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任洪淵做客金沙講壇 解讀“後卓文君”

“今天談卓文君,不是懷古,也不是在文獻中、遺址中、傳說中尋找卓文君,而是要尋找在我們身邊、周圍的現代卓文君、後卓文君……”7月1日下午2時30分,邛崍籍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作家、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任洪淵做客金沙講壇,

為現場200餘聽眾帶來題為《誰是後卓文君》的精彩演講。

“我1937年出生在邛崍,傳說我的先輩從江西轉道入川,來到平樂白沫江邊,任式三兄弟,開拓了白沫江岸大片的良田沃土,把他們的姓氏永遠種在了這片土地上。

”演講一開始,任教授便結合自身經歷,講到從秦朝開始,由中原、塞外和江南來到四川的移民大遷徙,“這裡,四處伸手可取的,是岩裡的鐵,田間的糖,井中的鹽和地下自燃的長明火。”

講座中,任洪淵教授認為,移民來到成都平原後,形成了巴蜀人肝膽雄風和安逸瀟灑的兩大天性。以此為延伸,任洪淵結合邛崍文化,以及童年印象中邛崍白鶴山、君平鄉的仙山、仙人傳說,

平樂白沫江兩岸群山中的佛像等,詳細解讀成都文化。他說,成都文化改變了道、佛、儒和百家,把書本上的概念改寫成生命中“活的”詞語,“‘亦俠,亦仙,亦禪,亦儒,亦百家’這才是成都的文化,而除此之外,司馬相如一賦一劍開闢西南新邊疆的詩魂劍魂,李白詩劍天涯的詩魂劍魂,才配稱作西蜀文化的靈魂,這樣的成都文化,是別的文化所不能代替的。”

“在劍、俠、仙、禪、儒和百家的後面,

就是卓文君。”任洪淵從中西方文化、哲學、歷史等多個角度對卓文君和後卓文君進行解讀,“一個豪門逃亡到井邊的女子,第一個向世間公開了自身生命的絕對命令:愛。文君文化是成都文化中華彩的一段,卓文君愛的絕對命令,是生命的起點,後卓文君是無盡的生命追問,這將生成明天的成都文化……”

記者在現場看到,演講開始前,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金沙劇場內就已經陸續坐滿了觀眾,

任洪淵教授的粉絲從30後到90後,年齡分佈十分廣泛,在1個半小時的演講過程中,觀眾們聽得十分認真,不少人邊聽邊記。“邛崍、卓文君之前在我的腦海之中是很平面的,聽了講座後開始了一個立體的轉變。”文學愛好者王安君說,任老是一位大師,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理解都很深刻,特別是中國文化的起源以及西蜀文化,“他對卓文君的解說非常經典,
我認為後卓文君時代的意義其實就在於自我的一個提升。”

記者王亞姣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