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何傳統文化是一斤為十六兩?其由來與“福、祿、壽”有關

傳統文化中,我們常常聽到“半斤八兩”,與我們現在的半斤五兩不一樣。我們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兩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兩就是一樣的。半斤八兩形容兩個事物是一樣的。

中華文化中,衡制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

為什麼一斤有十六兩呢?這是怎麼定下來的呢?

傳說是李斯定下倆的,秦統一六國後,要統一度量衡,丞相李斯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在制定了錢幣、長度很容易,

但是重量方面。遲遲不能定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請示秦始皇後卻只批示“天下公平”,這個四個字的小篆筆劃剛好十六筆,於是決定十六兩為一斤。

這個說法,確實有點戲劇性,其實在李斯之前便有,十六兩為一斤的重量量度。

所以上面的傳說是後人杜撰的。

先人門敬天好德,以北斗七星為尊。就像很多文化作品中都有“泰山北斗”,根據《晉書·天文志》:“輔星傅乎開陽,所以佐鬥成功,丞相之象也。七政星明,其國昌,輔星明,則臣強。”可見北斗是權利與政治味道很重的。

北斗七星: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

南斗六星:天府星、天梁星、天機星、天同星、天相星、七殺星。再加上旁邊的福、祿、壽三星,正好是十六星。

這十六星就是我們一斤十六兩的由來,每一兩都有神在看。所謂“人在做,神在看”。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祿、壽三星分別主一個人一生的福、祿、壽。

交易買賣,是重信重德,稱東西,短斤少兩,都要受到懲罰。少給人一兩,福星就減人的福;少給二兩,

祿星就減祿;要少給三兩,壽星就給這個人減壽。所以人都不敢做昧良心的事。

在傳統文化中,人們都道德的重要性。有心法的約束,就能避免道德下滑,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這個理。一斤十六兩,正式人們敬天重德的最佳體現。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

請關注「珣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