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面對洪澇災害,如何有效地預防疫情疾病?快來看看!

最近由於天氣變化的影響,我國多處地區連續暴雨致多地發生洪澇災害。7月2日晚八點開始,湘江上游湖南永州市陸續迎來洪峰過境,其中湘江冷水灘段水位峰值達到100米,超過警戒水位5米,

高出1976年出現的99.64米的歷史最高水位0.36米,橘子洲頭也因連日暴雨,整個洲島幾乎全部被水淹沒,都可以現場抓魚摸蝦了。


洪澇災害不僅危及到我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同時對於我們的健康也是一種危害。洪水來襲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內澇,

積水退後,大家正忙著洗刷被積水浸泡過的衣物,屋外堆放著各種被泡濕的物品和垃圾,因為災後污染容易滋生各種細菌,引發傳染疾病的傳播,因此一定要及時做好一些疾病防範的措施。

環境衛生

在發生洪澇期間,會產生很多垃圾;洪澇後室內外也會囤積著許多淤泥、積水等,要注意清潔衛生。及時清理住所內外的污泥、積水;傢俱清洗一遍晾乾再搬入居室。再對周圍環境進行一次徹底地消毒,用1兩漂白粉加入50斤水中,攪拌均勻,然後對各個地方進行噴灑,噴灑濕潤,30分鐘後可達到消費要求。

若家中有豬圈牛圈棚使用生石灰鋪散地面,欄內的禽畜糞便、尿液要及時清理入集中糞池。

飲食中毒

發生洪澇災害後,有大量的地面積水和山洪把各種垃圾汙物、糞便及農田中殘留的農藥等有毒有害物質沖入河塘和井水中,極易造成飲用水源的污染。

人們飲用或進食了被污染的水、蔬菜、水果、糧食後,會發生不良反應或中毒症狀。

為了防止災後食物中毒,洪水過後要特別注意飲用水的衛生,避免飲用未煮沸的生水。對被污染的飲用水源要進行檢測和化驗,對達不到衛生與安全飲用標準的水源禁止采供。

不食用被污水浸泡或沖刷過的水果、蔬菜,禁止食用過水或受潮後變質發黴的糧食等。

腸道疾病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為腸道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的自然條件,而且人們夏季出汗多,大量補水過程中稀釋了胃液,降低了局部抵抗力,為致病菌的侵入創造了條件。尤其是水災過後,極易造成水源與食物源的污染,更容易造成痢疾、傷寒等多種腸道傳染疾病的爆發流行。發生急性、暴發性痢疾流行時,患者以嚴重的腹痛、腹瀉、下痢、高熱為主要特徵;發生傷寒時,患者初期表現全身不適、乏力,有時皮膚上出現玫瑰色斑疹,以後隨著病情加重,出現體溫升高、腹脹、腹痛、肝脾腫大甚至腸出血或腸穿孔等危急病狀。

為了預防和控制腸道疾病的發生于流行,洪澇災害後各地除了要做好環境清潔與衛生消毒後,還有確保飲用的水源和食品安全,注意個人衛生,如飯前洗手,不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同時在飲食中增加大蒜和醋類調味品,以增強抗病能力。

有毒病媒介生物

洪澇災害之後要做好防蠅滅蠅,防鼠滅鼠,滅蟎防蟎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糞缸、糞坑中加藥殺蛆;室內用蒼蠅拍滅蠅,食物用防蠅罩遮蓋;淹死、病死的禽畜不能食用,應掩埋或焚燒。掩埋時用漂白粉乾粉20~40克/平方米的量曬蓋於屍體上,然後覆土掩蓋,深埋在地下1.5~2米,掩埋點須選在地勢高、遠離水源處。

如若發現傳染病以及不明原因的疾病患者,要及時向當地衛生院、疾控部門報告。

發生急性、暴發性痢疾流行時,患者以嚴重的腹痛、腹瀉、下痢、高熱為主要特徵;發生傷寒時,患者初期表現全身不適、乏力,有時皮膚上出現玫瑰色斑疹,以後隨著病情加重,出現體溫升高、腹脹、腹痛、肝脾腫大甚至腸出血或腸穿孔等危急病狀。

為了預防和控制腸道疾病的發生于流行,洪澇災害後各地除了要做好環境清潔與衛生消毒後,還有確保飲用的水源和食品安全,注意個人衛生,如飯前洗手,不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同時在飲食中增加大蒜和醋類調味品,以增強抗病能力。

有毒病媒介生物

洪澇災害之後要做好防蠅滅蠅,防鼠滅鼠,滅蟎防蟎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糞缸、糞坑中加藥殺蛆;室內用蒼蠅拍滅蠅,食物用防蠅罩遮蓋;淹死、病死的禽畜不能食用,應掩埋或焚燒。掩埋時用漂白粉乾粉20~40克/平方米的量曬蓋於屍體上,然後覆土掩蓋,深埋在地下1.5~2米,掩埋點須選在地勢高、遠離水源處。

如若發現傳染病以及不明原因的疾病患者,要及時向當地衛生院、疾控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