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手足口病高發,一篇問答全知道

每年進入5-7月,讓家長談之色變的手足口病又會流行起來。如今進入6月,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如約而至,下面將我寫過的這篇關於手足口病的問答更新後推送給所有的家長周知。

請輸入圖片描述

1、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資料

幾天前,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全市共報告手足口病例454例,

比前一周上升12.94%。

截至2017年6月18日,

全市累計報告手足口病3626例,

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2.55%。

報告重症病例8例、無死亡病例。

手足口病聚集疫情累計發生148起,

相比去年同期降低59.12%,共涉及454人,

聚集性疫情發生在托幼機構(65.54%)、

家庭(25.68%)、學校(6.76%),

和同一居住地(2.02%);

暴發疫情1起,發生在托幼機構,涉及10人。

0-5歲病例占病例數的84.67%。

2、媽媽問題集

01、 什麼是手足口病?早期症狀是什麼?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EV71)多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

尤以3歲以下年齡兒童發病率最高。

其他年齡也可發病。

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2~7 天,

沒有明顯的預兆,

多數寶寶突然起病,

早期表現主要是發燒,隨後會出疹子。

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種透明的水皰,

主要集中在手、腳、口腔和肛門周圍,

疹子不癢、也不會留疤。

出疹子的同時,

寶寶可能還會出現類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等。

02、 如何區分手足口的疹子和蕁麻疹的疹子?

蕁麻疹屬於一種過敏性皮膚病,

一般是因為過敏性食物、藥物,

或者昆蟲叮咬而出現的水皰、丘疹等皮疹。

蕁麻疹的疹子呈淡紅色或淡褐色,

摸起來較硬,大小不等,周圍無紅暈,

多會劇烈瘙癢,以夜間尤為明顯,

嚴重影響寶寶睡眠。

可群集或散佈,多見於胸背和四肢。

手足口的疹子多為大米狀白色水皰,

周圍有紅暈,不癢,

散佈於指腹、手掌心、腳掌心、口腔等部位。

03、 如何區分手足口的疹子和出水痘的疹子?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

水痘的疹子一般會遍佈全身,

以前胸後背部最多。

此外,頭皮、腳底、手指、

手掌都可能出現疹子,

非常癢,呈現透明的水泡,

泡內液體較多。

手足口病的疹子則主要出現在:

口腔黏膜、手、腳和屁股等部位,

泡內液體較少,比較乾癟,

同時伴隨口咽或口腔潰瘍,

寶寶會因咽痛導致拒食。

04、 如何區分手足口與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種比較特殊的感冒。

在臨床門診中,

一般每100個感冒患者中,

就有5至10個可能是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

手足口病多為嗓子裡先有皰疹,

後發展到手心腳心,並伴有發燒。

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初為灰白色的小丘疹,

周圍紅暈,以後變成發亮的皰疹,

破潰以後變成小潰瘍。

多數可見丘疹、皰疹和潰瘍同時存在。

05 、手足口病可以自愈嗎?

根據病情輕重可以將手足口病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占比99%左右的輕症手足口,

只是發燒和出現皰疹,可以居家護理裡,

只要對症護理得當,隨著身體免疫力的提高,

自己可以把病毒清除掉。

寶寶1~2 周可以自愈。

第二種情況是出現腦膜炎、腦炎、肺水腫、

腦脊髓炎、迴圈障礙等嚴重併發症,

占比1%左右,多由EV71感染引起,

需額外引起注意,一定要住院治療,

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死亡。

06、 如何治療輕症手足口病,具體如何對症處理呢?

跟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類似,

絕大多數的手足口病例,病症都比較輕。

目前還沒有針對腸道病毒治療手足口病的藥物,

所以治療手足口病就只有盡力去緩解它表現出來的症狀。

比如手足口病寶寶表現出了高燒症狀,

就使用退燒藥;

如果出現了嘔吐和脫水等症狀,

就給他們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即使用口服補液鹽。

飲食上應給於流質偏涼食物,

吃清淡、易消化的粥或麵條等,

以避免刺激潰瘍造成疼痛。

口腔保持清潔常漱口,

飯前飯後用淡鹽水漱口,

對於不會漱口的寶寶,

可以用棉簽蘸淡鹽水輕輕擦拭口腔。

07 、寶寶得了重症手足口住院十四天,

出院後大拇指指甲有退落,正常嗎?

手足口病後出現的指甲脫落比較常見。

不用特殊處理,等待新甲推掉舊指甲即可。

在舊指甲掉落前,

注意指甲周邊皮膚不要因舊指甲翻轉而撕裂。

08 、寶寶得了手足口病,

今天一個星期了,基本好了,現在還有傳染性嗎?寶寶可以去公共場所玩了嗎?天天關在家裡,我都怕她憋出病來。

手足口病的隔離期應該是從感染後的14天結束。

通常潛伏期2-7天,建議再隔離3-4天,

帶著寶寶到沒有小朋友的地方進行戶外活動,

既能滿足寶寶玩耍的需求,

又能避免把病毒傳染給別的孩子。

09、 寶寶得過一次手足口病,是不是以後就不會得了呢?

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導致手足口病。

因為病毒種類比較多,各種病毒間,

甚至同種病毒不同血清型間缺乏有效的交叉保護,

因此得過一次手足口病的寶寶,

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種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而導致多次發病。

所以,即使得過手足口病的寶寶也還是要預防這種病。

10 、可以用開喉劍或利巴韋林來預防嗎?

開喉劍和利巴韋林都是藥物,

而不屬於疫苗的範疇,

起不到預防手足口病的作用,

濫用反倒會帶來新的疾病。

那些網路傳言說吃維生素B族、

喝板藍根可以增加抵抗力預防手足口病的說法也不靠譜,

千萬別相信這些沒有科學依據的網路傳言!

11 、手足口病疫苗推薦接種嗎?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種,

但通常引起重症和死亡的主要是EV71病毒。

目前我國已經自主研製出預防EV71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

研究試驗設計相對規範,

臨床前和部分省市臨床中使用未發現嚴重副作用。

推薦6月齡-5歲的兒童接種,

5歲以上兒童不推薦接種。

12 、手足口病如何預防?

該病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

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

體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的飛沫)及被污染的毛巾、

玩具等物品而感染。

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隱性☆禁☆感染者,

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後,

由於自身抵抗力較強或曾被感染過,

因此不會發病或者只出現類似感冒、

口腔潰瘍等較輕的症狀。

但成人在和寶寶的密切接觸中卻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寶寶,

因此成人在接觸寶寶前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

洗乾淨手之後再去抱寶寶。

另外,家長也應關注寶寶周圍其他小朋友生病的情況,

避免與生病的寶寶密切接觸。

還要注意環境衛生以及寶寶的個人衛生。

儘量避免帶寶寶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如電影院、公園、商場等,以避免交叉感染。

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衛生部有一個五句真經一定要落實:

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

勤通風、曬太陽。

13 、成人有可能會被生病的寶寶傳染上手足口嗎?

人類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

成人大多因已經通過隱性☆禁☆感染獲得相應抗體,

因此成人即使感染了手足口病的病毒,

在自身抵抗力強時也不會表現出症狀,

但當成人忙於照顧生病中的寶寶而疲勞過度,

抵抗力低下時,

也會有部分被寶寶傳染上而發病,

通常病情較輕、病程較短,

有人會誤以為是口腔潰瘍。

所以提醒家長們在照顧寶寶的同時,

也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冀藥師提醒:

出現下列情況,家長需帶寶寶及時就醫:

持續高燒不退。

頻繁嘔吐。

四肢抖動、癱瘓或者抽搐。

精神差,白天過度睡眠、容易驚醒、煩躁不安。

呼吸心率增快、呼吸困難,口唇發紫。

面色蒼灰、皮膚出現花紋、四肢發涼,出冷汗。

5歲以下兒童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易感人群。

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孩更容易發展為重症病例,

因此特別提示:

3歲以下的兒童只要出現手足口病相關症狀,

都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3歲以下的寶寶,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內的,

有可能在短期內發展為危重症,

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大醫道,醫療行業資源中心,是鄭州大學互聯網醫療與健康服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的協同機構:醫療政策解讀,精准行業資訊,醫院管理研究,高端人才平臺。

只是發燒和出現皰疹,可以居家護理裡,

只要對症護理得當,隨著身體免疫力的提高,

自己可以把病毒清除掉。

寶寶1~2 周可以自愈。

第二種情況是出現腦膜炎、腦炎、肺水腫、

腦脊髓炎、迴圈障礙等嚴重併發症,

占比1%左右,多由EV71感染引起,

需額外引起注意,一定要住院治療,

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死亡。

06、 如何治療輕症手足口病,具體如何對症處理呢?

跟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類似,

絕大多數的手足口病例,病症都比較輕。

目前還沒有針對腸道病毒治療手足口病的藥物,

所以治療手足口病就只有盡力去緩解它表現出來的症狀。

比如手足口病寶寶表現出了高燒症狀,

就使用退燒藥;

如果出現了嘔吐和脫水等症狀,

就給他們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即使用口服補液鹽。

飲食上應給於流質偏涼食物,

吃清淡、易消化的粥或麵條等,

以避免刺激潰瘍造成疼痛。

口腔保持清潔常漱口,

飯前飯後用淡鹽水漱口,

對於不會漱口的寶寶,

可以用棉簽蘸淡鹽水輕輕擦拭口腔。

07 、寶寶得了重症手足口住院十四天,

出院後大拇指指甲有退落,正常嗎?

手足口病後出現的指甲脫落比較常見。

不用特殊處理,等待新甲推掉舊指甲即可。

在舊指甲掉落前,

注意指甲周邊皮膚不要因舊指甲翻轉而撕裂。

08 、寶寶得了手足口病,

今天一個星期了,基本好了,現在還有傳染性嗎?寶寶可以去公共場所玩了嗎?天天關在家裡,我都怕她憋出病來。

手足口病的隔離期應該是從感染後的14天結束。

通常潛伏期2-7天,建議再隔離3-4天,

帶著寶寶到沒有小朋友的地方進行戶外活動,

既能滿足寶寶玩耍的需求,

又能避免把病毒傳染給別的孩子。

09、 寶寶得過一次手足口病,是不是以後就不會得了呢?

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導致手足口病。

因為病毒種類比較多,各種病毒間,

甚至同種病毒不同血清型間缺乏有效的交叉保護,

因此得過一次手足口病的寶寶,

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種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而導致多次發病。

所以,即使得過手足口病的寶寶也還是要預防這種病。

10 、可以用開喉劍或利巴韋林來預防嗎?

開喉劍和利巴韋林都是藥物,

而不屬於疫苗的範疇,

起不到預防手足口病的作用,

濫用反倒會帶來新的疾病。

那些網路傳言說吃維生素B族、

喝板藍根可以增加抵抗力預防手足口病的說法也不靠譜,

千萬別相信這些沒有科學依據的網路傳言!

11 、手足口病疫苗推薦接種嗎?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種,

但通常引起重症和死亡的主要是EV71病毒。

目前我國已經自主研製出預防EV71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

研究試驗設計相對規範,

臨床前和部分省市臨床中使用未發現嚴重副作用。

推薦6月齡-5歲的兒童接種,

5歲以上兒童不推薦接種。

12 、手足口病如何預防?

該病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

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

體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的飛沫)及被污染的毛巾、

玩具等物品而感染。

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隱性☆禁☆感染者,

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後,

由於自身抵抗力較強或曾被感染過,

因此不會發病或者只出現類似感冒、

口腔潰瘍等較輕的症狀。

但成人在和寶寶的密切接觸中卻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寶寶,

因此成人在接觸寶寶前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

洗乾淨手之後再去抱寶寶。

另外,家長也應關注寶寶周圍其他小朋友生病的情況,

避免與生病的寶寶密切接觸。

還要注意環境衛生以及寶寶的個人衛生。

儘量避免帶寶寶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如電影院、公園、商場等,以避免交叉感染。

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衛生部有一個五句真經一定要落實:

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

勤通風、曬太陽。

13 、成人有可能會被生病的寶寶傳染上手足口嗎?

人類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

成人大多因已經通過隱性☆禁☆感染獲得相應抗體,

因此成人即使感染了手足口病的病毒,

在自身抵抗力強時也不會表現出症狀,

但當成人忙於照顧生病中的寶寶而疲勞過度,

抵抗力低下時,

也會有部分被寶寶傳染上而發病,

通常病情較輕、病程較短,

有人會誤以為是口腔潰瘍。

所以提醒家長們在照顧寶寶的同時,

也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冀藥師提醒:

出現下列情況,家長需帶寶寶及時就醫:

持續高燒不退。

頻繁嘔吐。

四肢抖動、癱瘓或者抽搐。

精神差,白天過度睡眠、容易驚醒、煩躁不安。

呼吸心率增快、呼吸困難,口唇發紫。

面色蒼灰、皮膚出現花紋、四肢發涼,出冷汗。

5歲以下兒童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易感人群。

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孩更容易發展為重症病例,

因此特別提示:

3歲以下的兒童只要出現手足口病相關症狀,

都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3歲以下的寶寶,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內的,

有可能在短期內發展為危重症,

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大醫道,醫療行業資源中心,是鄭州大學互聯網醫療與健康服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的協同機構:醫療政策解讀,精准行業資訊,醫院管理研究,高端人才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