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第一戰略”開局年 101歲的寶馬交出了一份答卷

當滿頭飄逸銀髮的老太開車以200公里時速和摧枯拉朽的氣勢從左側輕鬆超越你時,你知道德國到了。如果這輛車牌照的開頭字母是M,那麼這裡就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慕尼克——寶馬集團總部所在地。

每年的這個時候,寶馬在上一年取得的成績都會在此進行總結。對於全球媒體而言,這也是獲知公司下一步戰略規劃的最佳時機。

去年是寶馬集團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鑒於“100”這個數字的特殊性質,去年的年會無疑是相當隆重的一場盛會。集團發佈了下一個百年的重要戰略規劃—— 寶馬全新第一戰略。

今天——德國當地時間上午11點(北京時間21日下午18點),

101周歲的寶馬講述了它在“新世紀”的第一年中發生的改變。

在體現企業實力和規模的銷量上,2016年寶馬汽車年銷量首次超過200萬輛。其中,7系增長69.2%,達61,514輛;BMW X家族占到了2016年所有寶馬汽車總銷量的三分之一,同比增長22.3%。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全年銷量也首次突破50萬輛,共銷售516,355輛寶馬和MINI品牌汽車,同比增11.3%。其中,3系和5系全年銷量分別超過11.5萬輛和15.5萬輛。眼下,亞洲地區是寶馬集團僅次於歐洲的第二大市場,

中國則當仁不讓是該地區的核心市場。

去年起,寶馬為旗下純電動、插混、油混車型統一打造了全新的iPerformance子品牌。去年它在中國賣出6.2萬輛新能源車,全年同比增幅超3倍。今年,其新能源車銷量目標為10萬輛。

在運營方面,寶馬集團汽車業務收入增長了1.0%,

達864.24億歐元,除去匯率負面影響,收入增長為3.1%。集團今年將息稅前利潤(EBIT)和稅前利潤(EBT)兩項財務資料同時公佈,以展現對自身盈利能力的強大信心。

其中,息稅前利潤為76.95億歐元,微跌1.8%,息稅前利潤率為8.9%。汽車業務的稅前利潤創新高,增長5.2%,達79.16億歐元。科魯格表示:“體現企業競爭力的指標不僅有銷量,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樣重要。”

2016財年,寶馬在多項新戰略佈局以及產品換代等方面進行了大量資金投入,

因此在息稅前利潤一項上微跌。為發展電動出行和數位化等業務,寶馬集團去年新增了2%的員工。而在稅前利潤一項指標上實現增長則體現出公司卓越的盈利能力。

2016年是寶馬利潤資料史上表現最佳的一年,僅次於盈利能力全球第一的豐田汽車。眼下,寶馬集團已連續7年將汽車業務息稅前利潤率保持在8-10%之間。

2017年,寶馬將通過更全方位的佈局來進一步踐行它的全新“第一戰略”。

值得一提的是,寶馬新一屆董事會成員首次全體亮相,這屆董事會成員的平均年齡只有54.6歲。這對於追求年輕化、創新化的寶馬集團而言無疑是一個積極因素。

產品競爭力是每家車企立足的根基。接下來的幾年中,寶馬的產品將全面進入換代週期。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透露:“2017、2018年間,寶馬將在全球推出40款全新及改款車型。”

在此基礎上,寶馬將擴大在旗艦級別(top end of premium segment)上的投入。科魯格表示:“2020年之前,寶馬將深耕包括寶馬X7和7系轎車在內的高端旗艦產品線,並大幅提升該級別車型的銷量。”

除了高端領域,寶馬也將推出緊湊級SUV X2開拓市場。

在國產車型方面,隨著1系運動轎車、新一代5系長軸距版(在大東新工廠投產)以及未來的X3車型,寶馬的國產車型陣列將變得更為豐富。

在新第一戰略指導下,未來A.C.E.S.(自動化、數位化、電氣化、共用化)是集團發展的四大方向。寶馬已分別在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智慧互聯和數位化等方面提前佈局。

在自動駕駛方面,寶馬致力於通過系統化的技術落地和開放性的合作,推動自動駕駛發展。2015年年底,寶馬集團聯合收購HERE;2016年7月公佈與Mobileye和英特爾的合作,2017年2月進一步與Mobileye簽署眾采即時資料的協定。

前不久,英特爾公司1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Mobileye。這對於寶馬而言相當於從“三方合作”變成了“雙方合作”,溝通效率將進一步提高。這對於公司發展自動駕駛技術是一個有利因素。

據瞭解,2017年下半年將有40輛寶馬全自動駕駛汽車在全球投入路測。2021年,寶馬計畫將高度自動駕駛車輛BMW iNext進行量產。據瞭解,iNext車型目標實現第4級(共為0-5級)自動駕駛,達到了“解放大腦”的程度。

同時,iNext車型也是寶馬集團“電氣化”戰略的載體。在集團的規劃中,混合動力的BMW 5系和MINI COUNTRYMAN都將於2017年投入市場。2019年將推出純電動MINI品牌車型、2020年將推出純電動X3車型。

另一方面,燃料電池也將作為可選能源加入寶馬的產品陣列中。寶馬將與燃料電池車鼻祖豐田汽車進行合作。並計畫在2021年推出一款“不走量”的燃料電池車型,它的作用更多地是用來試探市場並及時改進。到2025年,寶馬將推出可正常量產的燃料電池車。

從寶馬集團在華合資公司——華晨寶馬的動作中,也能看到“電氣化”佔據了集團的重要戰略地位。華晨寶馬將於2017年9月在大東工廠內建立高壓電池生產中心,並與國內排名第三的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CATL)合作開發電動車動力總成。

根據規劃,未來寶馬的新能源車和內燃機車型將在同一平臺上誕生,換句話說,未來每款寶馬的傳統內燃機車型都將會有一款相應的新能源車型與之對應。同一條生產線上,既能生產傳統內燃機車,也能生產新能源車。

科魯格表示,鑒於新能源車的需求增長和部分市場政策的刺激,2025年寶馬的新能源車型銷量將佔據集團汽車銷量的15-25%。

寶馬對新能源車的最終願景是建立Eco Syetem(新能源生態)。通過網路化充電設施ChargeNow、新能源出行服務DriveNow和ReachNow,再到電池回收,建立起一套生產、使用、售後、回收的閉環體系。今年,寶馬在國內的充電樁數量將達到2500個,覆蓋15個城市。

科魯格表示:“在風起雲湧的時代,寶馬將堅持自身的戰略,以不變應萬變。”通過A.C.E.S.戰略的深入,寶馬正在變成一家能夠提供多元化高端出行服務的科技公司。

寶馬將擴大在旗艦級別(top end of premium segment)上的投入。科魯格表示:“2020年之前,寶馬將深耕包括寶馬X7和7系轎車在內的高端旗艦產品線,並大幅提升該級別車型的銷量。”

除了高端領域,寶馬也將推出緊湊級SUV X2開拓市場。

在國產車型方面,隨著1系運動轎車、新一代5系長軸距版(在大東新工廠投產)以及未來的X3車型,寶馬的國產車型陣列將變得更為豐富。

在新第一戰略指導下,未來A.C.E.S.(自動化、數位化、電氣化、共用化)是集團發展的四大方向。寶馬已分別在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智慧互聯和數位化等方面提前佈局。

在自動駕駛方面,寶馬致力於通過系統化的技術落地和開放性的合作,推動自動駕駛發展。2015年年底,寶馬集團聯合收購HERE;2016年7月公佈與Mobileye和英特爾的合作,2017年2月進一步與Mobileye簽署眾采即時資料的協定。

前不久,英特爾公司1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Mobileye。這對於寶馬而言相當於從“三方合作”變成了“雙方合作”,溝通效率將進一步提高。這對於公司發展自動駕駛技術是一個有利因素。

據瞭解,2017年下半年將有40輛寶馬全自動駕駛汽車在全球投入路測。2021年,寶馬計畫將高度自動駕駛車輛BMW iNext進行量產。據瞭解,iNext車型目標實現第4級(共為0-5級)自動駕駛,達到了“解放大腦”的程度。

同時,iNext車型也是寶馬集團“電氣化”戰略的載體。在集團的規劃中,混合動力的BMW 5系和MINI COUNTRYMAN都將於2017年投入市場。2019年將推出純電動MINI品牌車型、2020年將推出純電動X3車型。

另一方面,燃料電池也將作為可選能源加入寶馬的產品陣列中。寶馬將與燃料電池車鼻祖豐田汽車進行合作。並計畫在2021年推出一款“不走量”的燃料電池車型,它的作用更多地是用來試探市場並及時改進。到2025年,寶馬將推出可正常量產的燃料電池車。

從寶馬集團在華合資公司——華晨寶馬的動作中,也能看到“電氣化”佔據了集團的重要戰略地位。華晨寶馬將於2017年9月在大東工廠內建立高壓電池生產中心,並與國內排名第三的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CATL)合作開發電動車動力總成。

根據規劃,未來寶馬的新能源車和內燃機車型將在同一平臺上誕生,換句話說,未來每款寶馬的傳統內燃機車型都將會有一款相應的新能源車型與之對應。同一條生產線上,既能生產傳統內燃機車,也能生產新能源車。

科魯格表示,鑒於新能源車的需求增長和部分市場政策的刺激,2025年寶馬的新能源車型銷量將佔據集團汽車銷量的15-25%。

寶馬對新能源車的最終願景是建立Eco Syetem(新能源生態)。通過網路化充電設施ChargeNow、新能源出行服務DriveNow和ReachNow,再到電池回收,建立起一套生產、使用、售後、回收的閉環體系。今年,寶馬在國內的充電樁數量將達到2500個,覆蓋15個城市。

科魯格表示:“在風起雲湧的時代,寶馬將堅持自身的戰略,以不變應萬變。”通過A.C.E.S.戰略的深入,寶馬正在變成一家能夠提供多元化高端出行服務的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