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北京城的——“望園”穆家

早先,北京有個鼎鼎有名的清真教徒,就是穆子光先生,

人們都管他叫“望園”穆家。為什麼叫“望園”穆家呢?那時在前門李鐵拐斜街路南,就是現在的遠東飯店那塊兒,門口有用磚刻的“望園”兩字。穆家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也算有名之家,穆子光的發跡很有點傳奇色彩。

穆子光幼時家貧,在一個小古玩店當學徒,學鑒定古玩是哪個朝代的東西,是真的還是假的……穆子光天生聰明,精心學藝,可惜還沒出師這個店就關了。無可奈何,他就在前門外楊梅竹斜街擺了一個小攤,

夏天賣酸梅湯。

有一天中午,天正熱,有兩個打鼓兒的來到攤上。打鼓兒的有打硬鼓的,有打軟鼓的,這兩個是打硬鼓的。他們走街串巷買賣珍貴精緻的玩意兒,什麼古玩、瓷器、金、銀、翡翠等,這些人有眼力,懂行。打硬鼓的穿戴整齊,

冬天穿黑色袍褂,夏天一般穿灰色大褂、白布褂子、白線襪子、青皂鞋,手裡拿一個青布包,秀氣玩意兒往包裡一包就得了。手裡拿一個小鼓,“梆梆”響,這叫“報君知”。他們買的時候儘量壓價,賣的時候儘量提價,成交一宗買賣,就夠吃喝一陣子。

兩個打硬鼓的在穆子光的攤旁邊歇一會兒,每人要了一碗酸梅湯,一邊喝,一邊聊,聊的都是行話。意思是在某條胡同某某宅門兒,

有一個“祭紅瓶”要賣,要五百兩銀子,咱們給了二百兩銀子,明兒個咱別去,繃他一繃,過兩天再添點兒,買好了這可有利。這兩個打硬鼓的沒想到穆子光是行裡人,說完就離開走了。穆子光一想,哎呀,要是真的“祭紅瓶”,五百兩銀子不多,有利可圖,要是仿的就不值了,這筆生意我要是能做上就好了。他打定主意要做這筆買賣,儘管他是內行,可是手頭沒錢哪,就找一個至近的朋友商量這事兒。
穆子光跟這位朋友一說,這朋友說:“我手裡只有二十兩銀子。要不這麼辦,拿這筆錢咱們明兒個先去看看貨,如果行了,先給定錢,然後咱們再借點兒印子錢(就是高利貸)。”商量妥了,第二天,兩人到了這家看貨去了。

這裡有規矩,凡是打硬兒鼓的,禮節很重要。穆子光兩個人到了門口,輕輕叫門,裡邊管家出來了。

“什麼事兒,找誰呀?”

“我們是打鼓的,聽說您這兒有件瓶要出手,

有同行告訴我們了,所以我們上您宅裡頭看看。”

“行啊,你等我回一聲。”

說完就把門關上去找宅裡的主人說明情況,一會兒管家出來了,說:“跟我進來吧。”這宅院裡頭有個小花園,由這小花園過去就是外客廳,一般的朋友就讓到這兒。主人沒見面,由管家把“祭紅瓶”拿出來,小心翼翼地擺在桌子上。穆子光內行懂眼,一瞧是假的,甭說五百兩銀子,二百兩銀子誰買誰倒楣。“哎呀,管家,您這東西不錯,可我買著不合適,對不住,對不住。”往出走的時候還得經過小花園,花園長著草,就在那草堆上有一個大罐,白底粗瓷,本家用這罐子泡馬掌水澆花用。穆子光一瞧這罐,躺在那牆犄角上,不用近瞧,就知道是宋朝以前的東西,雖然不能說是價值連城,但也值不少錢了,看到這裡穆子光就知道本家主人不識貨,要是懂行,就不能把這罐扔在這兒,穆子光趕緊停了腳步,對領路的管家說:“這位爺,我求您幫個忙吧,我的本錢少,剛才那‘祭紅瓶’我買不起,您把這破罐賣給我吧。”說著掏出幾兩銀子,往這管家手裡一擱說:“這位爺,小意思,買包茶葉喝吧!您別讓我空手回去。”這管家一想也是,人家能白來一趟嗎?換個家什盛馬掌也一樣,就說:“還有一個了,也賣給你吧。”這穆子光一聽喜出望外,這罐是一對太好了!商量一下,把八兩銀子塞給管家了。

穆子光和這個朋友捧著兩個罐趕緊回家,果然讓他們抄上了,這兩個罐子賣了一千多兩銀子,這朋友雖說只拿出幾兩銀子,但穆子光言而有信,各分一半,一人分了五百多兩銀子。

此後,穆子光就在楊梅竹斜街路南租了一間鋪面,經營小買賣,收點雜項、當票。慢慢地,他賺了不少錢。後來,趕上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進北京,由於他經營得當,所以生意一帆風順,就又在楊梅竹斜街買了一所房,自個兒畫圖翻蓋,開了一個“升平澡塘”,後又開了“西升平澡塘”,因為穆子光好交朋友,仗義疏財,這兩處澡塘慢慢地譽滿京城,達官顯貴都到這兒洗澡,穆子光的買賣也就更加興隆了。

這穆子光從白手起家,到後來的家財萬貫,鄰里街坊都說穆子光是名門望族,就送了他家一個外號——望園穆家。

管家,您這東西不錯,可我買著不合適,對不住,對不住。”往出走的時候還得經過小花園,花園長著草,就在那草堆上有一個大罐,白底粗瓷,本家用這罐子泡馬掌水澆花用。穆子光一瞧這罐,躺在那牆犄角上,不用近瞧,就知道是宋朝以前的東西,雖然不能說是價值連城,但也值不少錢了,看到這裡穆子光就知道本家主人不識貨,要是懂行,就不能把這罐扔在這兒,穆子光趕緊停了腳步,對領路的管家說:“這位爺,我求您幫個忙吧,我的本錢少,剛才那‘祭紅瓶’我買不起,您把這破罐賣給我吧。”說著掏出幾兩銀子,往這管家手裡一擱說:“這位爺,小意思,買包茶葉喝吧!您別讓我空手回去。”這管家一想也是,人家能白來一趟嗎?換個家什盛馬掌也一樣,就說:“還有一個了,也賣給你吧。”這穆子光一聽喜出望外,這罐是一對太好了!商量一下,把八兩銀子塞給管家了。

穆子光和這個朋友捧著兩個罐趕緊回家,果然讓他們抄上了,這兩個罐子賣了一千多兩銀子,這朋友雖說只拿出幾兩銀子,但穆子光言而有信,各分一半,一人分了五百多兩銀子。

此後,穆子光就在楊梅竹斜街路南租了一間鋪面,經營小買賣,收點雜項、當票。慢慢地,他賺了不少錢。後來,趕上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進北京,由於他經營得當,所以生意一帆風順,就又在楊梅竹斜街買了一所房,自個兒畫圖翻蓋,開了一個“升平澡塘”,後又開了“西升平澡塘”,因為穆子光好交朋友,仗義疏財,這兩處澡塘慢慢地譽滿京城,達官顯貴都到這兒洗澡,穆子光的買賣也就更加興隆了。

這穆子光從白手起家,到後來的家財萬貫,鄰里街坊都說穆子光是名門望族,就送了他家一個外號——望園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