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膠片下90年代的中國你知道嗎,還有那些報紙上最紅的明星都有哪些?

90年代的中國,每一張留下的照片都是珍貴,值得珍藏的。那時候電子數碼產品尚未普及,特別是手機的功能也局限在通訊這一種功能,甚至很少人擁有有手機,那時候的人們大都數去到影樓拍攝,

留下的紀念影像數量相較於現在人們隨處拍照的數量來說是相當少的,又或者是個人相機,當時還比較常見的就是上門的攝影師。還記小時候在老家的時候,每到節日特別是春節期間,會有人拿著簡單的設備到村裡給每家每戶拍照,這時候拍照更多的意義就在於期盼團圓,闔家幸福,一年中全家也就這幾個節日人比較齊全,而攝影師的生意也會紅紅火火的。
那時候的明星也不會有隨處可見的跟拍抓拍現象,人們見到他們可能更多的是在報紙上。

菜市場

巡警

廣場的人們

選美

90年代的時候屬於兒童的車子也很少,而且樣式也遠沒有現在的豐富,兒童自行車、兒童推車、嬰兒學步車、兒童三輪車……等等,往往只有這種木質的,而且周圍都是護欄的推車。

小孩的推車多是這種木質的

90年代時候的中國滿大街的都是26、28寸的自行車,

接新娘子是自行車,往往是自行車道滿滿地都是騎著自行車的人,而旁邊的機動車車道卻只有一輛轎車。


那時候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車

綠皮火車即綠色車皮的普鐵火車。我國鐵路的普鐵綠皮火車採用墨綠色塗裝,車窗上、下方飾以兩道黃色線條,車頂為中灰色,車皮的各類標識均為黃色。綠皮火車的塗裝來源於計劃經濟時期對蘇聯忠誠的模仿。

綠皮火車

90年代的中國隨處可見的是電線電纜橫亙街道,給每一座城市增加了屬於那個年代的線條,現在隨著城市規劃和發展,像這樣密集的電線電纜在街道、居民區也比較少見了。

城市電線電纜及街道

當你從老家沖到北京首都的時候,最熱心的北京大媽也指不出鳥巢、798、金融街該怎麼走,甚至國貿中心大廈、中央電視塔、soho現代城也都沒在地圖上——都還沒建起來,國務院的各個部委差不多還都待在沒有翻修的50年代老房子裡,亞運村裡沒有汽車交易市場,中關村還是“一條街”不是“園區”,員警還穿著綠色制服。但在這個城市,經濟永遠不是最熱門的話題。計程車司機和楊柳北裡納涼會上談論最多的是:七個多月的戒嚴已經結束,有二十多個國家的政府聯合欺負咱中國,丫拒絕中國領導人來訪,也不讓他們的商人和中國玩。

老北京胡同

老北京鬧市

再來到上海,沒有看到浦東新區、楊浦大橋、東方明珠都還沒建起來。外灘的高級商店裡

上海 1990

《十六歲的花季》

對公務員來說,“盲流”不再是“吃公家飯”之外的唯一選擇。據人社部資料顯示,1992年,有12萬公務人員辭職下海,1000多萬公務人員停薪留職。這群人中的成功者,就是改革開放後三個著名的企業家群體中的“92派”。其中有後來的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是“民族英雄”的“體操王子”李甯,“林妹妹”陳曉旭,上海輕音樂團團長朱逢博,以教育青年樹立崇高理想為己任的張海迪,還有《人到中年》的作者諶容和她的兒子——機關幹部、寫了多年春晚劇本和大批相聲的梁左。

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

“體操王子”李甯

“林妹妹”陳曉旭

“林妹妹”陳曉旭

《我愛我家》

這時,留美歸來的英達想要拍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找到了王朔,王朔推薦了梁左。於是,才有了我們看到的《我愛我家》。

再來看看那時候的明星在報紙上的模樣。

鄭嘉穎

古巨基

郭富城

金城武

林志穎

小虎隊

王菲

張敏

眾多女星

綠皮火車

90年代的中國隨處可見的是電線電纜橫亙街道,給每一座城市增加了屬於那個年代的線條,現在隨著城市規劃和發展,像這樣密集的電線電纜在街道、居民區也比較少見了。

城市電線電纜及街道

當你從老家沖到北京首都的時候,最熱心的北京大媽也指不出鳥巢、798、金融街該怎麼走,甚至國貿中心大廈、中央電視塔、soho現代城也都沒在地圖上——都還沒建起來,國務院的各個部委差不多還都待在沒有翻修的50年代老房子裡,亞運村裡沒有汽車交易市場,中關村還是“一條街”不是“園區”,員警還穿著綠色制服。但在這個城市,經濟永遠不是最熱門的話題。計程車司機和楊柳北裡納涼會上談論最多的是:七個多月的戒嚴已經結束,有二十多個國家的政府聯合欺負咱中國,丫拒絕中國領導人來訪,也不讓他們的商人和中國玩。

老北京胡同

老北京鬧市

再來到上海,沒有看到浦東新區、楊浦大橋、東方明珠都還沒建起來。外灘的高級商店裡

上海 1990

《十六歲的花季》

對公務員來說,“盲流”不再是“吃公家飯”之外的唯一選擇。據人社部資料顯示,1992年,有12萬公務人員辭職下海,1000多萬公務人員停薪留職。這群人中的成功者,就是改革開放後三個著名的企業家群體中的“92派”。其中有後來的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是“民族英雄”的“體操王子”李甯,“林妹妹”陳曉旭,上海輕音樂團團長朱逢博,以教育青年樹立崇高理想為己任的張海迪,還有《人到中年》的作者諶容和她的兒子——機關幹部、寫了多年春晚劇本和大批相聲的梁左。

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

“體操王子”李甯

“林妹妹”陳曉旭

“林妹妹”陳曉旭

《我愛我家》

這時,留美歸來的英達想要拍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找到了王朔,王朔推薦了梁左。於是,才有了我們看到的《我愛我家》。

再來看看那時候的明星在報紙上的模樣。

鄭嘉穎

古巨基

郭富城

金城武

林志穎

小虎隊

王菲

張敏

眾多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