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出生時,他的祖母夢見神仙從天而降,結果他成了影響至今的大師

王陽明,名守仁,號陽明子。他是明代最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軍事家,是繼朱熹、張載之後宋明理學的關鍵人物,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陽明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

而陽明心學更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遠播海外,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

王陽明反對儒學對“修”的強調,他強調“悟”;提倡依賴個人本能,王陽明認為心和宇宙的規律是一樣的。陽明心學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影響至今。

王陽明出身于浙江余姚一個富貴家庭。據說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才分娩,

更為神奇的是王陽明出生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仙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於是他的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

不過王陽明直5歲時,仍不會說話。直到有一天,有一位高僧來到王家,這位高僧摸了摸王陽明的頭說:“好個孩兒,

可惜道破。”

之後王陽明的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雲“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

西元1486年,明憲宗成化二十二年,這一年王陽明15歲。

這一年的某一天,王陽明做了一個夢,夢中夢見了東漢著名的將軍馬援。

據說在夢中,他還賦詩一首以稱頌馬援的軍功:“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雲埋銅柱雷轟折,六字題文尚不磨。”

夢醒後,王陽明依然記憶猶新,於是將此事記了下來。

二十歲時,王守仁第一次參加鄉試,中舉人後,學業大有長進。不過王陽明自己卻越來越表現出對軍事的喜愛。

可惜隨後大太監劉瑾專權,王家失勢。

直到西元1516年,明正德十一年,兵部尚書王瓊對王陽明的才能十分賞識,在王瓊的推薦下,王守仁被擢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

西元1519年,正德十四年,甯王朱宸濠在江西發動叛亂。而當時正準備去福建的王陽明立即趕往吉安,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征討。最終王陽明和甯王在鄱陽湖大戰,經過三天的激戰,甯王戰敗被俘,甯王叛亂歷時35天后宣告結束。

不過引得正德皇帝不滿意,王陽明領會了正德皇帝的深意,於是上書說是朱壽大將軍(正德皇帝自封)平叛的,正德皇帝這才滿意。

西元1528年,嘉靖七年,王陽明在奉命消滅匪賊、平定民亂後,上疏要求辭職回家。路經梧州(今廣西桂林),在灕江發現有供奉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伏波廟,他便前往謁見,一進廟門,就驚奇的發現廟裡情景、擺設竟和十五歲時的夢境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王陽明由此感歎確有天意,人的一生經歷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感慨之餘,賦詩以紀念之:

“四十年前夢裡詩,此行天定豈人為?徂征敢倚風雲陣,所過如同時雨師。尚喜遠人知向望,卻慚無術救瘡痍。從來勝算歸廊廟,恥說兵戈定四夷。”

或許,一切早已命中註定。

朋友,歡迎關注!

西元1519年,正德十四年,甯王朱宸濠在江西發動叛亂。而當時正準備去福建的王陽明立即趕往吉安,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征討。最終王陽明和甯王在鄱陽湖大戰,經過三天的激戰,甯王戰敗被俘,甯王叛亂歷時35天后宣告結束。

不過引得正德皇帝不滿意,王陽明領會了正德皇帝的深意,於是上書說是朱壽大將軍(正德皇帝自封)平叛的,正德皇帝這才滿意。

西元1528年,嘉靖七年,王陽明在奉命消滅匪賊、平定民亂後,上疏要求辭職回家。路經梧州(今廣西桂林),在灕江發現有供奉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伏波廟,他便前往謁見,一進廟門,就驚奇的發現廟裡情景、擺設竟和十五歲時的夢境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王陽明由此感歎確有天意,人的一生經歷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感慨之餘,賦詩以紀念之:

“四十年前夢裡詩,此行天定豈人為?徂征敢倚風雲陣,所過如同時雨師。尚喜遠人知向望,卻慚無術救瘡痍。從來勝算歸廊廟,恥說兵戈定四夷。”

或許,一切早已命中註定。

朋友,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