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嚴監管下,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把握風口?

最近一年多,大家見證了互聯網 金融行業為擺脫種種亂象而進行的一系列合規蛻變。在剛剛結束的2017陸家嘴論壇上,基於金融行業發展現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強調,

中國的金融改革、開放和發展必須要有更寬、更高的全球視野,不能因為出現一些金融亂象,就動搖已在進行的改革和創新。但要堅決防止大起大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如何守住底線?又如何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促進經歷了洗牌的互 金企業迅速成長?這是全行業都在思考的問題。

行業洗牌過後 安全科技或成行業熱點

互聯網 金融作為金融與互聯網資訊技術融合的產物,本質是金融,金融交易安全是首位,然而在全國範圍內啟動有關互聯網 金融領域的專項整治工作之前,部分金融機構卻不斷加大在交易效率、優化使用者體驗上的投入,而非將科技安全放在首位。

據網貸天眼統計,

互聯網 金融行業自2013年以來,有上百家平臺曾經遭受到駭客攻擊。今年比特幣勒索病毒在全球的肆虐,再次引發了投資人對平臺安全性的關注。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底,正常運營的2147家平臺中,通過公安部資訊系統安全等保三級備案認證的網貸平臺約139家,僅占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6.4%。

針對於此,在監管層面,2017年6月央行印發了《中國金融業資訊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圍繞“夯實基礎、強化安全、支持創新、深化標準、提升治理”方面提出了五項重點任務:一是完善金融資訊基礎設施,夯實金融服務基石;二是健全網路安全防護體系,增強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能力;三是推動新技術應用,促進金融創新發展;四是深化金融標準化戰略,支持金融業健康發展;五是優化金融資訊技術治理體系,提升資訊技術服務水準。

在行業層面,

以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鳳凰金融等平臺為代表,開始著重設立網路安全邊界,把使用者資訊安全挪向首位。比如鳳凰金融,作為央行下屬中國互聯網 金融協會的首批會員,為了保證海量使用者資訊安全,鳳凰金融構建了使用者資訊六維防護體系:CFCA安全認證為平臺用戶提供高安全級別的電子簽章作為保障,銀行級安全防護架構、冗餘災備設計保證系統,穩定可靠多重技術手段實現資料存儲和訪問隔離,
採用先進的SSL EV伺服器憑證加密傳輸資料確保網路傳輸安全,採取多重多維度的隱私保護機制嚴格保護使用者的隱私資訊,利用業界最先進軟體體系架構設計,確保業務平臺的高性能、高可用性、高擴展性。

鳳凰金融總裁張震表示:“安全技術是互聯網 金融發展的重要風控技術之一,鳳凰金融之所以能夠獲得用戶的信賴和業界的認可,正是基於持續的金融安全技術創新及對使用者負責到底的服務態度。”

擁抱監管,資金存管是互 金企業合規的標配

除了安全科技,資金存管也是保障用戶資金安全的硬性指標。2016年《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分別從業務定義、操作流程、責任劃分、辦理條件、業務規範等方面,對資金存管進行了詳盡的規定。

自此,互 金行業掀起銀行存管潮。但互 金平臺與銀行之間的存管合作是一種雙向選擇,一些較為優質的平臺收到多家銀行存管的合作邀請,而另一些平臺,則絞盡腦汁去引起銀行的關注。據網貸之家資料統計,截至2017年5月,僅有389家正常運營平臺宣佈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定(含已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並上線平臺和簽約嵌入式存管平臺),約占同期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17.57%,其中有205家正常運營平臺與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並上線,僅占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9.26%。

而上文所提到的鳳凰金融,則與北京銀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雙方首先聚焦于資金存管,在業務監管和風險把控上展開深度合作。

Fintech助力行業回歸金融本質 風控仍是核心

時至今日,互聯網 金融的比賽進入中局,除了堅守法律底線,敢於拒絕眼前利益有所不為外,利用科技創新,突破風控瓶頸是互 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互聯網 金融的本質是金融,其沒有改變金融的功能屬性和風險屬性,涉及的一些領域本質就是金融交易,資產與負債期限不匹配同樣可能出現流動性風險。此外,隨著互聯網 金融向金融科技的轉型,還可能出現一些新技術環境下的特殊風險。例如,基於互聯網新架構的機構系統可能遭到技術性外部攻擊而造成損失;普通人群金融知識、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相對欠缺,沒有能力把握交易風險,消費者保護不足等。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就曾表示,雖然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迅猛,但仍面臨不少挑戰,防控風險對金融科技至關重要。風控始終是互 金行業競爭的核心。

事實上,的確有不少企業始終堅持這一原則。比如鳳凰金融的全生命週期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建立動態的監測機制和資訊安全系統,對投資標的實施全程動態監測,嚴控源頭風險;還基於平臺大資料風險管理引擎,對量化模型持續優化升級,為全生命週期風險管理體系提供最佳決策支援。

一家合格的互聯網 金融平臺,可以沒有大量的註冊使用者,沒有好看的交易額數據,但是,一定是以用戶為中心,以合規、安全為基本原則,在金融與科技創新的同時,有所不為有所為,在行業大浪淘沙之後,贏得的除了行業地位,還有用戶的信任與支持。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自其他媒體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您若對稿件處理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我們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郵箱:contactus@stockstar.com 處理時間:9:00—17:00。

正是基於持續的金融安全技術創新及對使用者負責到底的服務態度。”

擁抱監管,資金存管是互 金企業合規的標配

除了安全科技,資金存管也是保障用戶資金安全的硬性指標。2016年《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分別從業務定義、操作流程、責任劃分、辦理條件、業務規範等方面,對資金存管進行了詳盡的規定。

自此,互 金行業掀起銀行存管潮。但互 金平臺與銀行之間的存管合作是一種雙向選擇,一些較為優質的平臺收到多家銀行存管的合作邀請,而另一些平臺,則絞盡腦汁去引起銀行的關注。據網貸之家資料統計,截至2017年5月,僅有389家正常運營平臺宣佈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定(含已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並上線平臺和簽約嵌入式存管平臺),約占同期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17.57%,其中有205家正常運營平臺與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並上線,僅占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9.26%。

而上文所提到的鳳凰金融,則與北京銀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雙方首先聚焦于資金存管,在業務監管和風險把控上展開深度合作。

Fintech助力行業回歸金融本質 風控仍是核心

時至今日,互聯網 金融的比賽進入中局,除了堅守法律底線,敢於拒絕眼前利益有所不為外,利用科技創新,突破風控瓶頸是互 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互聯網 金融的本質是金融,其沒有改變金融的功能屬性和風險屬性,涉及的一些領域本質就是金融交易,資產與負債期限不匹配同樣可能出現流動性風險。此外,隨著互聯網 金融向金融科技的轉型,還可能出現一些新技術環境下的特殊風險。例如,基於互聯網新架構的機構系統可能遭到技術性外部攻擊而造成損失;普通人群金融知識、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相對欠缺,沒有能力把握交易風險,消費者保護不足等。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就曾表示,雖然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迅猛,但仍面臨不少挑戰,防控風險對金融科技至關重要。風控始終是互 金行業競爭的核心。

事實上,的確有不少企業始終堅持這一原則。比如鳳凰金融的全生命週期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建立動態的監測機制和資訊安全系統,對投資標的實施全程動態監測,嚴控源頭風險;還基於平臺大資料風險管理引擎,對量化模型持續優化升級,為全生命週期風險管理體系提供最佳決策支援。

一家合格的互聯網 金融平臺,可以沒有大量的註冊使用者,沒有好看的交易額數據,但是,一定是以用戶為中心,以合規、安全為基本原則,在金融與科技創新的同時,有所不為有所為,在行業大浪淘沙之後,贏得的除了行業地位,還有用戶的信任與支持。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自其他媒體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您若對稿件處理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我們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郵箱:contactus@stockstar.com 處理時間: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