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虎上將VS五子良將,究竟哪組強

首先五虎上將在蜀國應該是權勢和功勞的體現,
關張權勢地位自不必說;趙雲救阿斗,一直鞍前馬後,出生入死的擔當劉備的護衛軍首領,功勞又不必說;馬超的父親馬騰是與劉備同屬於衣帶詔的合謀,馬家又是世代名家(據說是漢扶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超投降劉備後,駐軍成都以北,成都人士驚恐不可終日,劉璋在頑強抵抗劉備三年後聽到馬超駐軍的消息,終於膽怯獻城投降,當時成都兵多糧多,至少還可以抵擋幾年,
由此可見馬超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所以成為上將情由可源;黃忠定軍山一戰,力斬夏侯淵這一曹魏名將,威懾北魏,功甚大,所以居上將。

五子良將,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代間,曹魏集團的五位軍事統帥的合稱,五人分別是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
“五子良將”說法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蹟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後人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

魏五子似乎更適合領兵打仗,
而五虎則適合陣前單挑。張遼800騎兵破東吳10萬雄師,關羽卻大意失荊州是很好的證據。張郃帶兵更比張飛強應該沒人否定,趙雲多半是以保鏢的身份出現,就只馬超曾經讓曹操割須棄袍,黃忠只有在被激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潛力,比不成樂進,於禁威風(雖然于曾降關羽,但是其識大體始終受人稱讚的)。蜀國的魏延頗有將才,可惜沒能進五虎卻最終由於諸葛的排擠落個叛將的名聲,
實在冤枉.關羽太傲,張飛過于霸道,馬超降劉後失去武將風采,黃忠太老,趙雲過於穩重。只能說蜀多武夫,曹魏多將才,所以蜀只經歷60年被滅,最終統一天下的是曹魏,只可惜曹氏後幾代太懦,江山落入司馬手中。魏五子的貢獻總是多於五虎上將的。即使這樣,我個人認為五虎還是更有潛力的,只是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抑或是他們運氣不好,以至於沒能充分展現其才能,
若是依靠個人能力和團隊精神,五虎可以把曹魏翻個底朝天。帶兵打仗五虎不如五子,單挑五虎卻可以稱霸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