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在加拿大溫哥華生活一年半,這期間遭遇了……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到溫哥華就一年半了。

有時覺得應該享受當下,有時又後悔得想要撞牆。

享受當下是因為自然環境好。每天晚上都可以出門散散步。我們住在郊區,出門即可到達菲莎河,沿河行走,看壯麗的夕陽,看河水緩緩流淌,看無邊的曠野裡土狼遊蕩。同樣的環境,有時覺得天地遼闊無限風光,有時又覺得自己像河裡的浮木,隨波逐流,找不到目標和方向。

和大多數新移民相比,我是比較幸運的,很快通過了駕照考試,

找到了一份全職的OFFICE 工作,買了自己的房子,搬離了別人的地下室。優秀的兒子到了溫哥華後依然優秀,我毫不懷疑他將來會進入加拿大最好的大學讀他最喜歡的專業。

但是,很多時候,我依然憂愁。這種憂愁,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兒子。

我不後悔自己放棄了國內的工作,原因很簡單,大家都看到了移民職業生涯中的天花板,卻忽略了國內的職業生涯中同樣存在天花板。

我在國內的職業生涯已經碰到那個天花板了,走和不走惟一的區別就是:我放棄了一份可以養老的工作。

我不後悔自己放棄了國內更多賺錢的機會。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夠花就行了。而我目前的積蓄,剛剛夠送孩子讀書上學。

我疑惑的是:帶兒子出國留學,對他的未來真的是件好事情嗎?

上班後遇到了很多加拿大一流大學畢業的人,他們拿著比最低工資高不了多少的年薪,

兢兢業業地工作,失業的威脅就像是一把懸在頭上的利劍,隨時會掉下來。

就事業來說,國內的年輕人面對的困難是發展,而對於溫哥華的年輕人,他們首先面對的是就業的艱難。如果兒子將來靠打工為生,他將時刻受到失業的威脅。一個隨時可能失業的人,如果不是自欺欺人,我難以想像他會有很高的生活品質。

打工不安全,那就自己創業?NO! 創業比打工還要危險!在崇尚個人主義的文化背景下,

員工的目標是“不失業“&”實現個人價值“,有幾個人會把老闆的目標當成理想?

那就回國去?不,回國已經晚了,姑不論他是否適應中國的企業文化,UBC畢業的海帶在國內還不如211的國內大學生受歡迎,如果是一位已經入了加拿大國籍的年輕人,他回國工作還要拿中國工簽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擔憂的內容可能會讓很多老移民眥之以鼻:切,

你沒有進入主流社會,所以還在擔心經濟。他們的鄙薄是有道理的。因為,有極大的可能是:即使留在溫哥華,我的兒子將來也不會有經濟問題,但我的兒子,以及我的兒子的兒子同樣進入不了主流社會!

這個很容易理解,如果頂著一張東方人的臉,儘管你已經不會說中國話了,在主流社會看來,你還是華裔啊。在一個東方社會裡,會讓西方人來掌權麼?所以在美國的一些科研機構裡面的華裔才會屢屢被懷疑為間諜。

朋友中也有孩子進入了主流社會的。我的一位朋友,幾十年前是一位美麗的空姐,嫁給英國軍官了,生下的兒子是半白的,半白的兒子同純白的媳婦生下的孫子,就沒有半點華人的跡像了。這些個已經漂白了的孫子,兒媳婦一年能讓你見上兩次已經是很大的恩典,他進不進入主流社會,和我們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

這,就是我,一顆曾經有根的樹,被移民的浪潮拍打進了太平洋,變成了飄浮在菲莎河上的一根浮木, 天氣時晴時雨,風光時好時壞,我自己可以隨時返身,回到祖國親友們的懷抱,但正在成長中的兒子,和我一起漂浮在河中間的兒子,他的根該紮在何處?

朋友中也有孩子進入了主流社會的。我的一位朋友,幾十年前是一位美麗的空姐,嫁給英國軍官了,生下的兒子是半白的,半白的兒子同純白的媳婦生下的孫子,就沒有半點華人的跡像了。這些個已經漂白了的孫子,兒媳婦一年能讓你見上兩次已經是很大的恩典,他進不進入主流社會,和我們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

這,就是我,一顆曾經有根的樹,被移民的浪潮拍打進了太平洋,變成了飄浮在菲莎河上的一根浮木, 天氣時晴時雨,風光時好時壞,我自己可以隨時返身,回到祖國親友們的懷抱,但正在成長中的兒子,和我一起漂浮在河中間的兒子,他的根該紮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