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因為書法,他活到110歲高夀,被譽為“上海第一老人”!

書法藝術自古就被歷代文人雅士視為養生之法。而我國110歲高夀的著名書法家蘇局仙,更深諳此道。1985年,他以104歲高齡被評為全國健康老人,生前還有“上海第一老人”之稱。

出生於19世紀晚期的蘇先生兒時家貧,8歲臨池習字,百年間樂此不疲。日軍入侵後,蘇局仙拒絕當日偽校長,毅然辭了教學工作,更加專心研帖,四季如一,每日堅持寫2500個字。蘇先生是發自內心地愛好書法,他常說:“書法能長壽”。其書法藝術傳至五湖四海,總計有海內外30多個學術機構聘其為顧問,

他的許多墨蹟被紀念館、博物館珍藏,有的還刻石留史。《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等都將其事蹟收錄入典。在書法界,他與孫墨佛齊名,享有“南仙北佛”之美譽。他在少年時,臨摹顏真卿的《家廟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年長後,習練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百歲後,又學起王獻之的行書來。蘇先生每日從書法藝術中汲取營養,漸成書法養生三大境界。

養形,以書法鍛煉筋骨

蘇先生非常注重“搖筋骨、動肢節”的導引內涵和書法規矩,洗筆、調墨等絕無絲毫省略。他每天早晨6時起床,喝一小碗淡鹽湯,細品一碗淡粥,然後便擺出指實掌虛、身直腕平、懸腕懸肘的姿勢,前落後顧、左撇右捺、上折下彎,

均要求十分嚴格。全身之力運於筆端,全神貫注,筆力穩健,氣勢連貫,如同打太極拳一樣,這既使手、腕、臂不僵化,又起到靜心養氣的作用,調整肌體各項機能。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練習書法可使人的心率和呼吸頻率減慢,血壓降低,腦血管擴張。蘇先生在105歲時,有一條腿受傷,但他仍堅持每天在室內繞大書案揮毫兩千步,依然點畫扎實,一絲不苟。

養神,以書法陶冶情操

蘇先生主張以靜養神。“形為神之宅”,要求思想集中,把精神調節到最佳狀態,就會覺得心曠神怡。練字時全神貫注,人的思想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擾。抗戰時期,日偽軟硬兼施誘迫蘇先生當漢奸鄉長。蘇先生堅不就範,在書齋裡念經拜佛裝傻,每日書寫“水、石”二字,

約束自己像水一樣清白、像石一樣堅強,甘於清貧,守得住寂寞。《黃帝內經》中提倡人體陰陽平衡。練習書法可以讓人的心神安靜下來,保證人體內環境的穩定,能夠延緩細胞的死亡,推遲衰老。可以說,練習書法是防治身心疾病的非藥物療法。

養氣,以書法平和心氣

一位中醫名家曾說:書法是練氣的一個好辦法,練習書法時需要的靜心、潛心都與練氣渾然一體。練習書法不但是一種藝術追求,還是沒有招式的“氣功鍛煉法”。蘇先生自創了配合書法氣息的“吐納術”,天氣好時,他置筆墨紙硯于空氣清新之庭院,深吸慢呼,調整氣息,呼氣時“長嘯”有聲,伴以動眼、手、腕、臂,舒筋活血,將神、氣貫注于書法運動的全過程。

練習書法能夠陶冶人的情操,磨煉人的意志,也是一種“動靜合一”的健身法。讀者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不妨學學蘇局仙先生以書法養生之道,對健康身心必有好處。

養氣,以書法平和心氣

一位中醫名家曾說:書法是練氣的一個好辦法,練習書法時需要的靜心、潛心都與練氣渾然一體。練習書法不但是一種藝術追求,還是沒有招式的“氣功鍛煉法”。蘇先生自創了配合書法氣息的“吐納術”,天氣好時,他置筆墨紙硯于空氣清新之庭院,深吸慢呼,調整氣息,呼氣時“長嘯”有聲,伴以動眼、手、腕、臂,舒筋活血,將神、氣貫注于書法運動的全過程。

練習書法能夠陶冶人的情操,磨煉人的意志,也是一種“動靜合一”的健身法。讀者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不妨學學蘇局仙先生以書法養生之道,對健康身心必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