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厲害了word大媽!全國唯一連任12屆的全國人大代表

從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始,

63年來全國唯一一位連任12屆全國人大代表,

51次到北京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這位大媽真的厲害了!

她是今年已經88歲高齡的老勞模申紀蘭,

人們親切的稱她“申大媽”,

她是人大代表中的“常青樹”。

身為農民的她,

卻有著普通農民難以想像的傳奇經歷;

她得到過至高榮譽,

但也在80多歲高齡

遭受她這個年齡的老人難以承受的質疑。

這位見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整整十二屆的申大媽,

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中國之聲 兩會特別節目

《我們的兩會》第四期

《厲害了word大媽!全國唯一連任12屆的全國人大代表 》

戳音訊~~

1954年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申紀蘭是怎麼當上全國人大代表的?

1954年,申紀蘭才25歲,她的傳奇人生,開始於一個稍顯固執的決定:她要向人們證明,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樣幹活,而且不比男人差。

(申紀蘭·採訪工作照)

申紀蘭:“舊社會封建思想看不起女同志,看不起婦女,好像說沒男人就沒人。

我說你不能這麼看待問題,不公平,我也是個人你也是個人,為什麼婦女就掙不上工分?”

在申紀蘭的倡議下,山西長治平順縣西溝村,一場男人和女人的比賽開始了。結果出來後,申紀蘭驕傲地說:“我們沒輸,婦女技術也不低,沒落後到男人後面。”

申紀蘭笑談,我們真正是男女得到了平等。當上了全國人大代表,要不是來了,連家裡代表也當不上。

後來,她的名字登上了《人民日報》;緊接著,她當上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的代表;很快,又代表中國婦女,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參加第二屆世界婦女代表大會;再後來,她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一直到今天。

第一次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見證新中國《憲法》的誕生

1954年,申紀蘭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這個原本連家裡的代表都當不上的普通農村婦女,當時想法很簡單,“就想參加一次會議,見見毛主席”。

申紀蘭回憶,那一年,她騎著毛驢走出村莊,從長治到太原幾番倒車才用了4天的時間輾轉來到北京。正是在這第一次人大會上,

申紀蘭不僅見到了毛主席,還和1200多名代表一起,舉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就是在這部憲法中,第九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申紀蘭:“當時很激動。一通過《憲法》以後,大家都高興,高呼‘共產黨萬歲’,北京街上也遊行,也敲鑼打鼓地慶祝建國,都非常激動。《憲法》有規定了,我們這個國家有了法就好辦了。”

身為農民的她最關心的還是山區農村脫貧致富

作為連續當選12屆的人大代表,她提出的建議據說有上百個。曾有媒體細數她參與提交的那些已經得到落實的議案,比如引黃入晉、太舊高速、山西老工業基地改造、長治到北京的列車等等。

可以看到,這麼多年來,申紀蘭在兩會上參與提交的議案,大多數還是和家鄉脫貧致富有關。她說,黨和國家給了我們農村、農民很大的支持,也給了不少了,但是,交通修不好,致富就困難……

今年,她醞釀的建議,依然還是要為山區農村奔小康“鋪路”:“山區要脫貧致富,還是要把路和交通修好。”

平日裡總有群眾上門找她或給她寫信,無論什麼情況,她都認真記錄下來,把來信整理成建議在兩會上提交。她說自己大道理講不了多少,但知道人民代表要替人民說話和辦事。申紀蘭道:“年齡大了,我文化低,沒水準,出不上大力,出小力,我們要把各項政策落實到實處,打贏這場脫貧致富的攻堅戰。”

往期回顧

第一期《馮驥才:“沒有見過一個政協委員因為提意見惹了麻煩”》

第二期《年輕人都不愛生二孩可咋辦?聽聽“二孩政策”呼籲者怎麼說》

第三期《老百姓就是需要這樣“直言不亂言”的“葛大炮”》

他們,是五千多名代表委員中特別的十位;

有的本就是大家、明星,自帶流量、引人注目;

有的敢說話、有擔當,常常遭遇記者“圍追堵截”;

有的一夜成名,享受鮮花和掌聲;

也有的因當選或連任遭遇爭議,面對質疑……

今年是本屆人大和本屆政協最後一次大會,

即將新老交替、辭舊迎新。

中國之聲推出“兩會”特別節目

《我們的兩會》

與這十位代表委員面對面,

記錄今天的他們,

記錄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

瞭解不同社會階層如何發聲。

解密各不相同的兩會故事。

記者:郭靜、李楠、許睿

編輯:劉曦文

我們這個國家有了法就好辦了。”

身為農民的她最關心的還是山區農村脫貧致富

作為連續當選12屆的人大代表,她提出的建議據說有上百個。曾有媒體細數她參與提交的那些已經得到落實的議案,比如引黃入晉、太舊高速、山西老工業基地改造、長治到北京的列車等等。

可以看到,這麼多年來,申紀蘭在兩會上參與提交的議案,大多數還是和家鄉脫貧致富有關。她說,黨和國家給了我們農村、農民很大的支持,也給了不少了,但是,交通修不好,致富就困難……

今年,她醞釀的建議,依然還是要為山區農村奔小康“鋪路”:“山區要脫貧致富,還是要把路和交通修好。”

平日裡總有群眾上門找她或給她寫信,無論什麼情況,她都認真記錄下來,把來信整理成建議在兩會上提交。她說自己大道理講不了多少,但知道人民代表要替人民說話和辦事。申紀蘭道:“年齡大了,我文化低,沒水準,出不上大力,出小力,我們要把各項政策落實到實處,打贏這場脫貧致富的攻堅戰。”

往期回顧

第一期《馮驥才:“沒有見過一個政協委員因為提意見惹了麻煩”》

第二期《年輕人都不愛生二孩可咋辦?聽聽“二孩政策”呼籲者怎麼說》

第三期《老百姓就是需要這樣“直言不亂言”的“葛大炮”》

他們,是五千多名代表委員中特別的十位;

有的本就是大家、明星,自帶流量、引人注目;

有的敢說話、有擔當,常常遭遇記者“圍追堵截”;

有的一夜成名,享受鮮花和掌聲;

也有的因當選或連任遭遇爭議,面對質疑……

今年是本屆人大和本屆政協最後一次大會,

即將新老交替、辭舊迎新。

中國之聲推出“兩會”特別節目

《我們的兩會》

與這十位代表委員面對面,

記錄今天的他們,

記錄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

瞭解不同社會階層如何發聲。

解密各不相同的兩會故事。

記者:郭靜、李楠、許睿

編輯:劉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