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得了腎病別急著慌,病情是輕還是重?這四點很關鍵

“醫生,是不是水腫越嚴重,病情越嚴重啊?”

“醫生,我這蛋白是2+,他那個是+,我的病情是不是比他的嚴重?”

“醫生,你看我這尿液裡泡沫越來越多,是不是就是病情加重了呢?”

很多患者可能都問過這樣的問題,可見大家對慢性腎臟病的輕重程度的瞭解,還單單停留在症狀和指標的變化上。那麼如何判斷慢性腎臟病病情的輕重呢?有哪些評估的指標呢?

一、首先是要準確評估腎臟功能,包括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小管功能

腎小球濾過功能有兩個考量指標:腎小球濾過率(GFR)和內生肌酐清除率(Ccr)。

①慢性腎臟病(CKD)可以分為5期,每期的腎小球濾過率(GFR,單位:ml/min)情況如下:

腎小球濾過率越低說明腎臟功能越差,腎臟功能的下降不利於血液內毒素的排出。

②已到慢性腎功能衰竭(CRF)的患者可以分為4期:即腎功能代償期,腎功能失代償期,腎功能衰竭期(或稱尿毒癥前期),尿毒癥期。相對應的內生肌酐清除率(Ccr單位:ml/min)如下:

內生肌酐清除率的下降意味著腎臟清除肌酐的能力下降,

而大量的肌酐蓄積在血液內難以排出,會加重腎臟的損害。

2.腎小管功能:

腎小管功能主要依據尿中小分子蛋白、糖、氨基酸以及尿比重、滲透壓等檢測,分為重吸收功能和濃縮稀釋功能的異常。

二、尿蛋白量的多少

尿蛋白量的多少,

也可反映腎臟病變的程度,大量蛋白尿的持續存在將加重慢性腎臟病的進展。

如果治療後蛋白尿水準長期維持的好,腎病患者的病情預後往往還是不錯。

三、併發症

是否存在合併症,如貧血、高血壓等情況,一般從在併發症較多的患者,

治療起來想到來說比較困難,併發症會加重腎臟的損害。

四、病理類型

我們可以通過腎臟病理穿刺,來具體評估腎臟損傷類型和損害程度。

由於每個病理類型的發病機制,預後情況都不一樣,所以需要針對性的對待。 不過,有一條:伴有嚴重腎小管間質纖維化的情況預示著病情更重。

總的來說,不一定症狀越重病情就越重,蛋白、潛血+越多病情就越重。需要綜合考慮腎臟功能,併發症的發展情況,及疾病自身的病理類型等方面,來判斷病情的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