虧損20%的代價對外出租。

沒有錢,再好的模式也運營不起來,聯合辦公模式的盈利難題已迫在眉睫。

其次,對中國市場的適應能力。

按理說,國內中小微企業比例這麼高,需求高,聯合辦公這顆“星星之火”,應以“燎原之勢”佔據國內商務辦公市場。

事實上,聯合辦公模式的確受到國內商務辦公市場的青睞,但遠不足形式“燎原之勢”。

一種新生模式的進入,總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和磨合期,更何況在中國特色這麼濃重的國內市場。

這個適應和磨合期,有可能是5年,有可能是10年,也有可能,磨著磨著就磨不下去了。

資金的入不敷出,就是其磨合適應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所以,迅猛的勢頭,並不一定代表光明的未來。

其三,傳統商業中心實力雄厚。

聯合辦公看似迅猛的發展勢頭,必然會觸動傳統商業中心的利益。從哲學上講,新事物的產生,必將遇到舊事物的反擊。結果就是:要不被舊事物消滅,要不消滅舊事

物,

還有一種狀態,即在相互對抗的過程中相互消融,相互依存。但這種狀態的穩定性,有待證明。

而在這場聯合辦公和傳統商務中心的“交戰”中,後者的受眾雖然比例低,但擁有的資源比例高。

這些“心高氣傲”的大企業,是否願意放棄傳統意義上的商業中心,而“共用”辦公資源呢?

道理很簡單,你從我這兒能得到好處,我從你那得不到;你有的我都有,我有的你沒有,所以我為啥要共用?

當然,商海瞬息萬變,利益歸恨到底是各方博弈的焦點,不排除之後會有牽動各方的利益來“和平”解決現在看來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當然,我們主張理性分析,摒棄感性認同。對於聯合辦公行業發展的“悲觀”看法,也是基於現階段真實市場情況的基礎上;

同時我們也應抱有對聯合辦公的希望與期待,畢竟,聯合辦公為中小微型企業的確帶來了福利。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縱觀現階段的國內商務辦公市場情況,聯合辦公行業出現新的獨角獸企業的概率不大。

原因何在?

一是聯合辦公行業現階段並沒有出現做的十分出色的企業(從盈利角度講),即說明這個模式還有待完善,有待接受市場的考驗;

二是資金投入的巨大。這並不是過家家,沒有雄厚的資本就沒有加入戰場的資格;而現在這個戰場,九死一生,指不定就虧得血本無回。

商業的本質是利益,而這種風險巨大的利益,要去追求,需要何等的魄力。

試問:哪家企業願意拿著自家辛辛苦苦掙的錢去隨便“嘗試”?

綜上,聯合辦公的出發點是好的,給企業降低成本,提供更加高品質的辦公環境,這點毋庸置疑;

當前國內的形式表面迅猛,實則都在艱難探索,尋求突破點。

所以,未來5年內,聯合辦公在商務辦公市場所占的比重超越傳統的商務中心,怕是不行;聯合辦公行業是否會出現新的獨角獸企業,怕是也不會。

聯合辦公行業的發展,任重道遠,且行且珍惜。

其三,傳統商業中心實力雄厚。

聯合辦公看似迅猛的發展勢頭,必然會觸動傳統商業中心的利益。從哲學上講,新事物的產生,必將遇到舊事物的反擊。結果就是:要不被舊事物消滅,要不消滅舊事

物,

還有一種狀態,即在相互對抗的過程中相互消融,相互依存。但這種狀態的穩定性,有待證明。

而在這場聯合辦公和傳統商務中心的“交戰”中,後者的受眾雖然比例低,但擁有的資源比例高。

這些“心高氣傲”的大企業,是否願意放棄傳統意義上的商業中心,而“共用”辦公資源呢?

道理很簡單,你從我這兒能得到好處,我從你那得不到;你有的我都有,我有的你沒有,所以我為啥要共用?

當然,商海瞬息萬變,利益歸恨到底是各方博弈的焦點,不排除之後會有牽動各方的利益來“和平”解決現在看來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當然,我們主張理性分析,摒棄感性認同。對於聯合辦公行業發展的“悲觀”看法,也是基於現階段真實市場情況的基礎上;

同時我們也應抱有對聯合辦公的希望與期待,畢竟,聯合辦公為中小微型企業的確帶來了福利。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縱觀現階段的國內商務辦公市場情況,聯合辦公行業出現新的獨角獸企業的概率不大。

原因何在?

一是聯合辦公行業現階段並沒有出現做的十分出色的企業(從盈利角度講),即說明這個模式還有待完善,有待接受市場的考驗;

二是資金投入的巨大。這並不是過家家,沒有雄厚的資本就沒有加入戰場的資格;而現在這個戰場,九死一生,指不定就虧得血本無回。

商業的本質是利益,而這種風險巨大的利益,要去追求,需要何等的魄力。

試問:哪家企業願意拿著自家辛辛苦苦掙的錢去隨便“嘗試”?

綜上,聯合辦公的出發點是好的,給企業降低成本,提供更加高品質的辦公環境,這點毋庸置疑;

當前國內的形式表面迅猛,實則都在艱難探索,尋求突破點。

所以,未來5年內,聯合辦公在商務辦公市場所占的比重超越傳統的商務中心,怕是不行;聯合辦公行業是否會出現新的獨角獸企業,怕是也不會。

聯合辦公行業的發展,任重道遠,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