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吃鹽感覺沒力氣,飯菜不好吃,吃鹽易致病,如何做到兩全其美?

吃鹽過多容易導致胃炎、高血壓、骨質疏鬆等各種疾病的發生。

世衛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的食鹽量是5g,而針對我國民眾的具體飲食習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每人每天食鹽量不宜超過6g。可據相關調查表明,我國居民平均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達到12克之多。吃鹽過多對身體不益,但鹽又確實是一種很重要的調味品,沒有它就無法烹飪出有味道的菜式。怎樣做才能做到減鹽不減鹹呢?

對此,相關專家提出,做菜時,可用醬油、豆醬、芝麻醬調味,或用蔥、薑、蒜等香料提味。醬油、豆醬所含的鹽分遠低於單純用鹽,而且做出的菜比直接用鹽味道更好。

平時還可多變換口味,用甜、酸、辣味代替鹹味。比如靈活適量運用蔗糖烹製糖醋風味菜,或用醋拌涼菜,既能彌補鹹味的不足,還可促進食欲。同時具有天然酸味的檸檬、橘子、番茄等都可以用;也可以利用蔬菜本身的強烈風味,如番茄、洋蔥、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提味,如番茄炒蛋。

除此之外,鹽在烹飪時的放入也有講究,如青菜少放鹽,否則容易出湯,導致水溶性維生素丟失;炒菜出鍋時再放鹽,這樣鹽分不會滲入菜中,而是均勻散在表面,能減少攝鹽量;鮮魚類可多採用清蒸、油浸等少油、少鹽的方法;在烹飪時,還可適當添加一些其他的調味品,如雞精、醬油等而減少放鹽量,因為這些材料裡本就有鈉鹽,這樣既可以為菜提鮮又能減少食鹽的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