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霸氣與怨氣,殲-31還能鹹魚翻身嗎?

殲-20入役列裝之後,殲-31的命運又將如何呢?為此問了網友,回答三個字“沒戲了”。

搜到殲-31在珠海航展上公開的數據一看,覺得網友所言不虛。殲-31的性能指標不要說對抗F-22A了,即便是對抗F-15、F-16、陣風、蘇-30等三代機,

在近距格鬥或對地攻擊等方面也不佔優勢。因此,也難怪中國空軍不感冒,恐怕連外銷也成問題。

有趣的是,在今年兩大型號的設計總師都接受了記者,從他們的講話中就能聽出不一樣的感覺。

楊偉先說殲-20是“偉大的成功”,接著說是“一個小目標”。嘿嘿!對王健林來說 “一個億”是“小目標”,對楊偉來說殲-20是“小目標”,這次詞完全被玩壞了!這般的霸氣還不夠,還要再放豪言,

“在未來的世界航空裝備製造業格局中,是對手根據我們的裝備來調整自身裝備發展目標,而不是相反。”完全是橫掃美帝如卷席的氣概!

再看孫聰,當記者問殲31能否對抗F-35時,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出了四個字,快、騙、准、狠。這四個字給人的感覺就是怪怪的。儘管電子戰中干擾與反干擾就是相互欺騙,但並不是電子戰的全部;快與狠、准與狠,也是在概念上有相互重疊的部分。

最有意思的是,孫聰講到了誠信,“還要帶動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架構”,更需要人們具備契約精神,等等。正所謂“心有所思,行亦隨之”,一個技術專家大談誠信體系、契約精神,隱隱的令人感到了一股怨氣。

他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與殲-31的型號研製聯繫起來,似乎可以找到合乎邏輯的解釋。殲-31在近距格鬥和對地攻擊上都不佔優勢,那麼,就只能指望隱身性能和電子戰能力勉強形成對三代機的代差優勢,

才可能獲得外銷的機會;而獨門絕技肯定是被殲-20把持,外銷機型肯定不能上;由此,內外銷皆無望,型號生存岌岌可危。孫聰的怨氣,很可能就來自當初說好的支持沒有兌現。

想來這殲-31的困境源自最初的想定,把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和電子戰能力集於一身已經很難了,在加上個低成本的先決條件,這就太難了。事已至此,乾脆就放棄殲-31,

在沈飛搭一條生產線,幫著成飛造殲-20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