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事變國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家庭糾紛在國會接受質詢

新加坡“第一家庭”的糾紛仍在發酵。

3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國會質詢時指出:儘管弟弟李顯揚和妹妹李瑋玲醫生對他和他所領導的政府發出的指責“完全毫無根據”,但由於這已破壞國家聲譽,

他若不回應會打擊國人對政府的信心,因此無選擇,必須及時並公開地做出回應。

李顯龍3日在國會發表題為“歐思禮路38號:濫用權力的指控”的聲明。

他指出,弟弟和妹妹的指責主要涉及三方面:一、針對故居處置選項而成立的部長委員會;二、與故居物品相關的贈與契據;三、針對他太太何晶和兒子有裙帶關係以及他想用故居鞏固政權的指責。

李顯龍說,弟弟和妹妹的指責“完全毫無根據”,但已破壞新加坡的聲譽,而如果沒有反駁這些指責,會影響國人對政府的信心,因此他別無選擇,須及時並公開地做出回應。

李顯龍也解釋須在國會做出回應的原因,因為在憲法下,擔任總理者是取得多數國會議員信任的人,

而作為總理,他有責任向議員們做出解釋,並在國會裡反駁針對他和政府的指責。

他說,知道很多國人都對這次爭端感到難過,也厭倦了爭端,希望爭端就此結束,而自己也對事態的發展感到難受。他就此再次向國人致歉。

他說:“如果我的父母親還在世,這個爭端對他們所可能造成的苦痛也令我這個兒子感到心痛。”

李顯龍說,他無意在國會指責弟弟妹妹;他們之間的私事,

他還是會嘗試私下解決,“但那些公開的事,我有必要解釋,做出交代。”

事件回顧

6月14日淩晨3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和妹妹李瑋玲同時在各自Facebook帳號中以《李光耀的價值觀哪去了?》為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對自己的哥哥、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失去信心,兩人不僅對李顯龍進行多項指控,還表示對新加坡的未來感到擔心。

正在國外度假的李顯龍隨即通過總理公署聲明和Facebook貼文回應。他說,李瑋玲和李顯揚對他和妻子何晶的指責讓他很難過,他和何晶全然否認這些說法,特別是他要扶持兒子進入政壇的荒謬言論。

6月15日,李顯龍通過代理律師公開回應聲明的部分內容,當中包括質疑李光耀最終版本遺囑的擬定和簽署過程。

6月19日,李顯龍發表聲明,就李家糾紛一事,向新加坡全體國人道歉。

接受國會質詢並非首次

“李顯龍道歉是一件好事。而將在國會接受議員質詢的做法有利於澄清民眾對紛爭的疑慮、緩解民意。這種做法也是解決此次危機的一個好開端。”據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深圳大學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呂元禮對澎湃新聞表示。

據《聯合早報》報導稱,此次李顯龍家族因父親故居去留問題引發的爭端並不是第一宗類似案例。國家領導人的某些私人事務或議題引起民眾的廣泛關注,成為熱門話題,政府最後決定通過在國會公佈事情的來龍去脈,回答議員的各種提問和進行公開辯論,過去曾有過例子。1996年5月21日至23日,新加坡國會花了三天時間辯論當時的李光耀資政和李顯龍副總理購買公寓一事。

“當時李光耀父子主動要求在國會裡去向議員闡釋,也涉及到解除黨鞭、然後國會開會專門討論。最後結果就是借國會質詢和闡釋,澄清了李光耀父子買房風波的疑慮。”呂元禮稱。

針對仍在發酵中的“第一家庭”糾紛,呂遠禮分析道,通過即將到來的國會辯論,整個事件有可能得以釋疑和澄清。但是李家兄妹間的感情有所破裂,對此應該有所補救。呂遠禮說,應該將法治和理智結合。法治層面,弄清是非曲折,然後依法行事。理智層面,便是除了法治以外,還需把感情搞好。

此次李顯龍家族因父親故居去留問題引發的爭端並不是第一宗類似案例。國家領導人的某些私人事務或議題引起民眾的廣泛關注,成為熱門話題,政府最後決定通過在國會公佈事情的來龍去脈,回答議員的各種提問和進行公開辯論,過去曾有過例子。1996年5月21日至23日,新加坡國會花了三天時間辯論當時的李光耀資政和李顯龍副總理購買公寓一事。

“當時李光耀父子主動要求在國會裡去向議員闡釋,也涉及到解除黨鞭、然後國會開會專門討論。最後結果就是借國會質詢和闡釋,澄清了李光耀父子買房風波的疑慮。”呂元禮稱。

針對仍在發酵中的“第一家庭”糾紛,呂遠禮分析道,通過即將到來的國會辯論,整個事件有可能得以釋疑和澄清。但是李家兄妹間的感情有所破裂,對此應該有所補救。呂遠禮說,應該將法治和理智結合。法治層面,弄清是非曲折,然後依法行事。理智層面,便是除了法治以外,還需把感情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