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兒子說:“媽媽,我想把鋼琴砸了!”聽完,楊瀾也沉默了

文 / 諾媽

跟天下所有母親一樣,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

楊瀾也曾有過挫敗感。

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兒子5歲,楊瀾就逼他學鋼琴,母子之間歷經了長達幾年鬥智鬥勇、苦不堪言的過程。

在藝術的啟蒙路上,楊瀾無疑想把最好的都奉獻給兒子。孩子才七歲,她就和丈夫專程帶著兒子飛往莫札特的故鄉——奧地利,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薩爾茨堡音樂節。但孩子的天性,並不會因為你給他創造的優越條件而改變,楊瀾的兒子跟所有七歲的孩子一樣,

音樂會開始二十分鐘後便坐不住了屁股,最終在母親不斷提醒與威脅下,熬過音樂會。

頂級的音樂會,文人雅士的盛會,楊瀾以為兒子總會感悟到,哪怕一丁點兒的美好,結果兒子真實的回答卻擊碎她自以為是的幻想。

“很多大象在痛苦中奔跑……”兒子回答。

七歲的孩子不會撒謊,被強制學習的興趣愛好終於隨著孩子成長開始有了抵抗。就好像很多考出十級鋼琴的孩子在拿到證書的那一刻,當著欣喜若狂的父母,發出來的感慨卻是:“我這輩子再也不想碰鋼琴!”

“媽媽,我想把鋼琴砸了!”這是兒子對楊瀾說的話,那一刻,楊瀾才幡然醒悟,在為孩子選擇興趣愛好的道路上,作為家長的我們卻時時忘記了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轉而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出生,孩子牙牙學語,孩子學會了蹣跚走路,看著他們一天天成長,於是我們心裡開始盤算:總該為孩子報個什麼興趣班吧?讓孩子接受下藝術的薰陶!於是也便有了各式各樣藝術啟蒙。

我們帶孩子去報藝術培訓班,希望能夠在眾多的培訓科目中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我們帶孩子去看話劇、聽音樂會、逛美術館,希望通過環境氛圍的力量感染孩子的內心;我們買名人傳記,買名畫欣賞,希望在給孩子講解中,為他注入興趣的精神力量。

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深知藝術之于孩子的重要性,它能開拓孩子的眼界,讓他們善於觀察、想像、表達、創造,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

所以我們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尋找藝術啟蒙的方式,我們做了很多外在的工作,卻容易忽視內部的力量,那就是自己!

鋼琴只是楊瀾的鋼琴,繪畫卻成為兒子的繪畫。楊瀾的兒子對鋼琴不感冒,卻對畫畫情有獨鍾,從小就可以在畫紙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塗抹線條,塗抹色彩。等到高中時期,她兒子的畫作竟被選為高中生代表作品,在當代美術館和798的畫廊展出,更有美國的藝術大學因為看到楊瀾兒子的作品而主動提出要錄取並發放獎學金!

楊瀾是意外的,她的心酸變成了欣慰。想想當年,兒子如此苦痛學習鋼琴,她以為只要熬過一個階段,孩子便能喜歡上。結果卻是兒子如約以優秀的成績考過鋼琴四級,按照他自己的意願,從此再沒有碰過鋼琴!

直到多年以後,楊瀾才知道,兒子繪畫的興趣竟源於自己!那一次不經意間整理兒子作文本,她看到兒子寫的一段話,她才知道了他愛上繪畫的原因。

“記得有一個春天的下午,陽光照進房間,柔和而溫暖。我看見媽媽坐在窗邊,正在畫作上塗抹油彩,寫生院子裡一棵開滿花的海棠樹。媽媽那時肚子裡懷著妹妹。她自然又專注的神情讓我覺得很美。我想,畫畫應該是件很美妙的事情吧……”

什麼樣的家長,感召什麼樣的孩子,這就是潛移默化中對孩子最好的薰陶。你不必技藝精湛,但你必需要內心有愛,有美好!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作為孩子最親密相處的人,你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的眼裡,潛移默化在他們的心裡。如果你是一個愛看書的家長,你的孩子一定不會討厭書;如果你是一個經常會在飯後拿起吉他自娛自樂的爸爸,你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孩子是音盲;如果你經常在家裡揮毫潑墨,你的孩子也一定會喜歡上畫筆……

回望我自己的孩子,我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愛上塗鴉的,他每天一早醒來的第一件事便是坐到畫板前,畫他心中的畫;他說他最討厭我們總是在他還沒有畫完的時候叫他吃飯;他又跟我說,他想畫出一本本的書給未來媽媽生的寶寶看……

或許,他對繪畫的感覺源於他的小手剛剛有力量拿起畫筆的時候,我一次次在地上攤開大大的宣紙,讓他蘸上顏色隨意塗抹;或許,是爸爸那件不要了的白襯衫被我們母子倆用顏料塗抹成好看的花衣裳;或許,當他一頁頁翻出我曾經的畫稿,歪著頭問我“媽媽,這是你什麼時候畫的?”

……

楊瀾說:“總有一種力量引領我們向上!”孩子的藝術啟蒙路上,希望我們能夠與孩子同行,而不是漸行漸遠!

塗抹線條,塗抹色彩。等到高中時期,她兒子的畫作竟被選為高中生代表作品,在當代美術館和798的畫廊展出,更有美國的藝術大學因為看到楊瀾兒子的作品而主動提出要錄取並發放獎學金!

楊瀾是意外的,她的心酸變成了欣慰。想想當年,兒子如此苦痛學習鋼琴,她以為只要熬過一個階段,孩子便能喜歡上。結果卻是兒子如約以優秀的成績考過鋼琴四級,按照他自己的意願,從此再沒有碰過鋼琴!

直到多年以後,楊瀾才知道,兒子繪畫的興趣竟源於自己!那一次不經意間整理兒子作文本,她看到兒子寫的一段話,她才知道了他愛上繪畫的原因。

“記得有一個春天的下午,陽光照進房間,柔和而溫暖。我看見媽媽坐在窗邊,正在畫作上塗抹油彩,寫生院子裡一棵開滿花的海棠樹。媽媽那時肚子裡懷著妹妹。她自然又專注的神情讓我覺得很美。我想,畫畫應該是件很美妙的事情吧……”

什麼樣的家長,感召什麼樣的孩子,這就是潛移默化中對孩子最好的薰陶。你不必技藝精湛,但你必需要內心有愛,有美好!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作為孩子最親密相處的人,你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的眼裡,潛移默化在他們的心裡。如果你是一個愛看書的家長,你的孩子一定不會討厭書;如果你是一個經常會在飯後拿起吉他自娛自樂的爸爸,你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孩子是音盲;如果你經常在家裡揮毫潑墨,你的孩子也一定會喜歡上畫筆……

回望我自己的孩子,我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愛上塗鴉的,他每天一早醒來的第一件事便是坐到畫板前,畫他心中的畫;他說他最討厭我們總是在他還沒有畫完的時候叫他吃飯;他又跟我說,他想畫出一本本的書給未來媽媽生的寶寶看……

或許,他對繪畫的感覺源於他的小手剛剛有力量拿起畫筆的時候,我一次次在地上攤開大大的宣紙,讓他蘸上顏色隨意塗抹;或許,是爸爸那件不要了的白襯衫被我們母子倆用顏料塗抹成好看的花衣裳;或許,當他一頁頁翻出我曾經的畫稿,歪著頭問我“媽媽,這是你什麼時候畫的?”

……

楊瀾說:“總有一種力量引領我們向上!”孩子的藝術啟蒙路上,希望我們能夠與孩子同行,而不是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