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千古明君晚節不保,殺了自己的兒子,自滅三族

漢武大帝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到了執政後期,

眼看匈奴被打的鬼哭狼嚎、屁滾尿流,神經息息的直唱“失我祁連山,婦女無顏色”,不由得心生落寞之感,感歎從此宇內竟無敵手,於是毅然把自己的一腔餘熱投入到神秘的魔法詛咒事業當中,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得道成仙。

也許是吃仙丹嗨大了,產生了幻覺 (和吸毒一樣一樣的)。漢武帝總是夢見有人在用木人詛咒自己,一時間寢食難安。有一天他正坐在建章宮內閉目養神,

突然仿佛看到有一個男子帶著劍沖進中龍華門,然而侍衛們中沒有一個人出面阻止,漢武帝心想到那男子莫非是來刺殺自己的不成?於是大聲叫喊,侍衛們追趕那男子,未能擒獲。漢武帝大怒,將掌管宮門出入的門候處死。冬季,十一月,漢武帝徵調三輔地區的騎兵對上林苑進行大搜查,並下令關閉長安城門進行搜索,十一天后解除戒嚴。巫蠱事件開始出現。

巫蠱之亂堪比焚書坑儒

丞相公孫賀的夫人衛君孺,是衛皇后的姐姐,公孫賀因此受到寵信。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接替父親擔任太僕,驕橫奢侈。不遵守法紀,擅自動用北軍軍費一千九百萬錢,事情敗露後被捕下獄。這時,漢武帝正詔令各地緊急通緝陽陵大俠客朱安世,

於是公孫賀請求漢武帝讓他負責追捕朱安世,來為其子公孫敬聲贖罪,漢武帝批准了他的請求。後來,公孫賀果然將朱安世逮捕。朱安世卻笑著說:“丞相將要禍及全族了!”於是從獄中上書朝廷,揭發說:“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他得知皇上將要前往甘泉宮,便讓巫師在皇上專用的馳道上埋藏木偶人,詛咒皇上,口出惡言。”

春季,正月,公孫賀被逮捕下獄,

經調查罪名屬實,父子二人都死於獄中,並被滅族。漢武帝任命涿郡太守劉屈犛為丞相,封其為澎侯。劉屈犛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

當初,漢武帝二十九歲時才有了戾太子,對他非常喜愛。劉據長大後,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漢武帝嫌他不像自己那樣精明強幹;漢武帝平日寵愛的王夫人也生一子名叫劉閎,

李姬生二子劉旦、劉胥,李夫人生一子劉。皇后、太子因皇上對他們的寵愛逐漸減少,常常有不能自安的感覺。漢武帝察覺後,對大將軍衛青說:“我朝有很多事都還處於草創階段,再加上周圍的外族對我國的侵擾不斷,朕如不變更制度,後代就將失去準則依據;如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們受些勞苦。但倘若後代也像朕這樣去做,就等於重蹈了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聽說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覺,難道真是如此嗎?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轉告他們。”衛青叩頭感謝。皇后聽說後,特意摘掉首飾向漢武帝請罪。每當太子勸阻征伐四方時,漢武帝就笑著說:“由我來擔當艱苦重任,而將安逸留給你,不也挺好嗎!”

漢武帝每次出外巡遊,經常將留下的事交付給太子,宮中事務交付給皇后。如果有所裁決,待漢武帝回來後就將其中最重要的向他報告,漢武帝也沒有不同意的,有時甚至不過問。漢武帝用法嚴厲,任用的多是嚴苛殘酷的官吏;而太子待人寬厚,經常將一些他認為處罰過重的事從輕發落。太子這樣做雖然得百姓之心,但那些執法大臣都不高興。皇后害怕長此下去會獲罪,經常告誡太子,應注意順從皇上的意思,不應擅自有所縱容寬赦。漢武帝聽說後,認為太子是對的,而皇后不對。群臣中,為人寬厚的都依附太子。而用法嚴苛的則都詆毀太子。由於奸邪的臣子大多結党,所以為太子說好話的少,說壞話的多。衛青去世後,那些臣子認為太子不再有母親娘家的靠山,便竟相陷害太子。

漢武帝與兒子們很少在一起,與皇后也難得見面。一次,太子進宮謁見皇后,太陽都轉過去半天了,才從宮中出來。黃門蘇文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調戲宮女。”於是漢武帝將太子宮中的宮女增加到二百人。後來太子知道了這件事,便對蘇文懷恨。蘇文與小黃門常融、王弼等經常暗中尋找太子的過失,然後再去添枝加葉地向漢武帝報告。對此,皇后恨得咬牙切齒,讓太子稟明皇上殺死蘇文等人。太子說:“只要我不做錯事,又何必怕蘇文等人!皇上聖明,不會相信邪惡讒言,用不著憂慮。”有一次,漢武帝感到身體有點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來後對漢武帝言道:“太子面帶喜色。”漢武帝默然無語。及至太子來到,漢武帝觀其神色,見他臉上有淚痕,卻強裝有說有笑,漢武帝感到很奇怪,再暗中查問,才得知事情真相,於是將常融處死。皇后自己也小心防備,遠避嫌疑,所以儘管已有很長時間不再得寵,卻仍能使漢武帝以禮相待。

此時,漢武帝年事已高,懷疑周圍的人都在用巫蠱詛咒於他;而那些被逮捕治罪的人,無論真實情況如何,誰也不敢訴說自己有冤。江充窺探出漢武帝的疑懼心理,便指使胡人巫師檀何言稱:“宮中有蠱氣,不將這蠱氣除去,皇上的病就一直不會好。”於是漢武帝派江充進入宮中,直至宮禁深處,毀壞皇帝的寶座,挖地找蠱;又派按道侯韓說、禦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協助江充。江充先從後宮中漢武帝已很少理會的妃嬪的房間著手,然後依次搜尋,一直搜到皇后宮和太子宮中,各處的地面都被縱橫翻起,以致太子和皇后連放床的地方都沒有了。江充揚言:“在太子宮中找出的木頭人最多,還有寫在絲帛上的文字,內容大逆不道,應當奏聞皇上。”太子非常害怕,問少傅石德應當怎麼辦。石德害怕因為自己是太子的老師而受牽連被殺,便對太子說:“先前公孫賀父子、兩位公主以及衛伉等都被指犯有用巫蠱害人之罪而被殺死,如今巫師與皇上的使者又從宮中挖出證據,不知是巫師放置的呢,還是確實有,自己是無法解釋清楚的。你可假傳聖旨,將江充等人逮捕下獄,徹底追究其奸謀。況且皇上有病住在甘泉宮,皇后和您派去請安的人都沒能見到皇上,皇上是否還在,實未可知,而奸臣竟敢如此,難道您忘了秦朝太子扶蘇之事了嗎!”太子說道:“我這作兒子的怎能擅自誅殺大臣!不如前往甘泉宮請罪,或許能僥倖無事。”太子打算親自前往甘泉宮,但江充卻抓住太子之事逼迫甚急,太子想不出別的辦法,於是按著石德的計策行事。秋季,七月壬午(初九),太子派門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按道侯韓說懷疑使者是假的,不肯接受詔書,被太子門客殺死。太子親自監殺江充,罵道:“你這趙國的奴才,先前擾害你們國王父子,還嫌不夠,如今又來擾害我們父子!”又將江充手下的胡人巫師燒死在上林苑中。

太子派侍從門客無且攜帶符節乘夜進入未央宮長秋門,通過長禦女官倚華將一切報告皇后,然後調發皇家馬的馬車運載射手,打開武器庫拿出武器,又調發長樂宮的衛卒。長安城中一片混亂,紛紛傳言:“太子造反”。蘇文得以逃出長安,來到甘泉宮,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很不像話。漢武帝說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憤恨江充等人,所以發生這樣的變故。因而派使臣召太子前來。使臣不敢進入長安,回去報告說:“太子已經造反,要殺我,我逃了回來。”漢武帝大怒。丞相劉屈犛聽到事變消息後,抽身就逃,連丞相的官印、綬帶都丟掉了,派長史乘驛站快馬奏報漢武帝。漢武帝問道:“丞相是怎麼做的?”長史回答說:“丞相封鎖消息,沒敢發兵。”漢武帝生氣地說:“事情已經這樣沸沸揚揚,還有什麼秘密可言!丞相沒有周公的遺風,難道周公能不殺管叔和蔡叔嗎!”於是給丞相頒賜印有璽印的詔書,命令他:“捕殺叛逆者,朕自會賞罰分明。應用牛車作為掩護,不要和叛逆者短兵相接,殺傷過多兵卒!緊守城門,決不能讓叛軍沖出長安城!”太子發表宣言,向文武百官發出號令說:“皇上因病困居甘泉宮,我懷疑可能發生了變故,奸臣們想乘機叛亂。漢武帝於是從甘泉宮返回,來到長安城西建章宮,頒佈詔書徵調三輔附近各縣的軍隊,部署中二千石以下官員,歸丞相兼職統轄。太子也派使者假傳聖旨,將關在長安中都官獄中的囚徒赦免放出,命少傅石德及門客張光等分別統轄;又派長安囚徒如侯持符節徵發長水和宣曲兩地的胡人騎兵,一律全副武裝前來會合。侍郎馬通受漢武帝派遣來到長安,得知此事後立即追趕前去,將如侯逮捕,並告訴胡人:“如侯帶來的符節是假的,不能聽他調遣!”於是將如侯處死,帶領胡人騎兵開進長安;又徵調船兵楫棹士,交給大鴻臚商丘成指揮。當初,漢朝的符節是純赤色,因太子用赤色符節,所以在漢武帝所發的符節上改加黃纓以示區別。

父子血戰

太子來到北軍軍營南門之外,站在車上,將護北軍使者任安召出,頒與符節,命令任安發兵。但任安拜受符節後,卻返回營中,閉門不出。太子帶人離去,將長安四市的市民約數萬人強行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丞相劉屈犛率領的軍隊,雙方血戰五天五夜,死亡數萬人,鮮血像水一樣留入街邊的水溝。民間都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依附太子,而丞相一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

漢武帝逼皇后自殺

庚寅(十七日),太子兵敗,南逃到長安城覆盎門。司直田仁正率兵把守城門,因覺得太子與皇上是父子關係,不願逼迫太急,所以使太子得以逃出城外。丞相劉屈犛要殺田仁,御史大夫暴勝之對丞相說:“司直為朝廷二千石大員,理應先行奏請,怎能擅自斬殺呢!”於是丞相將田仁釋放。漢武帝聽說後大發雷霆,將暴勝之逮捕治罪,責問他道:“司直放走謀反的人,丞相殺他,是執行國家的法律,你為什麼要擅加阻止?”暴勝之惶恐不安,自殺而死。漢武帝下詔派宗正劉長、執金吾劉敢攜帶皇帝下達的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皇后自殺。漢武帝認為,任安是老官吏,見出現戰亂之事,想坐觀成敗,看誰取勝就歸附誰,對朝廷懷有二心,因此將任安與田仁一同腰斬,漢武帝因馬通擒獲如侯,封其為重合侯;長安男子景建跟隨馬通,擒獲石德,封其為德侯;商丘成奮力戰鬥,擒獲張光,封其侯。太子的眾門客,因曾經出入宮門,所以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太子發兵謀反的,一律按謀反罪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太子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因太子逃亡在外,所以開始在長安各城門設置屯守軍隊。

漢武帝憤怒異常,群臣感到憂慮和恐懼,不知如何是好。壺關三老令孤茂上書漢武帝說:“我聽說:父親就好比是天,母親就好比是地,兒子就好比是天地間的萬物,所以只有上天平靜,大地安然,萬物才能茂盛;只有父慈,母愛,兒子才能孝順。如今皇太子本是漢朝的合法繼承人,將承繼萬世大業,執行祖宗的重托,論關係又是皇上的嫡長子。江充本為一介平民,不過是個市井中的奴才罷了,陛下卻對他尊顯重用,讓他挾至尊之命來迫害皇太子,糾集一批奸邪小人,對皇太子進行欺詐栽贓、逼迫陷害,使陛下與太子的父子至親關係隔塞不通。太子進則不能面見皇上,退則被亂臣的陷害困擾,獨自蒙冤,無處申訴,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殺死江充,卻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太子作為陛下的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不過是為了救難,使自己免遭別人的陷害罷了,臣認為並非有什麼險惡的用心。《詩經》上說:‘綠蠅往來落籬笆,謙謙君子不信讒。否則讒言無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亂。’以往,江充曾以讒言害死趙太子,天下人無不知曉。而今陛下不加調查,就過分地責備太子,發雷霆之怒,徵調大軍追捕太子,還命丞相親自指揮,致使智慧之人不敢進言,善辯之士難以張口,我心中實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平心靜氣,不要苛求自己的親人,不要對太子的錯誤耿耿於懷,立即結束對太子的征討,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我以對陛下的一片忠心,隨時準備獻出我短暫的性命,待罪于建章宮外。”奏章遞上去,漢武帝見到後受到感動而醒悟,但還沒有公開頒佈赦免。

太子向東逃到湖縣,隱藏在泉鳩裡。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太子。太子有一位以前相識的人住在湖縣,聽說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於是消息洩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圍捕太子。太子自己估計難以逃脫,便回到屋中,緊閉房門,自縊而死。前來搜捕的兵卒中,有一山陽男子名叫張富昌,用腳踹開房門。新安縣令史李壽跑上前去,將太子抱住解下。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鬥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漢武帝感傷于太子之死,便封李壽為侯,張富昌為題侯。

武帝和太子雖說政見不同,性格迥異;但武帝自己也認為其推行擴張的政策是時代要求,而繼任者的任務應該是文治養國,對太子劉據武帝也一直都是信任、喜愛、寬容和保護的。

太子的行事觸犯了很多武帝體制下的臣子利益,他們當然不希望太子掌權,從中作梗也就在所難免。

衛青去世,太子失去了最後堅強的保護(除武帝外)。公孫賀雖無法為太子提供同等保護,但若其在位,個人認為他至少不會在巫蠱之亂中同意太子起兵,進而招致殺身大禍。

接替公孫賀出任丞相的劉屈氂,不可能去保護、引導太子劉據。從其在巫蠱亂事次年(前90年)因與李廣利謀立昌邑王(昌邑王是李廣利的外甥,李廣利和劉屈氂又是親家)為太子被殺可以看出,或許在“平叛”時他心目中就已經有了更好的太子人選,因而在武帝命他率軍“平叛”之時,他會不遺餘力地攻打“叛軍”,逼死太子,而不是嘗試在太子和武帝間建立溝通,消除隔閡。

巫蠱之禍時武帝年事已高(65歲),身體有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判斷。

武帝不注重遴選太子的師友,導致太子交友不慎(聽信少傅的計策、發動門客起兵),也是此次悲劇的原因之一。

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兵敗出逃時,武帝已逐漸醒悟,只是沒有公開頒佈赦令,及至太子被逼自殺,他一定是很後悔的。次年即因謀立昌邑王之事將丞相劉屈氂腰斬,難保其中不是懷著對巫蠱一事劉屈氂作為的怨恨;又擢升為太子鳴冤的郎官田千秋為大鴻臚;並修建思子宮和歸來望思之台,寄託悲哀的思子之情。

但是事情發生了,後悔也沒用。一切皆是漢武帝吃仙丹產生的幻覺引起的,給一些奸妄小人利用,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導致漢武大帝逼死自己的兒子,殺了自己的孫子。

悲呼哀哉

但倘若後代也像朕這樣去做,就等於重蹈了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聽說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覺,難道真是如此嗎?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轉告他們。”衛青叩頭感謝。皇后聽說後,特意摘掉首飾向漢武帝請罪。每當太子勸阻征伐四方時,漢武帝就笑著說:“由我來擔當艱苦重任,而將安逸留給你,不也挺好嗎!”

漢武帝每次出外巡遊,經常將留下的事交付給太子,宮中事務交付給皇后。如果有所裁決,待漢武帝回來後就將其中最重要的向他報告,漢武帝也沒有不同意的,有時甚至不過問。漢武帝用法嚴厲,任用的多是嚴苛殘酷的官吏;而太子待人寬厚,經常將一些他認為處罰過重的事從輕發落。太子這樣做雖然得百姓之心,但那些執法大臣都不高興。皇后害怕長此下去會獲罪,經常告誡太子,應注意順從皇上的意思,不應擅自有所縱容寬赦。漢武帝聽說後,認為太子是對的,而皇后不對。群臣中,為人寬厚的都依附太子。而用法嚴苛的則都詆毀太子。由於奸邪的臣子大多結党,所以為太子說好話的少,說壞話的多。衛青去世後,那些臣子認為太子不再有母親娘家的靠山,便竟相陷害太子。

漢武帝與兒子們很少在一起,與皇后也難得見面。一次,太子進宮謁見皇后,太陽都轉過去半天了,才從宮中出來。黃門蘇文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調戲宮女。”於是漢武帝將太子宮中的宮女增加到二百人。後來太子知道了這件事,便對蘇文懷恨。蘇文與小黃門常融、王弼等經常暗中尋找太子的過失,然後再去添枝加葉地向漢武帝報告。對此,皇后恨得咬牙切齒,讓太子稟明皇上殺死蘇文等人。太子說:“只要我不做錯事,又何必怕蘇文等人!皇上聖明,不會相信邪惡讒言,用不著憂慮。”有一次,漢武帝感到身體有點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來後對漢武帝言道:“太子面帶喜色。”漢武帝默然無語。及至太子來到,漢武帝觀其神色,見他臉上有淚痕,卻強裝有說有笑,漢武帝感到很奇怪,再暗中查問,才得知事情真相,於是將常融處死。皇后自己也小心防備,遠避嫌疑,所以儘管已有很長時間不再得寵,卻仍能使漢武帝以禮相待。

此時,漢武帝年事已高,懷疑周圍的人都在用巫蠱詛咒於他;而那些被逮捕治罪的人,無論真實情況如何,誰也不敢訴說自己有冤。江充窺探出漢武帝的疑懼心理,便指使胡人巫師檀何言稱:“宮中有蠱氣,不將這蠱氣除去,皇上的病就一直不會好。”於是漢武帝派江充進入宮中,直至宮禁深處,毀壞皇帝的寶座,挖地找蠱;又派按道侯韓說、禦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協助江充。江充先從後宮中漢武帝已很少理會的妃嬪的房間著手,然後依次搜尋,一直搜到皇后宮和太子宮中,各處的地面都被縱橫翻起,以致太子和皇后連放床的地方都沒有了。江充揚言:“在太子宮中找出的木頭人最多,還有寫在絲帛上的文字,內容大逆不道,應當奏聞皇上。”太子非常害怕,問少傅石德應當怎麼辦。石德害怕因為自己是太子的老師而受牽連被殺,便對太子說:“先前公孫賀父子、兩位公主以及衛伉等都被指犯有用巫蠱害人之罪而被殺死,如今巫師與皇上的使者又從宮中挖出證據,不知是巫師放置的呢,還是確實有,自己是無法解釋清楚的。你可假傳聖旨,將江充等人逮捕下獄,徹底追究其奸謀。況且皇上有病住在甘泉宮,皇后和您派去請安的人都沒能見到皇上,皇上是否還在,實未可知,而奸臣竟敢如此,難道您忘了秦朝太子扶蘇之事了嗎!”太子說道:“我這作兒子的怎能擅自誅殺大臣!不如前往甘泉宮請罪,或許能僥倖無事。”太子打算親自前往甘泉宮,但江充卻抓住太子之事逼迫甚急,太子想不出別的辦法,於是按著石德的計策行事。秋季,七月壬午(初九),太子派門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按道侯韓說懷疑使者是假的,不肯接受詔書,被太子門客殺死。太子親自監殺江充,罵道:“你這趙國的奴才,先前擾害你們國王父子,還嫌不夠,如今又來擾害我們父子!”又將江充手下的胡人巫師燒死在上林苑中。

太子派侍從門客無且攜帶符節乘夜進入未央宮長秋門,通過長禦女官倚華將一切報告皇后,然後調發皇家馬的馬車運載射手,打開武器庫拿出武器,又調發長樂宮的衛卒。長安城中一片混亂,紛紛傳言:“太子造反”。蘇文得以逃出長安,來到甘泉宮,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很不像話。漢武帝說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憤恨江充等人,所以發生這樣的變故。因而派使臣召太子前來。使臣不敢進入長安,回去報告說:“太子已經造反,要殺我,我逃了回來。”漢武帝大怒。丞相劉屈犛聽到事變消息後,抽身就逃,連丞相的官印、綬帶都丟掉了,派長史乘驛站快馬奏報漢武帝。漢武帝問道:“丞相是怎麼做的?”長史回答說:“丞相封鎖消息,沒敢發兵。”漢武帝生氣地說:“事情已經這樣沸沸揚揚,還有什麼秘密可言!丞相沒有周公的遺風,難道周公能不殺管叔和蔡叔嗎!”於是給丞相頒賜印有璽印的詔書,命令他:“捕殺叛逆者,朕自會賞罰分明。應用牛車作為掩護,不要和叛逆者短兵相接,殺傷過多兵卒!緊守城門,決不能讓叛軍沖出長安城!”太子發表宣言,向文武百官發出號令說:“皇上因病困居甘泉宮,我懷疑可能發生了變故,奸臣們想乘機叛亂。漢武帝於是從甘泉宮返回,來到長安城西建章宮,頒佈詔書徵調三輔附近各縣的軍隊,部署中二千石以下官員,歸丞相兼職統轄。太子也派使者假傳聖旨,將關在長安中都官獄中的囚徒赦免放出,命少傅石德及門客張光等分別統轄;又派長安囚徒如侯持符節徵發長水和宣曲兩地的胡人騎兵,一律全副武裝前來會合。侍郎馬通受漢武帝派遣來到長安,得知此事後立即追趕前去,將如侯逮捕,並告訴胡人:“如侯帶來的符節是假的,不能聽他調遣!”於是將如侯處死,帶領胡人騎兵開進長安;又徵調船兵楫棹士,交給大鴻臚商丘成指揮。當初,漢朝的符節是純赤色,因太子用赤色符節,所以在漢武帝所發的符節上改加黃纓以示區別。

父子血戰

太子來到北軍軍營南門之外,站在車上,將護北軍使者任安召出,頒與符節,命令任安發兵。但任安拜受符節後,卻返回營中,閉門不出。太子帶人離去,將長安四市的市民約數萬人強行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丞相劉屈犛率領的軍隊,雙方血戰五天五夜,死亡數萬人,鮮血像水一樣留入街邊的水溝。民間都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依附太子,而丞相一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

漢武帝逼皇后自殺

庚寅(十七日),太子兵敗,南逃到長安城覆盎門。司直田仁正率兵把守城門,因覺得太子與皇上是父子關係,不願逼迫太急,所以使太子得以逃出城外。丞相劉屈犛要殺田仁,御史大夫暴勝之對丞相說:“司直為朝廷二千石大員,理應先行奏請,怎能擅自斬殺呢!”於是丞相將田仁釋放。漢武帝聽說後大發雷霆,將暴勝之逮捕治罪,責問他道:“司直放走謀反的人,丞相殺他,是執行國家的法律,你為什麼要擅加阻止?”暴勝之惶恐不安,自殺而死。漢武帝下詔派宗正劉長、執金吾劉敢攜帶皇帝下達的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皇后自殺。漢武帝認為,任安是老官吏,見出現戰亂之事,想坐觀成敗,看誰取勝就歸附誰,對朝廷懷有二心,因此將任安與田仁一同腰斬,漢武帝因馬通擒獲如侯,封其為重合侯;長安男子景建跟隨馬通,擒獲石德,封其為德侯;商丘成奮力戰鬥,擒獲張光,封其侯。太子的眾門客,因曾經出入宮門,所以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太子發兵謀反的,一律按謀反罪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太子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因太子逃亡在外,所以開始在長安各城門設置屯守軍隊。

漢武帝憤怒異常,群臣感到憂慮和恐懼,不知如何是好。壺關三老令孤茂上書漢武帝說:“我聽說:父親就好比是天,母親就好比是地,兒子就好比是天地間的萬物,所以只有上天平靜,大地安然,萬物才能茂盛;只有父慈,母愛,兒子才能孝順。如今皇太子本是漢朝的合法繼承人,將承繼萬世大業,執行祖宗的重托,論關係又是皇上的嫡長子。江充本為一介平民,不過是個市井中的奴才罷了,陛下卻對他尊顯重用,讓他挾至尊之命來迫害皇太子,糾集一批奸邪小人,對皇太子進行欺詐栽贓、逼迫陷害,使陛下與太子的父子至親關係隔塞不通。太子進則不能面見皇上,退則被亂臣的陷害困擾,獨自蒙冤,無處申訴,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殺死江充,卻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太子作為陛下的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不過是為了救難,使自己免遭別人的陷害罷了,臣認為並非有什麼險惡的用心。《詩經》上說:‘綠蠅往來落籬笆,謙謙君子不信讒。否則讒言無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亂。’以往,江充曾以讒言害死趙太子,天下人無不知曉。而今陛下不加調查,就過分地責備太子,發雷霆之怒,徵調大軍追捕太子,還命丞相親自指揮,致使智慧之人不敢進言,善辯之士難以張口,我心中實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平心靜氣,不要苛求自己的親人,不要對太子的錯誤耿耿於懷,立即結束對太子的征討,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我以對陛下的一片忠心,隨時準備獻出我短暫的性命,待罪于建章宮外。”奏章遞上去,漢武帝見到後受到感動而醒悟,但還沒有公開頒佈赦免。

太子向東逃到湖縣,隱藏在泉鳩裡。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太子。太子有一位以前相識的人住在湖縣,聽說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於是消息洩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圍捕太子。太子自己估計難以逃脫,便回到屋中,緊閉房門,自縊而死。前來搜捕的兵卒中,有一山陽男子名叫張富昌,用腳踹開房門。新安縣令史李壽跑上前去,將太子抱住解下。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鬥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漢武帝感傷于太子之死,便封李壽為侯,張富昌為題侯。

武帝和太子雖說政見不同,性格迥異;但武帝自己也認為其推行擴張的政策是時代要求,而繼任者的任務應該是文治養國,對太子劉據武帝也一直都是信任、喜愛、寬容和保護的。

太子的行事觸犯了很多武帝體制下的臣子利益,他們當然不希望太子掌權,從中作梗也就在所難免。

衛青去世,太子失去了最後堅強的保護(除武帝外)。公孫賀雖無法為太子提供同等保護,但若其在位,個人認為他至少不會在巫蠱之亂中同意太子起兵,進而招致殺身大禍。

接替公孫賀出任丞相的劉屈氂,不可能去保護、引導太子劉據。從其在巫蠱亂事次年(前90年)因與李廣利謀立昌邑王(昌邑王是李廣利的外甥,李廣利和劉屈氂又是親家)為太子被殺可以看出,或許在“平叛”時他心目中就已經有了更好的太子人選,因而在武帝命他率軍“平叛”之時,他會不遺餘力地攻打“叛軍”,逼死太子,而不是嘗試在太子和武帝間建立溝通,消除隔閡。

巫蠱之禍時武帝年事已高(65歲),身體有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判斷。

武帝不注重遴選太子的師友,導致太子交友不慎(聽信少傅的計策、發動門客起兵),也是此次悲劇的原因之一。

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兵敗出逃時,武帝已逐漸醒悟,只是沒有公開頒佈赦令,及至太子被逼自殺,他一定是很後悔的。次年即因謀立昌邑王之事將丞相劉屈氂腰斬,難保其中不是懷著對巫蠱一事劉屈氂作為的怨恨;又擢升為太子鳴冤的郎官田千秋為大鴻臚;並修建思子宮和歸來望思之台,寄託悲哀的思子之情。

但是事情發生了,後悔也沒用。一切皆是漢武帝吃仙丹產生的幻覺引起的,給一些奸妄小人利用,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導致漢武大帝逼死自己的兒子,殺了自己的孫子。

悲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