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涪陵這個人帶著他養的豬上了央視!全國人民都在瞧!

明日天氣

陰轉小雨

11℃~14℃微風

大家聽說了嗎?

最近涪陵有一個人帶著他養的黑豬上了央視,

且僅用8年時間就創造了銷售額

從200萬元到1億元的飛躍,

他還是重慶首屆養豬狀元,

他就是李海林。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養殖黑豬的故事。

2000年

李海林從外地返鄉養豬,當時養殖的是三元雜交豬。

豬價暴漲,李海林年利潤超過了200萬元。

2007年—2008年

2008年底

李海林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驚訝的決定,放棄養殖白豬改養黑豬。

李海林養殖的黑豬學名叫盆周山地豬,是四川盆地周邊山區的地方黑種,在重慶市涪陵區,很多人也把這種豬稱作“涪陵黑豬”,盆周山地豬具有皮厚、皮糯、風味口感好的優點。

李海林苦苦思索,在當時的情況下,盆周山地豬的零售價要達到三元雜交豬零售價的3倍才能賺錢。李海林沒有零售經驗,建立零售管道銷售價格比市面同類產品貴很多的豬肉,風險確實很高。但李海林非常看好養殖盆周山地豬的市場前景,他堅信盆周山地豬的市場會很快打開。

為了儘快形成品牌,李海林認為必須發動農戶一起把市場做大。2008年李海林就組織了一個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

為了發動社員也轉向黑豬養殖,他跟社員承諾,以高於市價回收黑豬。

李海林主要根據豬的頭和背判斷是否適宜育種,如果適宜,就在黑豬後背做個標記。

2009年底

經過近一年的養殖,李海林的第一批黑豬終於上市了。

李海林在涪陵區開了一家專賣店,定價48元一斤,而當時普通豬肉零售價是11元一斤,價格是三元雜交豬肉的4倍多,又是一個新的品牌。李海林專賣店銷售非常慘澹,平均每天只能賣出半頭豬。

這一年的情況更加糟糕。為了遵守當初與社員的承諾,李海林先以每斤11元左右的價格從社員手中回收黑豬,總共收購了600多頭黑豬。專賣店每天銷售約半頭,涪陵當地一家超市也幫李海林銷售,

每天也能銷售半頭。

2010年

2013年5月

李海林再次貸款300萬元,作最後一博。在涪陵城區開了20個黑豬肉專賣店,新進了10個超市,總共30個銷售點,把黑豬肉銷售價格從48元降到30元。30個銷售點建立起來後,如李海林所料,生意都非常好,每個銷售點平均每天能賣出約1頭豬的豬肉。到了年底,李海林黑豬肉銷售額猛增到2000萬元。

在涪陵區打開市場後,李海林很受鼓舞,2014年,他決定到市場比涪陵城區更加廣闊的重慶市區開店。他採取和涪陵相同的策略,先集中開20家。2010年,李海林曾經不顧大家反對到重慶市區開過專賣店,那次是失敗而歸,妻子和兒子雖然十分反對李海林激進的決策,但為了渡過難關,還是把之前為兒子購買的婚房賣掉了。而這一次,大家都非常支持他的決策。

所有人都信心滿滿,以為這次去重慶市區開店一定可以複製在涪陵的奇跡。然而,重慶市區的20個專賣店,生意依舊非常冷清,一年時間,李海林不得不解散重慶市區的銷售點。

這次失敗讓李海林冥思苦想了很久。回到涪陵區,第一件事卻是解聘涪陵專賣店的員工,員工們氣得要跟他打官司。

然而官司還沒打,

被解聘員工卻又紛紛擁護起李海林的這一做法,

還主動幫助李海林迅速打開了重慶市場。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李海林解聘員工的目的是讓員工承包專賣店。李海林不再承擔員工的工資和保險,他以市場批發價向專賣店供應黑豬肉,員工可以免費使用現有的專賣店,銷售利潤全部歸承包人所有。這種模式,讓李海林節省了人工成本,因為銷售利潤全歸承包人,員工的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李海林開始搞承包制後,到2016年11月,重慶市主城區已經新開了約80家專賣店。今年李海林第109個黑豬專賣店已經在重慶市九龍坡區開張。

李海林的黑豬產業終於開始爆發。

然而就在他全力攻克重慶市場的時候,

養殖基地這邊卻出了問題。

李海林抓破了腦袋也想不出自救的方案。他一個人跑到長江邊,對著往來的運沙船發呆。還一把一把地抓起河沙來觀察。看完河沙,李海林又跑到長江邊一個種菜的親戚那裡,向他請教有關種蔬菜的各種問題。又是觀察河沙,又是詢問種菜。

李海林這次到底又要幹什麼呢?

這還要從2015年春節

他去給一個朋友幫忙說起。

2015年春節,李海林的朋友張輝強邀請李海林來到自己這個廢棄的養羊場,請他幫忙把養羊場改成養豬場。因為自己正被環保問題困擾,李海林頭一個想到的就是怎樣解決環保問題。

李海林在羊圈周圍走了兩圈後,一片堆滿河沙的空地讓他眼前一亮,他突然來了靈感。

過完春節,李海林就拉來幾車河沙開始做起了試驗。李海林將豬舍改為大棚模樣,用長江天然河沙作為豬舍墊料,盆周山地豬就養在大棚裡。豬群在大棚裡處於半散養狀態,排泄物還可以被河沙降解。

黑豬出欄後,經過一個月的消毒發酵,李海林就在沙地裡種上蔬菜。蔬菜收穫後又繼續養豬。他稱這種模式為“種養還原、沙地養豬”模式。

這個模式,讓很多專家也激動起來。目前,李海林的養豬新模式已經初步成功,他準備與專家合作,進行下一步的探索。

這個棚裡的豬前幾天剛剛出欄,李海林用巡耕機將豬圈整理一遍,消毒過後,再鋪上薄膜讓沙地腐熟。一個月後,這個棚裡也會種上蔬菜。這個時節,李海林基地大棚裡種著蘿蔔、芹菜、大蔥和菠菜等蔬菜,他還在試驗不同蔬菜在沙地上的種植效益。

豬圈拆除後,合作社裡有些社員不再繼續養豬,李海林就把自己出欄了黑豬的大棚借給他們,讓他們種一季蔬菜,蔬菜收穫後,李海林又再養黑豬。

2015年,李海林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又流轉了250畝土地,基地由50畝擴大到300畝,2016年共出欄盆周山地豬3萬5千頭,銷售總額近1億元。之前因為資金短缺而賣掉了兒子的婚房,現在又重新購買了一套。目前,李海林專賣店數量不斷增加,養殖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李海林預計能出欄盆周山地豬5萬頭。

李海林養豬,善於自我調整和抓住商機,他迅速改變養殖和銷售模式,既適應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趨勢,也收穫了更多更穩定的利潤。

每一次困境都伴隨著一場機遇,

只要像李海林一樣堅持不放棄,

成功近在眼前。

在涪陵區打開市場後,李海林很受鼓舞,2014年,他決定到市場比涪陵城區更加廣闊的重慶市區開店。他採取和涪陵相同的策略,先集中開20家。2010年,李海林曾經不顧大家反對到重慶市區開過專賣店,那次是失敗而歸,妻子和兒子雖然十分反對李海林激進的決策,但為了渡過難關,還是把之前為兒子購買的婚房賣掉了。而這一次,大家都非常支持他的決策。

所有人都信心滿滿,以為這次去重慶市區開店一定可以複製在涪陵的奇跡。然而,重慶市區的20個專賣店,生意依舊非常冷清,一年時間,李海林不得不解散重慶市區的銷售點。

這次失敗讓李海林冥思苦想了很久。回到涪陵區,第一件事卻是解聘涪陵專賣店的員工,員工們氣得要跟他打官司。

然而官司還沒打,

被解聘員工卻又紛紛擁護起李海林的這一做法,

還主動幫助李海林迅速打開了重慶市場。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李海林解聘員工的目的是讓員工承包專賣店。李海林不再承擔員工的工資和保險,他以市場批發價向專賣店供應黑豬肉,員工可以免費使用現有的專賣店,銷售利潤全部歸承包人所有。這種模式,讓李海林節省了人工成本,因為銷售利潤全歸承包人,員工的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李海林開始搞承包制後,到2016年11月,重慶市主城區已經新開了約80家專賣店。今年李海林第109個黑豬專賣店已經在重慶市九龍坡區開張。

李海林的黑豬產業終於開始爆發。

然而就在他全力攻克重慶市場的時候,

養殖基地這邊卻出了問題。

李海林抓破了腦袋也想不出自救的方案。他一個人跑到長江邊,對著往來的運沙船發呆。還一把一把地抓起河沙來觀察。看完河沙,李海林又跑到長江邊一個種菜的親戚那裡,向他請教有關種蔬菜的各種問題。又是觀察河沙,又是詢問種菜。

李海林這次到底又要幹什麼呢?

這還要從2015年春節

他去給一個朋友幫忙說起。

2015年春節,李海林的朋友張輝強邀請李海林來到自己這個廢棄的養羊場,請他幫忙把養羊場改成養豬場。因為自己正被環保問題困擾,李海林頭一個想到的就是怎樣解決環保問題。

李海林在羊圈周圍走了兩圈後,一片堆滿河沙的空地讓他眼前一亮,他突然來了靈感。

過完春節,李海林就拉來幾車河沙開始做起了試驗。李海林將豬舍改為大棚模樣,用長江天然河沙作為豬舍墊料,盆周山地豬就養在大棚裡。豬群在大棚裡處於半散養狀態,排泄物還可以被河沙降解。

黑豬出欄後,經過一個月的消毒發酵,李海林就在沙地裡種上蔬菜。蔬菜收穫後又繼續養豬。他稱這種模式為“種養還原、沙地養豬”模式。

這個模式,讓很多專家也激動起來。目前,李海林的養豬新模式已經初步成功,他準備與專家合作,進行下一步的探索。

這個棚裡的豬前幾天剛剛出欄,李海林用巡耕機將豬圈整理一遍,消毒過後,再鋪上薄膜讓沙地腐熟。一個月後,這個棚裡也會種上蔬菜。這個時節,李海林基地大棚裡種著蘿蔔、芹菜、大蔥和菠菜等蔬菜,他還在試驗不同蔬菜在沙地上的種植效益。

豬圈拆除後,合作社裡有些社員不再繼續養豬,李海林就把自己出欄了黑豬的大棚借給他們,讓他們種一季蔬菜,蔬菜收穫後,李海林又再養黑豬。

2015年,李海林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又流轉了250畝土地,基地由50畝擴大到300畝,2016年共出欄盆周山地豬3萬5千頭,銷售總額近1億元。之前因為資金短缺而賣掉了兒子的婚房,現在又重新購買了一套。目前,李海林專賣店數量不斷增加,養殖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李海林預計能出欄盆周山地豬5萬頭。

李海林養豬,善於自我調整和抓住商機,他迅速改變養殖和銷售模式,既適應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趨勢,也收穫了更多更穩定的利潤。

每一次困境都伴隨著一場機遇,

只要像李海林一樣堅持不放棄,

成功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