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傳承的力量》七一篇首播引熱議 革命文化在校園的傳承與弘揚

為了貫徹落實《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教育司啟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專案,這一專案是全國教育系統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的切實行動。

《傳承的力量》將全面、真實地反映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通過邀請老傳承人進校園、課堂教學、全校性主題活動等體育藝術教育形式,積極落實和不斷豐富傳統教育實踐活動,培育和創新具有學校特色的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今年七月一日,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中國教育電視臺承制的《傳承的力量》七一篇如期而至。“媽媽教我一支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小學生稚嫩的童聲、中學生清亮的嗓音、大學生激越的歌喉,北京、井岡山、延安、上海.........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校園,唱出同樣的深情,唱出同樣的信仰。一首由多地學子共同完成的校園合唱《媽媽教我一支歌》拉開了《傳承的力量》七一篇的序幕,

也奠定了整集節目的情感基調——當代少年對於党樸素而真摯的熱愛。

九十六年前,南湖中的一條紅船在風雨飄搖的黑夜裡靜靜蕩漾,信仰的火種從這裡點燃,照亮了江山萬里。九十六年後,

孩子們在陽光的校園裡,用藝術的形式致敬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讓不能忘卻的記憶更加清晰。九十六載風雨兼程,九十載春華秋實,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傳承的力量》七一篇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為黨的九十六歲華誕獻禮,也希望通過節目激發青少年兒童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讓校園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土。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深刻地闡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共同構成了我們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其中,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中形成的,是凝聚著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獨特思想和精神風貌的文化。革命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它既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直接來源。《傳承的力量》七一篇核心展現的正是革命文化在校園中的傳承與弘揚。

整期節目,我們沒有看到生硬的說教,看到的是清華附小話劇團的作品《最後一課》,它反映的是在抗戰爆發的艱難歲月,中華民族的知識份子以錚錚傲骨堅守文化陣地的不屈意志,並以一盞明燈的象徵,指向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才是光明的正道;我們沒有聽到蒼白的口號,聽到的是原創詩歌朗誦作品《懷念》,用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和平年代的莘莘學子對英雄的敬意,選取了上海、井岡山、延安三個中國共產黨革命史上的重要地點,片段式地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磅礴的革命歷程,由此引出對革命先烈的懷念。

節目更用孩子們的採訪、日記、內心獨白等形式,講述了黨的歷史、黨的主張是如何春風化雨般浸潤到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小時候,黨在心中是一個個英雄的形像,是一串串動人的故事。長大後才明白,原來,黨是一面指引中國人民前進的旗幟,是一種引領改革開放,促進經濟騰飛的動力,是一股推進中國夢的春風。從這個意義上,《傳承的力量》七一篇不僅僅是一個節目,它是千千萬萬中國少年對於党深厚情感的承載,是對立德樹人教育工作的指引——傳承革命文化,汲取前進力量。

整期節目,我們沒有看到生硬的說教,看到的是清華附小話劇團的作品《最後一課》,它反映的是在抗戰爆發的艱難歲月,中華民族的知識份子以錚錚傲骨堅守文化陣地的不屈意志,並以一盞明燈的象徵,指向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才是光明的正道;我們沒有聽到蒼白的口號,聽到的是原創詩歌朗誦作品《懷念》,用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和平年代的莘莘學子對英雄的敬意,選取了上海、井岡山、延安三個中國共產黨革命史上的重要地點,片段式地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磅礴的革命歷程,由此引出對革命先烈的懷念。

節目更用孩子們的採訪、日記、內心獨白等形式,講述了黨的歷史、黨的主張是如何春風化雨般浸潤到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小時候,黨在心中是一個個英雄的形像,是一串串動人的故事。長大後才明白,原來,黨是一面指引中國人民前進的旗幟,是一種引領改革開放,促進經濟騰飛的動力,是一股推進中國夢的春風。從這個意義上,《傳承的力量》七一篇不僅僅是一個節目,它是千千萬萬中國少年對於党深厚情感的承載,是對立德樹人教育工作的指引——傳承革命文化,汲取前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