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遵義提升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實體經濟闖出一片天

→貴州富泰科技通訊公司現代化流水生產線。王雨晴攝

新聞提示

在“堅持紅色傳承,推動綠色發展,奮力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的要求下,遵義市立足做大總量,調優結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努力做優環境、做強配套、做好服務,用資訊化綠色化服務化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壯大,在融合發展中實現轉型升級。

政府輸動力,企業練內功。遵義市一大批企業整合資源,開拓創新,塑造品牌,讓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匯川區:從“1+7”平臺奮力起飛

工程車進進出出,機械吊臂上下騰挪,廠房次第展開……乍暖還寒時節,走進貴州富泰通訊有限公司二期標準化廠房建設現場,讓人感受到另一種盎然春意。

這裡是總投資15億元的智慧終端機產業園,整個項目建成達產後,富泰公司將帶動形成一個百億級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以富泰公司為引領的遵義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匯川區)智慧終端機產業園的發展模式給出啟示:通過培育一個龍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延伸產業鏈條,進而壯大一個產品集群,形成實體經濟增長的強勁態勢。

整個富泰公司產業鏈條項目達產後將產生巨大的“磁鐵”效應,15家智慧終端機配套企業入園,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5億元,解決5000人就業。

實體經濟是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搶佔新一輪市場份額的重要“砝碼”。作為一家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現代化企業,貴州馳宇精密機電製造有限公司致力於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

去年,公司實現產值2.53億元,成為全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軍民融合企業。該公司於去年1月投資3.2億元實施發動機高精密結構生產線建設及數位化集成製造技術改造專案,預計今年9月完工投產。該項目建成投產後,能讓公司進入中國商飛公司的配套體系,公司將新增產值1.5億元,工業總產值每年增加1億元。

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枝榮。近年來,遵義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匯川區)搶抓“1+7”開放創新平臺發展機遇,用足用活遵義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字招牌”,工業經濟的表現尤為耀眼:去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家,完成工業總產值270.13億元,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02.4億元;全區實體經濟企業10045家,實現增加值271.1億元,占全區GDP的95%,解決就業22.1萬人。

以實體經濟為支撐,加快承接產業轉移,引進科技性、集團化龍頭企業,著力完善產業配套,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

遵義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匯川區)全力推進全省“1+7”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和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奮力打造全省“開放帶動、創新驅動”先行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高新技術、大資料電子資訊、特色輕工、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大力推進實體經濟發展。

據介紹,到2020年,遵義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匯川區)計畫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家、全國500強8家以上,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00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達50億美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達20億美元以上,推動實體經濟在全省“1+7”平臺上融合發展,奮力起飛。

博文軟體:搶灘大資料產業藍海

打開“遵醫附院”APP,坐診醫生情況一目了然,患者可直接網上預約掛號,免去排隊之苦,還可用手機進行診前諮詢,查看過往病歷……

這是博文軟體發展有限公司為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開發建設的健康助手APP,2014年年底上線至今,註冊用戶已達200萬。

“開發軟體,只是我們公司發展走出的第一步。”在位於紅花崗IT產業園的博文軟體公司裡,董事長何博文坦言,相比“遵醫附院”這款軟體,他更看重的是200萬用戶以及隨之而生的海量資料。

在他眼裡,越多的資料資源,越具有不可想像的商業價值。“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大資料手段,對患者的電子病歷、居住環境、生活飲食習慣等進行處理分析,有效監測和預防疾病風險,推動智慧醫療發展。”

目前,博文軟體已成立了基於平行演算法的健康大資料分析研究中心,利用資訊技術將患者、醫務、保險、研究等各醫療組成部分緊密聯繫起來,為醫療產業運行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不只是醫療大資料,公司發展多年,手握全國物流、公安戶籍、電信運營商、公積金和社保等資料資源,這正是其傲視群雄的資本,也是爭鋒未來市場的利器。

去年8月,博文軟體瞄準同城快遞市場,利用大資料平臺推出了“找跑跑”同城閃送APP,通過閃送員競價搶單的模式,為客戶提供同城短距離配送服務。

上線至今,“找跑跑”已在五個城市開通服務,旗下擁有8.24萬閃送人員,日平均單量約為5000件,並以每月註冊服務人員上百人,新增使用者上萬人的速度持續增長,為客戶節約了至少10萬小時的時間支出。

“同城配送市場規模龐大,目前市場規模大約在1萬億元左右。”對這個大蛋糕,何博文充滿了野心。而大資料,則是他切這塊蛋糕的最大法寶——通過對大資料的應用,確保使用者在平臺上下的每一單能快速準時送達,保證用戶體驗。

搶灘貴州大資料產業藍海,博文軟體已在紅花崗IT產業園建立面積達8800平方的IDC資料中心,全力向大資料分析應用企業轉型。2015年,該公司被工信部列為“大資料骨幹企業”,去年公司大資料及相關產業總產值達6.1億元。

“合作共贏,做強做優。”何博文說,下一步,公司將依託貴州大資料產業,著力打造創新型IT軟硬體技術平臺,實施大資料獲取、存儲、分析、加工和應用,不斷突破大資料關鍵技術,提升遵義整體資訊化產業研發能力,力爭在三年內成為國內領軍的資訊化解決方案實施企業。

中光實業:電池板拼出大市場

360度停車行車記錄儀有了太陽能提供電源,能讓愛車在任何時候有風吹草動都一目了然;在背包上安裝了太陽能,可以在出行的時候隨時給手機和筆記型電腦充電……這些產品,都是由貴州中光實業有限公司研發出來的。

位於遵義市播州區苟江工業園區的貴州中光實業有限公司,是播州區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一家光伏企業,他們用一塊塊小小的太陽能電池板,為70多種生活用品和市政設施提供既環保又穩定的電源。

記者在該公司生產車間看見,工人們身穿工服,頭戴工帽,正忙著為一塊塊小小的太陽能電池板進行焊錫。一位公司負責人拿著不到巴掌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告訴記者:“你別看它只有幾毫米厚,卻能在一個小時就為手機充滿電。”

在該公司的展示大廳,整齊擺放著太陽能路燈、太陽能24小時360度停車行車記錄儀、太陽能水泵、太陽能帳篷、太陽能輪椅等產品,讓記者耳目一新。

每一個新產品的問世和每一筆訂單,都來源於該公司的研發和推廣團隊,兩個團隊基本上都是90後,甚至是00後的年輕人。記者在公司採訪時,看到他們個個精神抖擻,聚精會神,各自專注地盯著自己的電腦。有的在和客戶交流,有的在撰寫文案,有的在設計新產品。公司總經理廖利軍說:“別看他們年齡不大,但是都很厲害,有的是研發產品的高手,有的是撰寫文案的高手,有的是電商銷售的高手。”

“公司能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成績,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援。”廖利軍說,政府不僅給他們政策支持,免稅、免房租,相關領導還親力親為,為企業協調辦理相關手續和用工問題。

廖利軍介紹,經過一年多努力,公司已經擁有了3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7項專利,研發出了太陽能路燈、太陽能24小時360度停車行車記錄儀、太陽能水泵、太陽能帳篷、太陽能輪椅、太陽能智慧發電窗戶及其他一系列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共70多種,部分產品已走出國門,遠銷海外。今年,預計產值將達到1.3億元。

金誠食品:迴圈發展讓企業牛起來

走在桐梓縣金誠食品有限公司寬敞的廠區內,空氣清新,環境整潔。在8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身著整潔工作服的工人們在生產線上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一坨坨品質上佳的牛肉經過分割、切片、烹煮、烘制等道道工序,被製成一塊塊韻味悠長的牛肉幹,最後裝箱成品。穿過一條貫穿整個車間的參觀走廊,整個生產過程透過玻璃窗一目了然:井然有序的生產流水線,既保持了傳統工藝精髓,又有機地引入了現代科技手段,使傳統工藝揚長避短,更加科學合理。

“金誠牌系列牛肉幹產品既傳承了傳統制法,又加入現代工藝,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講究。食品安全不能出一點差錯,產品味道、口感也要做到最好,所以幾年來我們在狠抓品質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每一個環節做到精細,不能打一點馬虎眼。”公司總經理王明軍說。

為適應各地消費者飲食習慣,公司研發了針對不同城市、不同消費群體的產品,有五香、麻辣、醬香等口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暢銷重慶、成都、長沙和華東地區,年產值達到4800萬元,綠色農產品走出了巍巍婁山。

在桐梓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領下,金誠食品有限公司帶動了當地老百姓近100余人就業,其中有30余人為精准貧困戶,擴寬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管道。

據瞭解,金誠食品有限公司每年消化成牛20000餘頭,其下屬的養殖場目前年出欄量4000餘頭,遠遠不足以支撐公司需求,為此,該公司免費為縣內各鄉鎮提供養殖技術,然後再按市場價回收成牛,解決了上百養牛戶的銷路問題。

養殖、屠宰、汙水處理、廢物再生利用、深加工、銷售……金誠食品有限公司依託牛肉加工,形成迴圈可持續發展產業鏈,建設現代化養殖場、汙水處理廠、屠宰場、有機複合肥加工廠、紙箱複合膜廠。其中,養牛產生的牛糞被收集起來,通過發酵、烘乾等工序製成“金誠華良”牌有機複混肥,深受縣內種植大戶的青睞,全年14200噸的產量供不應求。

談起公司的發展,王明軍激動地說:“今年中央一號檔明確提出,龍頭企業要扶持農民,農產品要精細加工。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延伸產業鏈條,精深加工農產品,利用品牌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就業,帶動農民增收。”

博文軟體:搶灘大資料產業藍海

打開“遵醫附院”APP,坐診醫生情況一目了然,患者可直接網上預約掛號,免去排隊之苦,還可用手機進行診前諮詢,查看過往病歷……

這是博文軟體發展有限公司為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開發建設的健康助手APP,2014年年底上線至今,註冊用戶已達200萬。

“開發軟體,只是我們公司發展走出的第一步。”在位於紅花崗IT產業園的博文軟體公司裡,董事長何博文坦言,相比“遵醫附院”這款軟體,他更看重的是200萬用戶以及隨之而生的海量資料。

在他眼裡,越多的資料資源,越具有不可想像的商業價值。“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大資料手段,對患者的電子病歷、居住環境、生活飲食習慣等進行處理分析,有效監測和預防疾病風險,推動智慧醫療發展。”

目前,博文軟體已成立了基於平行演算法的健康大資料分析研究中心,利用資訊技術將患者、醫務、保險、研究等各醫療組成部分緊密聯繫起來,為醫療產業運行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不只是醫療大資料,公司發展多年,手握全國物流、公安戶籍、電信運營商、公積金和社保等資料資源,這正是其傲視群雄的資本,也是爭鋒未來市場的利器。

去年8月,博文軟體瞄準同城快遞市場,利用大資料平臺推出了“找跑跑”同城閃送APP,通過閃送員競價搶單的模式,為客戶提供同城短距離配送服務。

上線至今,“找跑跑”已在五個城市開通服務,旗下擁有8.24萬閃送人員,日平均單量約為5000件,並以每月註冊服務人員上百人,新增使用者上萬人的速度持續增長,為客戶節約了至少10萬小時的時間支出。

“同城配送市場規模龐大,目前市場規模大約在1萬億元左右。”對這個大蛋糕,何博文充滿了野心。而大資料,則是他切這塊蛋糕的最大法寶——通過對大資料的應用,確保使用者在平臺上下的每一單能快速準時送達,保證用戶體驗。

搶灘貴州大資料產業藍海,博文軟體已在紅花崗IT產業園建立面積達8800平方的IDC資料中心,全力向大資料分析應用企業轉型。2015年,該公司被工信部列為“大資料骨幹企業”,去年公司大資料及相關產業總產值達6.1億元。

“合作共贏,做強做優。”何博文說,下一步,公司將依託貴州大資料產業,著力打造創新型IT軟硬體技術平臺,實施大資料獲取、存儲、分析、加工和應用,不斷突破大資料關鍵技術,提升遵義整體資訊化產業研發能力,力爭在三年內成為國內領軍的資訊化解決方案實施企業。

中光實業:電池板拼出大市場

360度停車行車記錄儀有了太陽能提供電源,能讓愛車在任何時候有風吹草動都一目了然;在背包上安裝了太陽能,可以在出行的時候隨時給手機和筆記型電腦充電……這些產品,都是由貴州中光實業有限公司研發出來的。

位於遵義市播州區苟江工業園區的貴州中光實業有限公司,是播州區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一家光伏企業,他們用一塊塊小小的太陽能電池板,為70多種生活用品和市政設施提供既環保又穩定的電源。

記者在該公司生產車間看見,工人們身穿工服,頭戴工帽,正忙著為一塊塊小小的太陽能電池板進行焊錫。一位公司負責人拿著不到巴掌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告訴記者:“你別看它只有幾毫米厚,卻能在一個小時就為手機充滿電。”

在該公司的展示大廳,整齊擺放著太陽能路燈、太陽能24小時360度停車行車記錄儀、太陽能水泵、太陽能帳篷、太陽能輪椅等產品,讓記者耳目一新。

每一個新產品的問世和每一筆訂單,都來源於該公司的研發和推廣團隊,兩個團隊基本上都是90後,甚至是00後的年輕人。記者在公司採訪時,看到他們個個精神抖擻,聚精會神,各自專注地盯著自己的電腦。有的在和客戶交流,有的在撰寫文案,有的在設計新產品。公司總經理廖利軍說:“別看他們年齡不大,但是都很厲害,有的是研發產品的高手,有的是撰寫文案的高手,有的是電商銷售的高手。”

“公司能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成績,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援。”廖利軍說,政府不僅給他們政策支持,免稅、免房租,相關領導還親力親為,為企業協調辦理相關手續和用工問題。

廖利軍介紹,經過一年多努力,公司已經擁有了3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7項專利,研發出了太陽能路燈、太陽能24小時360度停車行車記錄儀、太陽能水泵、太陽能帳篷、太陽能輪椅、太陽能智慧發電窗戶及其他一系列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共70多種,部分產品已走出國門,遠銷海外。今年,預計產值將達到1.3億元。

金誠食品:迴圈發展讓企業牛起來

走在桐梓縣金誠食品有限公司寬敞的廠區內,空氣清新,環境整潔。在8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身著整潔工作服的工人們在生產線上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一坨坨品質上佳的牛肉經過分割、切片、烹煮、烘制等道道工序,被製成一塊塊韻味悠長的牛肉幹,最後裝箱成品。穿過一條貫穿整個車間的參觀走廊,整個生產過程透過玻璃窗一目了然:井然有序的生產流水線,既保持了傳統工藝精髓,又有機地引入了現代科技手段,使傳統工藝揚長避短,更加科學合理。

“金誠牌系列牛肉幹產品既傳承了傳統制法,又加入現代工藝,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講究。食品安全不能出一點差錯,產品味道、口感也要做到最好,所以幾年來我們在狠抓品質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每一個環節做到精細,不能打一點馬虎眼。”公司總經理王明軍說。

為適應各地消費者飲食習慣,公司研發了針對不同城市、不同消費群體的產品,有五香、麻辣、醬香等口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暢銷重慶、成都、長沙和華東地區,年產值達到4800萬元,綠色農產品走出了巍巍婁山。

在桐梓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領下,金誠食品有限公司帶動了當地老百姓近100余人就業,其中有30余人為精准貧困戶,擴寬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管道。

據瞭解,金誠食品有限公司每年消化成牛20000餘頭,其下屬的養殖場目前年出欄量4000餘頭,遠遠不足以支撐公司需求,為此,該公司免費為縣內各鄉鎮提供養殖技術,然後再按市場價回收成牛,解決了上百養牛戶的銷路問題。

養殖、屠宰、汙水處理、廢物再生利用、深加工、銷售……金誠食品有限公司依託牛肉加工,形成迴圈可持續發展產業鏈,建設現代化養殖場、汙水處理廠、屠宰場、有機複合肥加工廠、紙箱複合膜廠。其中,養牛產生的牛糞被收集起來,通過發酵、烘乾等工序製成“金誠華良”牌有機複混肥,深受縣內種植大戶的青睞,全年14200噸的產量供不應求。

談起公司的發展,王明軍激動地說:“今年中央一號檔明確提出,龍頭企業要扶持農民,農產品要精細加工。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延伸產業鏈條,精深加工農產品,利用品牌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就業,帶動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