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朝的衣服適合演僵死嗎?僵死都穿清朝官吏的衣服

僵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中是很受歡迎的題材。1985年,由劉觀偉導演,林正英、錢小豪、許冠英、樓南光主演的《僵屍先生》橫空出世,狂收票房2000萬,成為當年香港票房排行第七名,

由此引發了一股“僵屍片”的熱潮。在接下來短短的五年裡,港臺兩地就拍攝超過了100部電影。

在電影中,僵屍身著清朝官服,雙手伸直,雙足併攏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別方位,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用符貼在僵屍的前額可以讓僵屍睡著。

可是有個問題一定困惑了不少人,為什麼影視劇的僵屍穿的衣服是清朝的官服?

關於這個問題,這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分析。

香港電影人設計的“清朝”僵屍,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有一定的關係。上世紀80年代時期,中英簽署香港回歸中國的條約,97回歸問題無形中形成了一種集體宿命意識,

而社會上便浮現了疑神疑鬼及迷信心態”。未來的不確定性,讓當時的香港人非常焦慮。

僵屍是依賴氣息分辨獵物的,所以憋氣是躲避僵屍的好方法

“清朝官服”,無疑是帝制時代的象徵。這種莽莽的危險,指向哪裡,

自然是不言而喻。在李碧華的電影《鬼幹部》中,這種危險則體現地更為明顯。“鬼幹部”裡的邪惡,是侵略日寇所殘留的,而在《我和僵屍有個約會》裡的“僵屍”,也跟日寇侵略相關。

從製作層面來看:僵屍題材喜劇驚悚片多為低成本小製作,對於特效的要求也並不高;跟風之作可類比好萊塢剝削片,拍攝條件艱苦、製作週期短,沿用前作留下的清朝官服不失為控制成本的好方法。

從時間角度,死亡時間小於100年成不了精,死亡時間超過500年就成了魔頭了,所以只有死亡時間在100~500間的才可能成為僵屍。

如此算來只有出生在西元1500~1900年的人才可能成為僵屍,這個時間段出生的人差不多都是清朝人,而且傳說清朝人下葬的時候都穿著官服,體面。

照這麼估計,若干年以後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僵屍應該是穿著中山裝、西裝或NIKE,帶三塊手錶,使用牙防組推薦的牙膏的形象了。

民族感情角度:在清初,滿人入關時,大肆殺戮,很多平民百姓死在他鄉,於是出現了運屍人的工作,將屍體運回老家安葬。後來傳說出現了四川、湘西的趕屍人,屍體會自己跳著走。

此外,從審美的角度來看,清朝的官服從拍攝效果上比較符合僵屍的形象,因為清朝官服比較直統統的,顏色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個服飾與漢服不一樣,有一種壓抑、沉悶的味道,所以用於拍僵屍最合適。如果用唐朝、明朝、漢朝的服裝來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為漢服顏色可能較淺(如白色)、比較寬大,拍僵屍沒有清官服合適,反而會有一種飄逸的仙氣在裡面。所以拍漂亮的女鬼一般穿的都是古代漢服,才有《倩女幽魂》等一系列經典女鬼。試想讓聶小倩穿清朝官服,那該是一種什麼效果?

從文學史角度而言,僵屍之說盛行於明中葉以後及清朝。清朝一方面是對於僵屍事件的記載更多,對於僵屍的研究更多。

清代筆記載僵屍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語》及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此二書可以說是“僵屍大全”,《聊齋志異》有篇叫“屍變”的文章就是講僵屍的。

袁枚專門在《子不語》裡給僵屍分成八個晉級過程: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遊屍、伏屍、不化骨。

香港的僵屍電影大都來自這些書籍,因此很自然的僵屍穿的都是清朝的衣服。

那麼這個世界到底是否存在僵屍,一直沒有定論,但是那些年看過的僵屍電影,卻成了我們記憶中難忘的一部分!

因為清朝官服比較直統統的,顏色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個服飾與漢服不一樣,有一種壓抑、沉悶的味道,所以用於拍僵屍最合適。如果用唐朝、明朝、漢朝的服裝來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為漢服顏色可能較淺(如白色)、比較寬大,拍僵屍沒有清官服合適,反而會有一種飄逸的仙氣在裡面。所以拍漂亮的女鬼一般穿的都是古代漢服,才有《倩女幽魂》等一系列經典女鬼。試想讓聶小倩穿清朝官服,那該是一種什麼效果?

從文學史角度而言,僵屍之說盛行於明中葉以後及清朝。清朝一方面是對於僵屍事件的記載更多,對於僵屍的研究更多。

清代筆記載僵屍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語》及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此二書可以說是“僵屍大全”,《聊齋志異》有篇叫“屍變”的文章就是講僵屍的。

袁枚專門在《子不語》裡給僵屍分成八個晉級過程: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遊屍、伏屍、不化骨。

香港的僵屍電影大都來自這些書籍,因此很自然的僵屍穿的都是清朝的衣服。

那麼這個世界到底是否存在僵屍,一直沒有定論,但是那些年看過的僵屍電影,卻成了我們記憶中難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