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現代教育的思考之一——應試教育,是中華民族的智慧之魂

接送學生的車流

莘莘學子和殷切的家長

說起中國教育應試教育好像就是眾矢之的,教育的一切弊端都在應試教育上找根源,應試教育成了中國教育的屎盆子。

在這種甚囂塵上的輿論中現代教育文藝復興策源地的西方一些國家卻把中國的應試教育作為培基固本的先進教育方式引進學習,

比如英國,還有其他一些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引進吸收中國的“千夫所指”“弊端根源”的應試教育。

一時間,中國的教育走入十裡霧中,教育的方向模糊迷茫,各種教育方式方法在中國“百家爭鳴”: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並立,各種所謂的西式教育方法在一點點蠶食中國應試教育的五千年的根基,普通群眾在各種教育的風浪中隨波逐流,仿佛西式教育了就把自己的孩子定格在了諾貝爾獎金的人生路。

看看中國現代科技井噴式的爆發,中國的許多領域已經超過西方的壟斷,設置技術科技壁壘的國家是中國而不是西方的領域越來越多,而且許多領域都是科技創造的要害領域,引領了主要技術領域的發展方向,在實際應用中非常寬泛。電腦,量子科技,現代科技的整合技術,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等等領域領航的燈塔現在在中國而不是還捂著落後的口袋的西方國家。

正是這種科技創新實力的轉變,使得中國的應試教育的命運得以有個180度的轉變。教育的基本功能只有兩個方面:繼承和創造發明。而沒有很好的繼承創造發明就根基不牢、就沒有高屋建瓴的視野,在這種情況下的創造發明就容易出現方向性的錯誤和技術覆蓋面的局限性。這些恰巧就是西方現代創新驅動的鴻溝,而這個鴻溝在中國是不存在的。

中國應試教育的靚麗表現將越來越凸現。

應試教育沒有錯,錯誤的是扼殺了應試教育的中國本來就生機勃勃的創造發明“機制”,而世界教育的“大融合”使得中華民族的創造發明意識重新找回,創造發明和中國深厚的基礎知識一經結合,一切人類科學創新人文知識的研究都將有一個靚麗的表現。

(造福人類,造福中華,請評論在下的關於教育的系列文章,

請每一位讀者思考後再堅持正確的方向,對你和你的後代不無裨益。)

王傳文作于丁酉六月八日2017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