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讀|日本執政黨在一場重要選舉中遭遇慘敗 對安倍影響幾何?

在2日舉行的日本東京都議會選舉中,安倍所領導的自民黨遭遇慘敗。

計票結果顯示,現任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率領的地方政黨“都民第一之會”,獲得127個議席中的55個議席,取代自民党,

成為東京都議會第一大黨。此前的第一大黨自民黨僅獲得23個議席,遠低於現有的57個,創下該黨有史以來的新低。

△東京都知事 小池百合子(圖/視覺中國)

而面對自民黨的慘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日表示,會認真對待東京議會選舉的結果,努力重建民眾信任。

對於自民黨的慘敗,多家媒體也都紛紛發表看法。

英國路透社:東京都選舉給日本首相帶來麻煩

表面上來看,東京都選舉是對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上任一年的表現打分,但由於自民黨表現糟糕,實際上可以被視作選民對安倍政府執政4年半來的懲罰。

新加坡《聯合早報》:安倍考慮提前改組內閣

東京都議會選舉結果折射日本民眾對“安倍獨大”的不滿。報導分析指出,

安倍短期內或會宣佈改組內閣,並推出更多刺激經濟措施,務求在明年底大選前挽救民望。

日本日經中文網:“安倍獨大”體制走進了岔路口

安倍政權的當務之急是確保黨內的向心力,準備實施內閣改造。但如果新內閣又曝醜聞,此舉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最近幾年,安倍在日本政壇基本上是一家獨大,反對黨難以動搖他的地位。可隨著不斷爆出的醜聞,“安倍獨大”已經引起民眾不滿。

一旦地位有所動搖,安倍的修憲之路將會面臨怎的樣變數?安倍表示將會反省,其內外政策是否會受到影響?

央視評論

東京都議會選舉是觀察日本政治的重要風向標。此次選舉的結果顯示,安倍政府及自民黨的支持率確實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醜聞不斷 + “安倍獨大” 導致支持率大幅下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來的右翼幼稚園事件、加計學院事件及“共謀罪”爭議等熱點問題暴露出安倍政權的諸多問題,

特別是體現了安倍政府在水面之下“私相授受”的行為;另一方面則是在長期執政後,“安倍獨大”的局面造成其施政方向與民眾訴求漸行漸遠,明顯引發了民意反彈。

敗走東京 說明自民党和安倍政府“不得人心”

東京都議會選舉雖然不涉及日本中央政治,但東京在日本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卻是毫無疑問的。

△圖/視覺中國

這裡有日本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口,彙集了日本20%以上的GDP,還有眾多核心的政府、企業、媒體及科研部門。東京這座城市的人心所向,對於日本政局走向顯然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更何況,自民黨此次失敗之“慘”,可謂是數十年來前所未見的局面。小池百合子以“離黨”為代價倉促組織的地方政治集團,能夠全面攻佔自民黨長期經營的選區地盤,充分說明了自民党和安倍政府在東京的“不得人心”。

東京失利將影響安倍修憲和“超長期執政”計畫

對於今後的日本政局來說,此次選舉的直接影響如下:

首先是對修憲的影響。

眾所周知,安倍政府打算於今年下半年即開始在國會醞釀啟動修憲進程。如果國會通過修憲草案後,還需通過國民投票的半數以上支持,才可能確立新憲法。

目前,自民黨仍舊在國會中保持相對優勢。但此次東京都選舉結果帶來了一個疑問:如果目前將修憲草案訴諸國民投票,是否確定能夠獲得超過半數的支持?對於這一點,如果說安倍政府以前具有信心,但現在就存在強烈的不確定性了(根據最新消息,安倍仍堅持修憲)。

△自民黨選舉罕見慘敗,安倍執政前景遇危機與政黨成員緊急磋商(圖/視覺中國)

其次是對安倍“超長期執政”的挑戰。

日本的上次大選(即眾議院選舉)是在2014年底。按照相關法律,目前國會眾議院的任期至2018年底。如果安倍政府的支持率長期低迷,那麼在2018年的大選中,自民黨很可能會失去現在的國會優勢。這對於指望執政至2020年以後的安倍而言顯然難以接受。

更重要的是,自民黨內部可能會因此產生更加強烈的“反安倍”情緒——歷史上,支持率低迷的首相之所以辭職,往往並不僅僅是因為民眾反對,更是因為所在政黨的內部反對。畢竟,如果選舉失敗,自民党作為整個政治集團的利益會受到嚴重損害。

同時,低迷的支持率,也使得安倍失去了過去幾年裡的一個重要執政工具——首相的“提前大選權”。在理論上,作為首相,他可以在任何時候宣佈解散眾議院、提前大選,這是首相得以在黨內政治資源配置和人事問題上具有最終決策權的關鍵支撐點。但現在,由於支持率不足,提前大選只能造成自民黨在國會的“退潮”。這無疑限制了安倍的政治選項,並將削弱其在黨內的政治控制力。

△東京地方選戰自民党慘敗,首相安倍晉三接受採訪神情落寞(圖/視覺中國)

安倍面臨兩大議題:提升支持率和讓民眾支持修憲

可以說,在此次東京都議會選舉後,安倍面前出現了兩個重要的政治議題:第一,如何在今後一年時間內,迅速提升自身的支持率?這不僅涉及到2018年或可能提前的大選,也涉及到安倍在黨內的地位問題;第二,如何在今後一年時間內,讓日本民眾能夠更加普遍地支持修憲?

為了實現上述政治任務,在內政問題上,安倍可能會出臺一些相對“討好”的政策,提升自身支持率;在外交問題上,不排除安倍政府會製造某種外部緊張局勢,通過渲染外部摩擦和自身對外強硬色彩的方式,一方面爭取民眾支援,一方面迫使民眾接受“修憲”“建軍”的方案。

文丨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劉華

小池百合子以“離黨”為代價倉促組織的地方政治集團,能夠全面攻佔自民黨長期經營的選區地盤,充分說明了自民党和安倍政府在東京的“不得人心”。

東京失利將影響安倍修憲和“超長期執政”計畫

對於今後的日本政局來說,此次選舉的直接影響如下:

首先是對修憲的影響。

眾所周知,安倍政府打算於今年下半年即開始在國會醞釀啟動修憲進程。如果國會通過修憲草案後,還需通過國民投票的半數以上支持,才可能確立新憲法。

目前,自民黨仍舊在國會中保持相對優勢。但此次東京都選舉結果帶來了一個疑問:如果目前將修憲草案訴諸國民投票,是否確定能夠獲得超過半數的支持?對於這一點,如果說安倍政府以前具有信心,但現在就存在強烈的不確定性了(根據最新消息,安倍仍堅持修憲)。

△自民黨選舉罕見慘敗,安倍執政前景遇危機與政黨成員緊急磋商(圖/視覺中國)

其次是對安倍“超長期執政”的挑戰。

日本的上次大選(即眾議院選舉)是在2014年底。按照相關法律,目前國會眾議院的任期至2018年底。如果安倍政府的支持率長期低迷,那麼在2018年的大選中,自民黨很可能會失去現在的國會優勢。這對於指望執政至2020年以後的安倍而言顯然難以接受。

更重要的是,自民黨內部可能會因此產生更加強烈的“反安倍”情緒——歷史上,支持率低迷的首相之所以辭職,往往並不僅僅是因為民眾反對,更是因為所在政黨的內部反對。畢竟,如果選舉失敗,自民党作為整個政治集團的利益會受到嚴重損害。

同時,低迷的支持率,也使得安倍失去了過去幾年裡的一個重要執政工具——首相的“提前大選權”。在理論上,作為首相,他可以在任何時候宣佈解散眾議院、提前大選,這是首相得以在黨內政治資源配置和人事問題上具有最終決策權的關鍵支撐點。但現在,由於支持率不足,提前大選只能造成自民黨在國會的“退潮”。這無疑限制了安倍的政治選項,並將削弱其在黨內的政治控制力。

△東京地方選戰自民党慘敗,首相安倍晉三接受採訪神情落寞(圖/視覺中國)

安倍面臨兩大議題:提升支持率和讓民眾支持修憲

可以說,在此次東京都議會選舉後,安倍面前出現了兩個重要的政治議題:第一,如何在今後一年時間內,迅速提升自身的支持率?這不僅涉及到2018年或可能提前的大選,也涉及到安倍在黨內的地位問題;第二,如何在今後一年時間內,讓日本民眾能夠更加普遍地支持修憲?

為了實現上述政治任務,在內政問題上,安倍可能會出臺一些相對“討好”的政策,提升自身支持率;在外交問題上,不排除安倍政府會製造某種外部緊張局勢,通過渲染外部摩擦和自身對外強硬色彩的方式,一方面爭取民眾支援,一方面迫使民眾接受“修憲”“建軍”的方案。

文丨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