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舞蹈講述歷史 法國巴黎“遇見”中國大運河

【歐洲時報記者黃冠傑巴黎報導】中國文化遺產傳播劇舞蹈劇《遇見大運河》7月2日晚在法國巴黎會議宮表演廳上演,

通過尋蹤大運河歷史時空的藝術家,以“開鑿、繁榮、遺忘、又見運河”為主線,將世界運河中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京杭大運河這一世界文化遺產介紹給全世界。中國駐法使館公參黃巍、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銜代表瀋陽、中國駐法使館領事部一秘李成元,巴黎6區區長勒考克,巴黎8區區長多特塞爾以及旅法僑界代表、中法友人觀看了演出。

據瞭解,《遇見大運河》是中國首部文化遺產傳播劇,由杭州歌劇舞劇院歷經3年創作磨礪而成,2014年5月在杭州首演,《遇見大運河》用現代表現形式展示了中國大運河被開鑿、繁榮發展、被遺忘和被保護的過程,表達了對真實、完整的文化遺產現實命運的思考和判斷,為中國大運河於2014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做出了貢獻。

演出劇照。

黃巍公參表示,中國大運河是在世界運河中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2014年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廣泛關注。《遇見大運河》不僅是舞臺藝術作品,還是一場獨一無二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播活動。

這次該劇巴黎演出,得到旅法僑界的大力贊助。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任俐敏表示,旅法僑界一直在思考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遇見大運河》用文化遺產這一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以舞蹈這種為西方所喜聞樂見的藝術符號表達我們保護歷史遺產的決心,以運河文化為依託搭建起東西方交流溝通的橋樑,這是非常好的講中國故事的形式,得到旅法僑胞的讚賞和歡迎。

據《遇見大運河》總導演崔巍介紹,自2014年5月首演以來,《遇見大運河》已走過中國大運河沿線6省2市(江蘇、安徽、浙江、河南、山東、河北、天津、北京),演出百餘場。今年6月24日,《遇見大運河》開啟了世界巡演之旅。法國是該劇世界巡演的首站,向法國米迪運河致意。此外劇組還將前往德國、英國、埃及、巴拿馬、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遇見”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柯林斯運河等十多條世界著名運河,

通過巡演以運河文化為依託,喚起人們對自然、歷史的敬畏,搭建起東西方交流溝通的橋樑。

法國潮州會館第一常務副會長許葵主持了演出前的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