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沙漠著綠》第五章1.書記的體驗

第五章 一條生命之路

在普通人眼中,沙漠裡沒有路,也不可能有路!

在王文彪眼中,他的路就在沙漠。這條路可以帶著他走向人生不可知的未來。

王文彪在沙漠鍬出的第一鍁沙,

不但改變了老鹽場的景況,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影響了整個庫布其沙漠的生態發展進程。

1.書記的體驗

在王文彪和員工們的共同努力下,鹽場重新恢復生產,當年不但扭虧為盈,還賺了120萬元。然而,鹽場地處沙漠腹地,四周被1.86萬平方公里的黃沙包圍,離火車站直線距離60多公里,卻必須繞道330多公里,車輛平均時速還不到10公里。鹽場每年因此多付出1700萬元運輸成本,利潤全都耗在路上,

豆腐盤成了肉價錢!

沙漠還在擴大,風沙越刮越猛。鹽場往外發貨的動輸道路多次被沙阻斷,運輸花費的時間越來越長。鹽場的產品堆積如山,苦於運不出去。道路不順,增加了成本。賣出的鹽越多,就越虧本兒。

王文彪決定在沙漠裡修一條路。

然而,修路資金至少需要7000萬元。鹽場要拿出這麼多錢修路,比登天還難。不修路,死路一條;修路,又沒有錢。怎麼辦?

進退兩難的王文彪首先想到的是貸款,

他希望通過貸款拿到第一筆資金支持。錫尼鎮是一個偏遠的小縣城,從這頭到那頭也就一箭之地,縣城裡的金融機構屈指可數。

“什麼?要在沙漠裡修路?”他們像聽天書,“這麼多錢放出去,打了水漂找誰要。你身上扒拉扒拉統共才幾斤肉?這風險我們肯定不能擔。”

好話說盡,王文彪就差跪下求人,仍毫無效果。

躺在簡陋的招待所裡,王文彪閉目沉思:絕不能讓供應一方百姓食鹽的鹽場停產、等死!他靈機一動,

想到了政府。地方政府應該會對鹽場助一臂之力。王文彪重新鼓起勇氣,找旗裡邊的領導,找盟裡邊的領導,找自治區的領導。因為這件事,還感動了自治區書記。

王文彪給自治區書記講了他第一次去鹽場上班的故事。書記不相信:“是真的嗎?”

“上班第一天,廠部門前就是一堆沙子,我坐著212都過不去。鹽場怎麼發展?鹽場管內蒙古很大一片區域鹽的供應,

如果鹽場倒閉,就變成民生問題了。”

書記很重視民生,立即說:“這可不行。”

自治區書記決定親自去實地考察。那天,趕上沙漠起大風沙,讓書記嘗到了沙漠的厲害。從盟裡到鹽場,正常情況下走兩個小時。但書記要穿越沙漠,親自體驗沙漠之路究竟多麼艱難。結果他走了七八個小時才到。

書記本身有腰病,一連坐了八個小時的車,痛苦不堪。王文彪在旁邊看著都心疼。書記真正感受到沙漠修路的重要性,說:“我們一定得支持做這件事情。”

盟委書記是一個很幹實事、幹大事的人,瞭解鹽場情況後,親自在鹽場開了一個現場會,把各大銀行的行長都請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我給你們作揖了,我請你們支持他,把這條路修通。”

得到自治區領導的支持,盟委領導又親自出面。銀行同意貸一部分錢,再加上企業自己出一部分錢。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文彪東挪西借,終於湊足了7500萬元修路款。

書記真正感受到沙漠修路的重要性,說:“我們一定得支持做這件事情。”

盟委書記是一個很幹實事、幹大事的人,瞭解鹽場情況後,親自在鹽場開了一個現場會,把各大銀行的行長都請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我給你們作揖了,我請你們支持他,把這條路修通。”

得到自治區領導的支持,盟委領導又親自出面。銀行同意貸一部分錢,再加上企業自己出一部分錢。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文彪東挪西借,終於湊足了7500萬元修路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