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記者探訪江口沉銀發掘現場 一鏟子下去挖出25件金器

在江口沉銀一萬平方米的水下考古範圍,需要幾輛挖掘機開展作業。在看似平常的步驟中,卻時不時地,就能給考古人員帶來驚喜。18號記者採訪當天,一輛挖掘機一鏟子挖下去,

就挖出25件精美的金器,令考古人員興奮不已。

據考古隊員介紹,在這25件新出水的金器中,個頭最大的是一塊金錠,也就是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見的金元寶。其形制規整,邊緣處有一圈刻痕,考古人員推測,這應該是鑄造過程中金水凝固時留下的痕跡。

其體積小於成年人拳頭,沉甸甸地托在手裡很占分量,透過它,也依稀感受到明朝末年士紳官宦家裡奢華的場景。

此外,還有數量眾多的金銀飾品,既有龍形紋飾、用料十足的金手鐲,雕工精湛的耳環、紐扣,也有箱櫃上的拉環和各種頭簪發飾。專家初步判定這些首飾有的來自藩王或皇室宗親,也有來自士紳商賈或是家境殷實的百姓。而雙龍頭金手鐲,因紋飾為龍的樣式,

考古專家推測,極有可能是明朝皇族藩王的器物。

《彭山縣誌》記載,1644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撤離成都時,船隊遭到明朝殘餘軍隊的伏擊,許多載滿金銀的木船就沉沒在彭山縣江口境內的水域中。隨著考古工作的展開,其中部分沉銀相繼被發掘出水。在出水了25件金器的同一區域,考古人員在隨後清理中,又接連發現金耳環、金簪子等器物。

《四川觀察》編輯: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