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價格低迷,羅江調元鎮的青花椒如何突圍?

四川線上消息陽光燦爛的六月末,羅江縣調元鎮順河村的青花椒迎來了豐收季。6000畝綠油油的青花椒林裡,300多名村民穿梭採摘忙。

望著滿山生機勃勃的青花椒,羅江縣三麻子青花椒種植專合社理事長楊洪軍表情卻有些凝重。2012年,他返鄉創業,在一片荒山上建成了這個6000餘畝的青花椒產業園,幫助順河村村民增收致富,改變了這個貧困村的產業面貌。

不過,今年鮮椒價格的持續走低卻著實讓他捏著一把汗,“還好年初就決定做加工,

要不然直接賣鮮椒今年就虧大了。”

鮮椒市場價波動大直接關係貧困戶收入

2012年10月底,楊洪軍種下了首批1500畝青花椒樹苗,今年,這千餘畝花椒樹正好到了5年豐產期,預計每畝產量最高可達1000公斤。外加其他掛果的花椒樹,順河村今年的青花椒採摘面積約為3500餘畝,總產量預計在50萬公斤左右。

產量喜人,但楊洪軍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卻是“吐苦水”,“今年市場太惱火了!6月20日正式開採時鮮椒市場價格是5.8元/斤,

22日就跌到了4.5元,這兩天才回升到了5元。”

去年同期,青花椒每公斤市場售價最低也有22元,沒想到今年開市價格直接跌了近50%,“基本已經到了穀底,直接賣基本就是虧本。”他介紹,青花椒產業園採取的是規模化種植,成本相對散戶要高一些,除去土地流轉費用,新鮮青花椒每公斤的生產成本就超過8元。

新鮮花椒保鮮期不長,通常是採摘下來直接按即時市場價格賣給收購商,

因此椒農的收入受市場價格影響極大。

目前,以“土地+產業”形式加入三麻子青花椒種植專合社的農民有1000余人,其中貧困人員49戶共82人,“青花椒產業園的收入不僅是公司利潤,更關係著貧困戶的收入。”楊洪軍和調元鎮都不敢懈怠。雖然去年的20萬公斤鮮椒都是直接賣的,但楊洪軍今年初就籌畫下了鮮椒加工的事。

延伸青花椒產業鏈通過產品加工增值

走進三麻子青花椒種植專合社,寬敞的院落被劃分為幹花椒烘乾區、保鮮花椒凍庫、花椒油生產區和儲存區。院子裡機器轟鳴,工人往來忙碌。

“這是今年3月開始修建的加工生產線,花椒油的生產區6月10日才建好,烘乾區的設備上周才完全到位。

”楊洪軍介紹,專合社今年和綿陽一家花椒油加工廠進行合作,由對方提供設備和技術,專合社提供原材料,對青花椒進行深加工製成花椒油;同時,專合社還自己購買了10台烘乾機、修建10口烘乾灶,準備將鮮椒製成幹花椒,“今年專合社的花椒將全用於加工,其中60萬斤來製作花椒油,40萬斤用來製成幹花椒,銷路也基本確定。”

按照成本價核算,花椒油每公斤的利潤在2.5元左右,比鮮椒利潤增長25%;而每公斤幹花椒比鮮椒多賣1.2元,增長12%左右。想到正趕上價格低谷的鮮椒市場,楊洪軍覺得這條抗風險的路子走對了。

當然,延伸青花椒產業鏈,僅憑楊洪軍一人還不行。調元鎮副鎮長全領介紹,結合產業特色,鎮上已經舉辦兩屆青花椒節,吸引更多社會投資。一條正在修建9.3公里的產業道,將把順河村的青花椒產業園和雙堰村的“山彎灣農場”連接起來,形成一、三產業互動。全領表示,調元鎮希望打造“產供銷、深加工、觀光旅”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真正實現“荒山變金山”。

增長12%左右。想到正趕上價格低谷的鮮椒市場,楊洪軍覺得這條抗風險的路子走對了。

當然,延伸青花椒產業鏈,僅憑楊洪軍一人還不行。調元鎮副鎮長全領介紹,結合產業特色,鎮上已經舉辦兩屆青花椒節,吸引更多社會投資。一條正在修建9.3公里的產業道,將把順河村的青花椒產業園和雙堰村的“山彎灣農場”連接起來,形成一、三產業互動。全領表示,調元鎮希望打造“產供銷、深加工、觀光旅”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真正實現“荒山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