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天到豫園吃餅去 古今中外你吃過的、沒吃過的餅這裡“啥都有”

一到春天,自駕族就蠢蠢欲動了,然後每到一個地方,很多人首先找的就是美食。

這也是周到君很喜歡豫園中國日”系列活動之民俗——廚技大觀在豫園中心廣場舉辦,以餅食文化特色為主線,

為市民遊客呈現一次中華與世界餅食文化內涵和技藝演繹的美食盛宴。此次“餅食文化節”將持續到4月1日,無論是上海老城廂“包角布”,還是台州應景的清明“艾葉青餅”,還是能“轉上天”的印度飛餅……不同的傳統制餅技藝都能讓人大開眼界。

就在各類網紅青團風靡滬上的時候,來自浙江台州的艾葉青餅展現了不一樣的風味。將艾葉打汁揉進糯米團中,然後放到一個表面凹陷的半人高的石臺上,

由一名師傅用大石錘手工砸打上20分鐘,用來做餅皮的糯米團才算做好。

■晨報攝影記者 朱影影

豆沙餡、馬蘭頭則是最受歡迎的餡料,手工師傅將餡料包進青餅中,再用木頭磨具刻上花紋,每只都用粽葉兜底,送去蒸籠裡蒸上15分鐘,

淡青色的生青餅就變成墨綠色、香噴噴的熟餅了。來自浙江禦清齋的許自成師傅介紹:“這款特色小吃只在清明節吃,因為艾葉只有這個時節才供應。”

■晨報攝影記者 朱影影

同樣來自台州的餃餅筒也是清明節最好吃。在150℃的鍋底上,拿雜糧麵糊很快地劃出一張餅,

再將五花肉、雞蛋絲、冬筍、蝦幹、胡蘿蔔等十多種豐富的餡料包進去,把餅皮折疊著包起來,便製成了餃餅筒。做餅的徐海琴師傅介紹,相傳餃餅筒是濟公發明,由於要加入新鮮冬筍,因此最好吃的時段是清明節前後20天。

■晨報記者 徐妍斐

來自河南的杜氏油饌乍一看其貌不揚,和普通大餅差不多,但內裡乾坤可是要複雜許多。和許多大餅攤圓了餅皮包餡料不同,杜氏油饌則是拉長了面餅,將豐富餡料滾雪球一樣向前滾動裹起來的。

■晨報攝影記者 朱影影

到裹成一個圓球後,

再壓扁,撕開邊緣一道口子,敲入一隻生雞蛋封口,然後再拿到爐子上烤。烤爐也不簡單,分為定型爐和加熱爐。先把餅在定型爐中稍加定型,立刻拿到一邊鋪滿黑石子的加熱爐中再烤,這樣可以讓餅受熱更均勻更香。制餅師傅驕傲地表示:“在咱們那兒,這都是要排長隊買的。”

■晨報攝影記者 朱影影

此外,來自奶奶家鄉的味道-浙江臨海家鄉菜幹餅,餅大如碗口,有鹹甜兩種,咸包新鮮五花豬肉和梅菜,甜包紅糖,通過特製烤爐烘烤而成,香脆可口,香氣四溢;來自安徽老字型大小楊建明下塘燒餅、喚起兒時回憶並且演繹互動的米餅、以及比利時美食華夫餅、義大利美食披薩餅、印度美食印度飛餅、土耳其卷餅……

■晨報攝影記者 朱影影

本次餅食文化美食展採用老上海建築風格的形式,結合豫園商城整體建築風格,加入老上海風格的鐺鐺車以及西式披薩車,歐洲街頭倒三輪等佈景道具,走入展會,就仿佛走進了一個熱鬧的餅食“博覽會”, 讓遊客近距離感受餅食文化悠久的歷史淵源。

■晨報攝影記者 朱影影

此外,來自奶奶家鄉的味道-浙江臨海家鄉菜幹餅,餅大如碗口,有鹹甜兩種,咸包新鮮五花豬肉和梅菜,甜包紅糖,通過特製烤爐烘烤而成,香脆可口,香氣四溢;來自安徽老字型大小楊建明下塘燒餅、喚起兒時回憶並且演繹互動的米餅、以及比利時美食華夫餅、義大利美食披薩餅、印度美食印度飛餅、土耳其卷餅……

■晨報攝影記者 朱影影

本次餅食文化美食展採用老上海建築風格的形式,結合豫園商城整體建築風格,加入老上海風格的鐺鐺車以及西式披薩車,歐洲街頭倒三輪等佈景道具,走入展會,就仿佛走進了一個熱鬧的餅食“博覽會”, 讓遊客近距離感受餅食文化悠久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