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城市農場系列2:紐約刮起“城市農場風”,賺錢又環保(多圖)

圖/民智一郎,文/朱紅纓

美國紐約市正刮起一股“屋頂農場”風,

人們在屋頂有限空間內開闢一方園地,或種植果蔬,或養殖蜜蜂,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安享田園情懷。同時,“屋頂農場”也為改善城市環境做出貢獻。

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是這一熱潮的“幕後推手”之一。為使紐約成為可持續發展城市代表,布隆伯格在2007年地球日啟動名為“PlaNYC 2030”專案,給建造“屋頂農場”的市民減稅優惠。

當前,蘭德爾島相關部門正在測試“屋頂農場”中適宜種植的16種蔬菜,

這些蔬菜將種植在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築的屋頂。

08年7月,一群志願者將三藩市市政廳前面的草坪改造為種植的農用地。這是市政廳草坪自1943年以來種植的第一批農作物。二戰期間,美國鼓勵全國人民盡可能地種植農作物支持戰場上的軍人,當時那些種植地被稱為“勝利農場”。

負責設計三藩市市政廳草坪農場的設計師貝拉說:“這已經成為都市的迫切需要。

”除了三藩市市政廳的專案外,貝拉還與人合作參加一個名為“SF勝利農莊2008+”的團隊,該團隊專門協調低收入家庭通過後院農莊的方式創造更多收入,同時讓人們吃上更健康的食物。

將城市裡的一個停車場改造為小型農場,不僅能夠減少該城市的碳軌跡,還能為城市帶來收入。2006年費城進行了一次試驗,測試一片小型地面能夠種植多少農作物,結果這次試驗所種植的蔬菜帶來了價值6.7萬美元的收入。

在密爾沃基,一塊大約0.4公頃的農用地專門設置溫室以及飼養家禽,最終創造22萬美元的收入。

以前的城市居民也曾經自力更生種糧食,但隨著工業化進程,城市居民的餐桌和食物的生產地距離越來越遠。現在平均每份食物需要經過2400公里後才能從其生產地到達人們的餐桌。貝拉說:“交通運輸提高了食物的價格。”因此,城市農場能幫人們省錢,

也能為環保帶來不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