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做會死?野蠻生長的「互聯網醫院」真能打破移動醫療的困局?

不開就無出頭之日

開了會有更大紅利

2014年由騰訊投資C輪,

但這兩年沒有融資動靜的丁香園,於本月19日在銀川宣佈將開設自己的第一家互聯網醫院。

這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以“春雨”為代表,曾大紅大熱,但是被很多人不看好的“互聯網問診”,演化出了新的模式——“互聯網醫院”,竟然在2016年迎來一個爆發:一年裡有超過30家互聯網醫院在全國各地開張。

這些醫院是誰開的?

移動醫療領域,在資本上走得最靠前、已準備IPO的微醫集團,在2015年12月開互聯網醫院;

2015年融完C輪的好大夫,在2016年4月開互聯網醫院;

主做藥品監管,現推動“健康進村”的阿裡健康,在2016年6月開互聯網醫院;

還有做醫療網站超過17年的丁香園,本月正式入局!

春雨、丁香園與好大夫,分別在今年前拿到了幾輪融資,但後續卻發展乏力。互聯網醫院,會不會是這些啃著移動醫療這塊硬骨頭很多年的老司機的救命稻草?

為何要開互聯網醫院?

因為不開就無出頭之日!

互聯網醫院所主張的是:生病了不用去醫院,在家實現問診,千里之外的名醫“接單”,並給出治療方案,藥品通過網路配送,患者在家簽收。

以往來看,春雨等公司所使用的“輕問診”模式被詬病,一方面,患者很難在手機上將自己的病患描述清晰,另一方面,即使同一個症狀也有很多種致病原因,所以醫生也很難在手機上給出足夠準確的判斷。而丁香園與春雨都陸續在2015年線上下開了診所。

早在2009年,衛生部的66號檔裡就明確規定,如果一家互聯網公司沒有醫療機構的資質,就只能做諮詢,不能做診斷、不能做治療、不能開處方。

“想切入醫療行業,只能選擇‘諮詢’和‘診療’兩種方式。‘輕問診’說到底就是諮詢,如果你沒有一個重資產(如醫院)作為支持,你的資質就解決不了,只能去做諮詢。”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說。

這裡大家需要注意兩點,拿到資質只是互聯網醫院合法的必要條件之一,

遠端診療只是互聯網醫院業務的其中一塊。

另一位行業老司機,好大夫創始人王航也說過:“移動醫療一直在週邊打轉,醫療諮詢、健康管理都賺不到錢,只有通過互聯網醫院才能進入醫療核心,必須做診療,拿到處方權,連接藥品和保險兩端。”

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2015年12月7號,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前9天,我國第一家互聯網醫院在烏鎮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成立,

由政府帶頭創辦。

政策的偏好(國務院出臺的《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帶動了2016年互聯網醫療公司開醫院的熱潮。隨後,互聯網醫院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全國各地。

開醫院的更大紅利:切入遠端醫療

與此同時,互聯網醫院帶來的另一個紅利是切入遠端醫療,獲取更大的增量市場。

遠端醫療幫助最大的是當地醫療資源欠發達的地區。當地百姓也有健康的需求,可你會發現當地的醫生很少,醫生的治療也堪憂,這種情況下患者當然希望通過互聯網找到發達地區的優質資源。

我們傳統理解的O2O是和餐飲、消費升級等服務相關的,這些服務沒有太高的技術門檻,一個小地區的餐館不見得比大城市的餐館味道差。但醫療不是這樣,很難讓一個比較落後地區的醫療品質突然與大城市相差無幾。

在網上,患者向醫生提出諮詢,醫生可能不會在第一時間回復,而是等有空餘時間了才回答;互聯網醫院是前端的平臺,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不需要跑到醫院去面對面。在互聯網醫院的平臺上,患者可以和全國各地的醫生進行交流。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心血管專家王建安開出全國首張互聯網線上處方

2015年5月,貴州、寧夏、西藏、雲南、內蒙古被列為全國首批遠端醫療政策試點。

本月19日在銀川,丁香園和好大夫將各自開設互聯網醫院。王航曾對外表示,2015年,銀川市政府找到了好大夫線上,希望合作共建智慧互聯網醫院,並承諾向好大夫線上開放銀川市包括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在內的各級醫療機構。

李天天這樣解釋銀川的特殊性:第一,寧夏是一個少數名族自治區,有自己的立法權;第二,作為一個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銀川一直在推智慧城市的概念,想要把一些互聯網和智慧硬體的企業引進來,造福當地居民。

“基於這兩個因素,我們就去那兒開,商業就像水,哪裡通就流向哪。”李天天說。

這些互醫公司的做法有什麼不同?

他們已經幫到了多少人?

主做藥品監管,現推動“健康進村”的阿裡健康,在去年開了2家互聯網醫院,將用戶定在農村。當地居民只需花5塊錢左右的掛號費,就能遠端接受醫療服務。

此外,電商出身的阿裡健康從“藥”入手,送藥上門對於農村等一些偏遠地區具有吸引力,阿裡健康將最終的落腳點放在藥品銷售上。

2015年融完C輪的好大夫對外喊話“僅做線上診療”。按照創始人王航的說法,運營傳統實體醫院非其長處,因而好大夫的定位是線上醫療,“我們更擅長線上,然後根據需求做轉診業務,把病患轉給合作的線下醫院”。截至目前,經過銀川市審批局備案、在好大夫互聯網醫院順利開診的醫生數為1.1萬,其中92%來自三級以上醫院,88%為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總服務患者數達到98.5萬人次。

移動醫療領域,在資本上走得最靠前的微醫集團在2016年就開了十多家家互聯網醫院。微醫認為,真正的互聯網醫院不僅要有“向上”的能力——線上連接和服務,還要有“向下”的能力——線下接診和支援基層。截至2016年底,烏鎮互聯網醫院連接了微醫平臺的2400多家醫院26萬多名專家,7200多組專家團隊,接診量已突破5萬人次/日。(資料由微醫集團向創業邦提供)

春雨醫生看中這些服務商可以成為自己的導流平臺,同時將自己平臺上的健康服務對接到線下合作的醫院,從醫院落地切入線上診療市場。截止目前,春雨醫生尚未正式開辦互聯網醫院,春雨醫生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註冊醫生已經超過50萬,其中北上廣三城市的註冊醫生總數,超過全平臺醫生總數的10%。活躍醫生(指年問診次數超過10次)總數超過17萬名。(資料由春雨醫生向創業邦提供)

看中遠端醫療的還有丁香園,不過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的做法稍稍有所不同——丁香園走的就是自建醫院的路子,相對來說是偏重資產模式。

李天天一直認為,傳統醫院既有的管理方法、理念跟互聯網的契合度不高,兩者在合作的溝通、磨合上成本比較高。“丁香園希望醫院的流程、品質控制、標準規範、服務專案都由我們自己來決定。”

丁香園的定位是醫療健康服務的整體化,李天天通過自創“ICE”模式,自上而下從資訊(Information)、交流(Communication)、互動(Engagement)三方面建立服務體系。本月19日丁香園在銀川開設了第一家互聯網醫院。截止目前,丁香醫生線上問診平臺採用邀請制,已經有超過1萬名註冊醫生,患者提問必須付費,平均單價16元,日均問題量1萬左右。(資料由丁香園向創業邦提供)

說到底,每家互醫公司的最終目的都一樣——完成服務,價值變現。互聯網醫院只是途徑,是戰略佈局。我們不知道,到底哪一種模式才能發揮互聯網醫院的最大價值,但我們知道,互聯網醫院僅僅是移動醫療發展過程中無數次嘗試中的一次,無論成敗,這條路還會有人一直走下去...

遠端醫療幫助最大的是當地醫療資源欠發達的地區。當地百姓也有健康的需求,可你會發現當地的醫生很少,醫生的治療也堪憂,這種情況下患者當然希望通過互聯網找到發達地區的優質資源。

我們傳統理解的O2O是和餐飲、消費升級等服務相關的,這些服務沒有太高的技術門檻,一個小地區的餐館不見得比大城市的餐館味道差。但醫療不是這樣,很難讓一個比較落後地區的醫療品質突然與大城市相差無幾。

在網上,患者向醫生提出諮詢,醫生可能不會在第一時間回復,而是等有空餘時間了才回答;互聯網醫院是前端的平臺,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不需要跑到醫院去面對面。在互聯網醫院的平臺上,患者可以和全國各地的醫生進行交流。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心血管專家王建安開出全國首張互聯網線上處方

2015年5月,貴州、寧夏、西藏、雲南、內蒙古被列為全國首批遠端醫療政策試點。

本月19日在銀川,丁香園和好大夫將各自開設互聯網醫院。王航曾對外表示,2015年,銀川市政府找到了好大夫線上,希望合作共建智慧互聯網醫院,並承諾向好大夫線上開放銀川市包括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在內的各級醫療機構。

李天天這樣解釋銀川的特殊性:第一,寧夏是一個少數名族自治區,有自己的立法權;第二,作為一個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銀川一直在推智慧城市的概念,想要把一些互聯網和智慧硬體的企業引進來,造福當地居民。

“基於這兩個因素,我們就去那兒開,商業就像水,哪裡通就流向哪。”李天天說。

這些互醫公司的做法有什麼不同?

他們已經幫到了多少人?

主做藥品監管,現推動“健康進村”的阿裡健康,在去年開了2家互聯網醫院,將用戶定在農村。當地居民只需花5塊錢左右的掛號費,就能遠端接受醫療服務。

此外,電商出身的阿裡健康從“藥”入手,送藥上門對於農村等一些偏遠地區具有吸引力,阿裡健康將最終的落腳點放在藥品銷售上。

2015年融完C輪的好大夫對外喊話“僅做線上診療”。按照創始人王航的說法,運營傳統實體醫院非其長處,因而好大夫的定位是線上醫療,“我們更擅長線上,然後根據需求做轉診業務,把病患轉給合作的線下醫院”。截至目前,經過銀川市審批局備案、在好大夫互聯網醫院順利開診的醫生數為1.1萬,其中92%來自三級以上醫院,88%為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總服務患者數達到98.5萬人次。

移動醫療領域,在資本上走得最靠前的微醫集團在2016年就開了十多家家互聯網醫院。微醫認為,真正的互聯網醫院不僅要有“向上”的能力——線上連接和服務,還要有“向下”的能力——線下接診和支援基層。截至2016年底,烏鎮互聯網醫院連接了微醫平臺的2400多家醫院26萬多名專家,7200多組專家團隊,接診量已突破5萬人次/日。(資料由微醫集團向創業邦提供)

春雨醫生看中這些服務商可以成為自己的導流平臺,同時將自己平臺上的健康服務對接到線下合作的醫院,從醫院落地切入線上診療市場。截止目前,春雨醫生尚未正式開辦互聯網醫院,春雨醫生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註冊醫生已經超過50萬,其中北上廣三城市的註冊醫生總數,超過全平臺醫生總數的10%。活躍醫生(指年問診次數超過10次)總數超過17萬名。(資料由春雨醫生向創業邦提供)

看中遠端醫療的還有丁香園,不過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的做法稍稍有所不同——丁香園走的就是自建醫院的路子,相對來說是偏重資產模式。

李天天一直認為,傳統醫院既有的管理方法、理念跟互聯網的契合度不高,兩者在合作的溝通、磨合上成本比較高。“丁香園希望醫院的流程、品質控制、標準規範、服務專案都由我們自己來決定。”

丁香園的定位是醫療健康服務的整體化,李天天通過自創“ICE”模式,自上而下從資訊(Information)、交流(Communication)、互動(Engagement)三方面建立服務體系。本月19日丁香園在銀川開設了第一家互聯網醫院。截止目前,丁香醫生線上問診平臺採用邀請制,已經有超過1萬名註冊醫生,患者提問必須付費,平均單價16元,日均問題量1萬左右。(資料由丁香園向創業邦提供)

說到底,每家互醫公司的最終目的都一樣——完成服務,價值變現。互聯網醫院只是途徑,是戰略佈局。我們不知道,到底哪一種模式才能發揮互聯網醫院的最大價值,但我們知道,互聯網醫院僅僅是移動醫療發展過程中無數次嘗試中的一次,無論成敗,這條路還會有人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