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常州90後實習律師處理經濟案件頗有經驗 原因竟是這個……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來,赴港求學的常州學子越來越多,香港的教育資本也深刻影響了常州教育的探索,教育“走出去引進來”讓兩地情誼更深。

一大早,耿乃靚就趕到公司處理手頭一樁破產官司,

90後的她還只是實習律師,但處理經濟糾紛案已經有了些經驗,這和她在香港一年的讀研經歷分不開。

“在香港讀書,老師上課只會點到皮毛,然後會給你推薦很多書讓你回去再去理解,再去學習。我覺得讓自己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有很大提高。”2016屆香港中文大學國際經濟法專業學生耿乃靚告訴記者。

初中時耿乃靚就去過香港旅遊,她記得當時乘坐計程車時,

司機都不會講普通話,但2015年她去香港讀書時,情況已經有了很大變化。

“比如小組討論時,香港人也會主動提出用普通話來討論,我覺得這也是文化方面的一種交融。”耿乃靚說道。

從2003年香港高校獲准在內地招生以來,已有10多萬內地學生先後赴港求學,享受到教育資源國際化的便利。

常州和香港在共用教育資源方面還嘗試了更多探索,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就與香港華夏基金會合作,定期資助老師前往香港培訓研修,學校的葉紅霞老師參加了2012年的赴港研修班。

“主要去了香港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關注一下香港職業教育的管理經驗,通過這樣的交流讓大家能知道自己學校的一些差距。”葉紅霞回憶道。

走出去還有引進來。90年代初,劉國鈞在港後人出資110萬美金,在常建立劉國鈞教育紀念基金會,助推常州中職教育在全國的率先起步。

以劉國鈞後人為代表的香港愛國人士多次來常實地考察,關心學校發展,持續為常州教育事業注入新鮮資本,

促進教育資本化運作進程,地區影響力不斷擴大。

“包括師資、教材、課程、考試評價、督導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通過建立友好學校進一步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互動,對我們自身的發展和提高也是有裨益的。” 市教育局國際處辦公室副主任楊振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