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它才是龍頭!粵港澳大灣區“框架協議”全文披露

文 | 劉曉博

7月3日晚,國家發改委在其官網公佈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的全文,第一次把“粵港澳大灣區”的“框架”展示在世人面前。

這份協議是2017年7月1日在國家領導人見證下,

由國家發改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四方簽署的。這份協議的有效期是5年,但經過四方同意之後可以展期和修訂。

由於“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三個關稅區、兩種社會制度,所以它的推進方式跟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截然不同。

首先是國家、廣東省和港澳政府四方簽署框架協定,這個協定就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基本法”。然後,在框架協議的基礎上,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

下面,讓我們看一下“框架協議”透露出的重要資訊:

1、粵港澳大灣區要幹什麼?誰是老大?

在“框架協議”裡,“總則”下面有“合作目標”一節非常重要,其全文如下:

強化廣東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

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

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專業服務和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

推進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努力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這段話分為四節,前三節是粵港澳三地定位,最後一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可以看出,香港的地位非常獨特,給予了“五中心、一樞紐”的定位,

分別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

相比之下,無論是廣東的“先行區、重要引擎”還是澳門的“一中心、一平臺”的定位,都沒有香港的“五中心、一樞紐”更耀眼、更引人注目。所以,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毫無疑問是香港。

雖然近年來深圳、廣州發展迅猛,GDP有超過香港的勢頭,但從吸附的資金來看,

香港相當於深圳的1.5倍、廣州的兩倍多,也就是說香港的優勢依然顯著。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就是要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2、基礎設施先行

在所有的區域經濟合作中,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都是最重要的,也是政府最應該解決的問題。“框架”協議提出:

發揮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優勢,帶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空港群,優化高速公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佈局,推動各種運輸方式綜合銜接、一體高效。強化城市內外交通建設,便捷城際交通,共同推進包括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粵澳新通道等區域重點專案建設,打造便捷區域內交通圈。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面沒有提到“深中通道”,可能是因為“深中通道”不需要跟港澳協調,屬於廣東省內事務。事實上,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基礎設施裡,深中通道和虎門第二大橋都非常重要,實際經濟價值不亞於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

此外,位於佛山的“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和發揮深圳第二機場作用的惠州機場,都將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裡真正“大手筆”的基建設施。

3、“國際創新中心”和“優質生活圈”

此外,“框架協議”還提出了要把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創新中心”和“優質生活圈”。其中“優質生活圈”值得關注,協議是這樣描述的:

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和水準,增加優質公共服務和生產生活產品供給,打造國際化教育高地,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人文交流、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推進區域旅遊發展,支援澳門打造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共建健康灣區,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

4、“3+N”合作平臺引人注目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需要有抓手才好發力。基礎設施、通關便利等,都是抓手。但還需要合作平臺,於是前海、南沙和橫琴的地位就凸顯出來了。在“框架協議”裡是這樣說的:

推進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重大粵港澳合作平臺開發建設,充分發揮其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的試驗示範和引領帶動作用,並複製推廣成功經驗。推進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建設。支持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中山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等合作平臺建設。發揮合作平臺示範作用,拓展港澳中小微企業發展空間。

這裡面提到了很多概念,但毫無疑問,前海、南沙和橫琴地位最為突出,因為它們不僅是國家級新區,還疊加了自貿區的概念。其中前海因為主要對接香港以金融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所以名列第一,是核心中的核心。

“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基地”是一個專案,而不是一個特定的地理概念,在珠三角很多城市都有設置。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其實就是著名的深港河套地區(見下圖),這塊土地原來屬於深圳,後來在深圳河治理中把部分河道裁彎取直,所以這87公頃的土地被劃到了香港一邊。圍繞這塊土地的用途,深港討論多年,最終確定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這裡土地面積為整個香港科學園的4倍,成為香港歷史上最大的創新及科技平臺。據此前深圳媒體報導,為了配合“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深圳方面還將在臨近區域規劃3平方公里的“深方科創園區”。

也就是說,前海是深圳引入香港的現代服務業,而河套地區則是香港吸收深圳的科技創新因素。河套和前海,一東一西,一個科創一個金融,深圳和香港互換優勢基因,實現嫁接發展。

“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見下圖),位於江門市東南部,規劃範圍包括江門市新會區、臺山市、恩平市的20個沿海鎮,總規劃面積約3240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約520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約27.5平方公里,是江門對接港澳實現發展的重大專案,已經獲得了國家層面的認可。(下圖右上角的崖門水道,就是南宋滅亡的崖門海戰古戰場)

“中山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其實就是中山全力發展的翠亨新區(見下圖)的一部分,首期大約5平方公里。翠亨新區位於中山東部臨海區域,珠江口灣區地理中心,總規劃面積約230平方公里,起步區約35平方公里。

總之,根據“框架協定”的文本,我們可以看出香港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裡地位獨特,將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至於重要合作平臺,則以前海最為重要。此外,南沙、橫琴和深圳河套地區也都將成為重要的抓手和亮點。

推動各種運輸方式綜合銜接、一體高效。強化城市內外交通建設,便捷城際交通,共同推進包括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粵澳新通道等區域重點專案建設,打造便捷區域內交通圈。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面沒有提到“深中通道”,可能是因為“深中通道”不需要跟港澳協調,屬於廣東省內事務。事實上,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基礎設施裡,深中通道和虎門第二大橋都非常重要,實際經濟價值不亞於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

此外,位於佛山的“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和發揮深圳第二機場作用的惠州機場,都將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裡真正“大手筆”的基建設施。

3、“國際創新中心”和“優質生活圈”

此外,“框架協議”還提出了要把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創新中心”和“優質生活圈”。其中“優質生活圈”值得關注,協議是這樣描述的:

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和水準,增加優質公共服務和生產生活產品供給,打造國際化教育高地,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人文交流、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推進區域旅遊發展,支援澳門打造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共建健康灣區,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

4、“3+N”合作平臺引人注目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需要有抓手才好發力。基礎設施、通關便利等,都是抓手。但還需要合作平臺,於是前海、南沙和橫琴的地位就凸顯出來了。在“框架協議”裡是這樣說的:

推進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重大粵港澳合作平臺開發建設,充分發揮其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的試驗示範和引領帶動作用,並複製推廣成功經驗。推進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建設。支持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中山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等合作平臺建設。發揮合作平臺示範作用,拓展港澳中小微企業發展空間。

這裡面提到了很多概念,但毫無疑問,前海、南沙和橫琴地位最為突出,因為它們不僅是國家級新區,還疊加了自貿區的概念。其中前海因為主要對接香港以金融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所以名列第一,是核心中的核心。

“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基地”是一個專案,而不是一個特定的地理概念,在珠三角很多城市都有設置。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其實就是著名的深港河套地區(見下圖),這塊土地原來屬於深圳,後來在深圳河治理中把部分河道裁彎取直,所以這87公頃的土地被劃到了香港一邊。圍繞這塊土地的用途,深港討論多年,最終確定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這裡土地面積為整個香港科學園的4倍,成為香港歷史上最大的創新及科技平臺。據此前深圳媒體報導,為了配合“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深圳方面還將在臨近區域規劃3平方公里的“深方科創園區”。

也就是說,前海是深圳引入香港的現代服務業,而河套地區則是香港吸收深圳的科技創新因素。河套和前海,一東一西,一個科創一個金融,深圳和香港互換優勢基因,實現嫁接發展。

“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見下圖),位於江門市東南部,規劃範圍包括江門市新會區、臺山市、恩平市的20個沿海鎮,總規劃面積約3240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約520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約27.5平方公里,是江門對接港澳實現發展的重大專案,已經獲得了國家層面的認可。(下圖右上角的崖門水道,就是南宋滅亡的崖門海戰古戰場)

“中山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其實就是中山全力發展的翠亨新區(見下圖)的一部分,首期大約5平方公里。翠亨新區位於中山東部臨海區域,珠江口灣區地理中心,總規劃面積約230平方公里,起步區約35平方公里。

總之,根據“框架協定”的文本,我們可以看出香港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裡地位獨特,將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至於重要合作平臺,則以前海最為重要。此外,南沙、橫琴和深圳河套地區也都將成為重要的抓手和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