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對於“不上車損只上三責+不計免賠”,車險應該怎麼辦,大家怎麼看

保險的本質尤其財產保險類,最大的意義是損失補償杠杆,

另外還有一作用是企業平滑利潤和現金流波動。這麼說不太好理解。

比如說,私家車500多元每年,購買30萬的三者險保額,而一年之中,並不經常發生高額的三者事故,但一旦撞上了行人導致略為嚴重的傷殘,可30萬就會輕易賠滿的,人可以預估很多事,就是沒有辦法估計意外是否會發生,交通意外確實是有概率的,但只是統計學意義上的,對於個人來講,要到是1,要麼是0.當發生交通事故並對三者造成傷害時,

你就會明白保險的意義了。保險在這個時候起,就是要低頻、高額。用少量的資金撬動自己無法拿來的資金杠杆。

而車損險類,並不符合低頻、高額的屬性,因為車輛的價格一降再降,一般中產階層購買80萬以內的車輛,屬於正常的,如果你是中產階層又購買80萬以上的車,就當我說沒說。

如果你一個二十萬的車,開了5年以後,會貶值到7、8萬以上,

這個時候為什麼要購買車損險呢?要知道車損險的價格,從費改以後,並不是隨著保額變化而顯著降低的。每降低1萬塊保額,車損險價格只便宜9塊錢,車損險的車型是平臺鎖定的編碼,萬分之9是什麼呢,就是盜搶險的損失率。

而即將實施的二次商車費改,你可能會遇到更加尷尬的局面,很多人認為,係數從雙85下降到雙75或更低,所以車險更便宜,我更應該購買車損險,我認為恰恰相反,

如果有一台4、5年的車,我認為不應該再購買車損險了,因為有獎優罰劣的機制NCD的調整範圍太大了,如果一個車連續5年不出險,在北京可以享受0.32折,而如果下年報了一次案,又會回到標費,你說車損險你敢不敢報案呢?如果不報案,每次都自己修車,那你購買車損險做什麼呢?仍以20萬的中級車為例,這樣五六年下來,你交的保費一年車損險3000多,會不會達到你車輛價格的50%,
一個保險產品,杠杆如此低,購買的意義不算太大。而且上面說的是你在車輛全損的情況下喲。

商車費改一開始的改革方案,應該堅持把車損險的免賠額搞上去,把低額索賠的案件擋在外面,把車損險的保費降低,但要是這樣做會大幅降低車險行業的資產,為了這個行業的利益,就改成這樣,但NCD這件事,會對消費者購買車險尤其是車損險的價值產生懷疑。

部分地區已出現車險不再投保車損險的不良影響了。

交強+三責是投保率最高的險種,性價比極高。

車損由於價格偏貴,根據家庭收入情況以及車齡可以選擇性投保,但是三責不管車好壞都建議購買

因為真的發生交通糾紛時,自己的車可以先不修,但是別人的車你不修是不行的,更別說撞到人了

一般私家車首年交強+車船稅+50萬三責,優惠下來也不過1700左右

我要補充的是為何建議只要車沒破到保險公司不讓保車損,都得上車損險。

為何,要考慮一個保險行業術語,叫做車輛零整比。就是說,一輛車配件總和和車輛銷售價值比值。簡單來說,有的車,全車值10萬元,但是所有配件值50萬元,你要是撞壞某些配件。不是每次都撞保險杠。技術要都那麼好,保險公司賺翻了。

原答案:瀉藥,上不上車損我一直認為是要看的不是自己的駕駛技術,而是要看車輛狀況。如果是新車,必須上,即使駕駛技術再好,但是如果是老舊車型,並且駕駛技術很好,可以考慮不總上。

為何說駕駛技術不能決定,而車的老舊程度決定上不上車損?

比方說,你的車折舊後才幾萬元,那維修成本很低,如果駕駛技術很好,你沒必要上車損。可能修的錢沒有保費高。並且第二年漲保費又是一筆開銷。

但是非老舊車,不要只考慮自己的駕駛技術,再好的司機也可能停放被撞,如果對方逃逸,你只能走自己的車損險。這時候沒買,就賠不了。或者你被對方撞,對方全責,但是不賠付,可能就需要你到自己公司申請代位追償,如果沒有車損險,也是賠付不了,只能自己修車。和自己駕駛技術有關麼?無關。

全國馬上二次費改了,保費又要降了,即使有車損,我覺得保費也貴不了多少。個人建議還是要考慮買。

聊幾句。其實車險和醫療險很相似,很多現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交強險——社保醫療;

車損險——醫療費用補償;

不計免賠——100%賠付;

開車技術好——自己身體棒;

都遵從不可獲益的補償原則;

都是消費型,沒出事保費打水漂。

(不過醫療險貌似都沒有個人責任)

很多人捨不得保費打水漂,於是就想辦法算這個算那個盡可能的省點保費,骨子裡還是那一套“小風險自留,大風險轉移”,覺得不就是幾萬塊嘛自己能兜住。不過人往往高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買車損險遇到好幾萬修理費時,買了一萬元免賠的醫療險動手術花了幾萬只能報銷幾千塊時,就明白事理了。

更別說撞到人了

一般私家車首年交強+車船稅+50萬三責,優惠下來也不過1700左右

我要補充的是為何建議只要車沒破到保險公司不讓保車損,都得上車損險。

為何,要考慮一個保險行業術語,叫做車輛零整比。就是說,一輛車配件總和和車輛銷售價值比值。簡單來說,有的車,全車值10萬元,但是所有配件值50萬元,你要是撞壞某些配件。不是每次都撞保險杠。技術要都那麼好,保險公司賺翻了。

原答案:瀉藥,上不上車損我一直認為是要看的不是自己的駕駛技術,而是要看車輛狀況。如果是新車,必須上,即使駕駛技術再好,但是如果是老舊車型,並且駕駛技術很好,可以考慮不總上。

為何說駕駛技術不能決定,而車的老舊程度決定上不上車損?

比方說,你的車折舊後才幾萬元,那維修成本很低,如果駕駛技術很好,你沒必要上車損。可能修的錢沒有保費高。並且第二年漲保費又是一筆開銷。

但是非老舊車,不要只考慮自己的駕駛技術,再好的司機也可能停放被撞,如果對方逃逸,你只能走自己的車損險。這時候沒買,就賠不了。或者你被對方撞,對方全責,但是不賠付,可能就需要你到自己公司申請代位追償,如果沒有車損險,也是賠付不了,只能自己修車。和自己駕駛技術有關麼?無關。

全國馬上二次費改了,保費又要降了,即使有車損,我覺得保費也貴不了多少。個人建議還是要考慮買。

聊幾句。其實車險和醫療險很相似,很多現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交強險——社保醫療;

車損險——醫療費用補償;

不計免賠——100%賠付;

開車技術好——自己身體棒;

都遵從不可獲益的補償原則;

都是消費型,沒出事保費打水漂。

(不過醫療險貌似都沒有個人責任)

很多人捨不得保費打水漂,於是就想辦法算這個算那個盡可能的省點保費,骨子裡還是那一套“小風險自留,大風險轉移”,覺得不就是幾萬塊嘛自己能兜住。不過人往往高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買車損險遇到好幾萬修理費時,買了一萬元免賠的醫療險動手術花了幾萬只能報銷幾千塊時,就明白事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