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糖尿病患者洗腳水溫不超過37℃不宜常染髮?糖尿病最怕這一個字?脂肪肝需要小心糖尿病?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日常護理有哪些需要格外注意的呢?

洗腳——水溫不超過37℃

糖尿病患者常會出現皮膚瘙癢、乾燥等症狀,應堅持每天淋浴,保持皮膚清潔,減輕刺癢,同時外塗潤膚品滋潤皮膚,

如各種潤膚露、潤膚霜等。合併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皮膚的感覺會出現障礙,因此,應避免各種外界不良刺激,洗腳的水溫不宜超過37℃,以防止燙傷。洗完腳後要擦乾,保持足部溫暖乾爽。為了避免糖尿病足的發生,糖尿病人足部皮膚護理更顯重要,可從觀察足部皮膚顏色、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入手,檢查有無水腫、皮膚破損、腳氣等,發現足部表皮破潰時應及時到醫院處理。
還可每天按摩足部數次,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但動作應輕柔。

理髮——不宜常染髮

染髮劑在揮發時便會進入眼睛,使眼睛受到刺激進而不舒服。而在做面部護理時,也難免會有微量洗滌劑進入眼睛。雖然“藥水”僅是微量進入眼睛,僅是使眼睛不舒服,

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其抵抗力低,眼睛部位又很敏感,很容易被感染。因此,患者最好減少染髮或者面部護理的次數,以防刺激到眼睛。如果偶爾為之,則建議患者做完染髮或者面部護理後,滴兩滴氯黴素眼藥水,清洗眼睛。但如果患者的眼睛已經產生病變,則建議患者先諮詢醫生後再做處理。

運動——太極拳

在眾多運動中,太極拳對血糖的控制是最直接的,因為在呼吸均勻和思想集中的情況下,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進而對任何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都有幫助。尤其是對胰島素抵抗較嚴重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太極拳動作形式的多樣,還能有效減輕胰島素抵抗、改善胰島功能、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和反應性。

另外,太極拳對於肥胖型糖尿病、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糖尿病合併高血壓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對於初學者,一般建議早晚各做兩遍,每做一遍30分鐘左右,然後放鬆休息3分鐘左右,再做一遍。需要注意的是,為了積累太極拳的降糖作用,前後兩次練習之間最多間隔不要超過三天。

火鍋——別用麻醬料

糖尿病人可以吃火鍋,但儘量少吃。中醫認為,羊肉屬於熱性,多吃熱性食物輕則容易上火,重則加重糖尿病情,建議吃火鍋時多吃蔬菜,適當吃點瘦肉,少吃主食,儘量不吃麻醬料(含油太多)。平時的飲食中,注意多吃綠色帶葉的蔬菜,如大白菜、芹菜、菠菜、油菜等,少吃澱粉含量較多的如土豆、藕片等。如果血糖控制良好,可以在兩餐之間適當吃點水果如柚子、獼猴桃等。

糖尿病最怕這一個字!

癌症、高血壓、糖尿病已經成為和現代人距離最近、威脅最大的疾病。近年來,醫學家正在研究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腫瘤防治方法———笑。

別不信,先聽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副院長程書鈞教授下麵這幾句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副院長程書鈞教授

你生氣,癌細胞就高興!

50歲後

重視情緒管理勝用任何抗癌食物

談到癌症,人們往往關注於一些確切的醫療手段,卻忽略了情緒變化對於癌症宿主——人的壽命的重要影響。程書鈞院士說:

“我曾提出過一個觀點———人體宿主因素的變化不僅影響腫瘤的發生、發展,更會對腫瘤病人的治療有重大影響。”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40歲~44歲年齡段惡性腫瘤發病率比35歲~39歲年齡段的增加了一倍,50歲以上人群占全部發病的80%以上;80歲達到高峰。從資料可以清晰看出,50歲以後腫瘤發生風險大大提高。

為什麼呢?一般來說,50歲以後人體從強盛開始走向衰弱,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非常大,“快樂”在這個年齡段是比較少的,所以,免疫和神經內分泌功能都在逐漸下降,使得腫瘤發生率迅速提升。

幸運的是,腫瘤與心臟病、糖尿病、動脈硬化一樣,都屬於老年衰退的慢性病,發展一般需要二三十年,在這段時間內叫癌前病變:

如果心態好、飲食平衡、生活習慣健康,整個機體狀態就能保持平衡,這些潛在的腫瘤就不容易發展起來;如果遇到生活打擊或者經常悶悶不樂,癌細胞才可能就會迅速發生發展。

笑,讓你遠離癌症、免疫恢復

嚴謹的德國人也認識到笑的威力

單靠笑容治療癌症可能不現實,不過如果你還認為這個“大笑抗癌”的方法有點無稽之談的味道,那麼我們來看看在世界範圍內,和我國一樣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排在前沿一些的國家他們是怎麼看待的:

據報導,近年全球有多家“大笑俱樂5000部”相繼成立。就連一向以“嚴肅有餘、幽默不足”著稱的德國人,也掀起轟轟烈烈的“笑聲運動”,德國政府宣導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開懷大笑。

素來板著面孔的韓國人也在學習大笑,笑被一些公司視為員工的良好工作素質。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要參加大笑俱樂部,但是每個人都可以練習笑,讓笑成為自然習慣,學會將生活中的歡樂放大。你笑得愈開懷,得到的幸福就愈多,笑有多種好處。

笑是最自然、最沒有副作用的止痛劑。

當你笑時,腦中的快樂激素便會釋出,快樂激素是最有(endorphin)效的止痛化學物質,能緩和體內各種疼痛,因此一些罹患風濕、關節炎的人,能因經常發笑而減輕病情。

笑能幫助免疫恢復

大笑給免疫系統的恢復和鞏固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如今已經有部分研究證實,大笑可以通過抑制體內壓力荷爾蒙的產生從而達到優化免疫系統的效果。

笑有利於清肺

實驗證明,笑聲對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甚有幫助,例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在外國,有些治療師在治療氣管疾病時常會引病人發笑,以清一清肺部,加強治療效果。

強化心臟。

美國腦神經醫師魯賓斯坦也說:“一分鐘的開懷大笑,等於四十五分鐘的放鬆運動。”但是根據他的研究統計,現代人平均每天只笑五分鐘,而五十年前人們平均每天笑二十分鐘。

所以說:要有意識的練習大笑、主動的大笑,做一個幽默的人,談笑風生,患有血管和心臟病的機會也較低。

總之,笑是全身的健身操。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大,大家聚在一起大笑一場,生活中歡樂的事情被放大了,憂愁、煩惱都被笑聲驅散,對健康很有好處~

院士四句話,句句到要害

不怕癌、不怕病、好養生!

朋友圈都沸騰了~

程書鈞院士實事求是地講:我的心理狀態一般,並不比別人高明,我調整心態的方法,不外乎三句話——總結自己,學習人家,耐心調節未來。

第一句:

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調整自己現在的生活。

遇到事情,先想想過去遇到類似的事情是怎麼處理的,結果如何,整理出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怎麼做。程書鈞說,老了不能過分自信,還是要關愛身體:

第二句:

通過看書、讀報、交流等途徑學習別人的經驗,然後再去實踐。

老年人必須走出小環境,進入大自然,加強與環境和人的交流對健康極有好處。

人一定要多交流,不要把自己孤立起來,積極參與各種力所能及的社會文娛、旅遊等活動。程書鈞強調:

“我常看一些有科學道理的心理學科普書籍,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能説明自己的書。”

第三句:

自我改變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

對已經擁有的東西要滿足,別老覺得自己啥也不行。

人的很多習慣是一輩子養成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解決。從理論認識到實踐有距離,但要堅持下去。另外,凡事不可以要求過高,不要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第四句:

從精神狀態來說,人最好永遠不要退休。

即使離開了現在的工作崗位,也要堅持工作到最後一刻。“我並不是要求老年人都朝九晚五地上下班、掙工資,而是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水準和掌握的本領,換一種方式去發揮餘熱,繼續奉獻給社會。

脂肪肝需要小心糖尿病

很多人不知道,糖尿病和脂肪肝就像一對親兄弟。我國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10%,九成以上是2型糖尿病,這其中約40%~70%合併脂肪肝。吃得太多、肥胖和運動不足是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共同的誘因。

糖尿病和脂肪肝不僅發生環境一樣,它倆還相互協助,嚴重危害健康。一方面,糖尿病可引起各種類型的肝損傷,脂肪肝就是其中一類。血糖長期較高,可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全身代謝失調,從而導致血脂升高,脂肪代謝異常,脂肪肝很快就會現身。另一方面,血糖正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只是肝臟裡多了點脂肪,實際上,多餘的脂肪代謝不出去,往往導致胰島素作用下降,在醫學上稱為“胰島素抵抗”,這時糖尿病這位小兄弟正在“孕育”中,只等“出生”了。

如何防止糖尿病和脂肪肝這對壞兄弟協同作惡呢?只需牢記,治療糖尿病就能預防脂肪肝,積極應對脂肪肝也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一方面,如已被診斷糖尿病,應嚴格控制血糖。血糖輕度異常可通過飲食和運動來控制,若無效則需要藥物治療。另一方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也應像糖尿病患者一樣控制糖、澱粉和脂肪的攝入量。

糖尿病和脂肪肝這類代謝紊亂性疾病都是“富貴病”,對健康人群來說,管住嘴、邁開腿是預防這類疾病的最佳措施。飲食上要注意控制量,把握七分飽三分饑的標準,每餐少吃幾口,且不讓饑餓影響日常活動。運動不僅可消耗過多的糖和脂肪,還能提高機體代謝率。

糖尿病最怕這一個字!

癌症、高血壓、糖尿病已經成為和現代人距離最近、威脅最大的疾病。近年來,醫學家正在研究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腫瘤防治方法———笑。

別不信,先聽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副院長程書鈞教授下麵這幾句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副院長程書鈞教授

你生氣,癌細胞就高興!

50歲後

重視情緒管理勝用任何抗癌食物

談到癌症,人們往往關注於一些確切的醫療手段,卻忽略了情緒變化對於癌症宿主——人的壽命的重要影響。程書鈞院士說:

“我曾提出過一個觀點———人體宿主因素的變化不僅影響腫瘤的發生、發展,更會對腫瘤病人的治療有重大影響。”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40歲~44歲年齡段惡性腫瘤發病率比35歲~39歲年齡段的增加了一倍,50歲以上人群占全部發病的80%以上;80歲達到高峰。從資料可以清晰看出,50歲以後腫瘤發生風險大大提高。

為什麼呢?一般來說,50歲以後人體從強盛開始走向衰弱,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非常大,“快樂”在這個年齡段是比較少的,所以,免疫和神經內分泌功能都在逐漸下降,使得腫瘤發生率迅速提升。

幸運的是,腫瘤與心臟病、糖尿病、動脈硬化一樣,都屬於老年衰退的慢性病,發展一般需要二三十年,在這段時間內叫癌前病變:

如果心態好、飲食平衡、生活習慣健康,整個機體狀態就能保持平衡,這些潛在的腫瘤就不容易發展起來;如果遇到生活打擊或者經常悶悶不樂,癌細胞才可能就會迅速發生發展。

笑,讓你遠離癌症、免疫恢復

嚴謹的德國人也認識到笑的威力

單靠笑容治療癌症可能不現實,不過如果你還認為這個“大笑抗癌”的方法有點無稽之談的味道,那麼我們來看看在世界範圍內,和我國一樣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排在前沿一些的國家他們是怎麼看待的:

據報導,近年全球有多家“大笑俱樂5000部”相繼成立。就連一向以“嚴肅有餘、幽默不足”著稱的德國人,也掀起轟轟烈烈的“笑聲運動”,德國政府宣導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開懷大笑。

素來板著面孔的韓國人也在學習大笑,笑被一些公司視為員工的良好工作素質。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要參加大笑俱樂部,但是每個人都可以練習笑,讓笑成為自然習慣,學會將生活中的歡樂放大。你笑得愈開懷,得到的幸福就愈多,笑有多種好處。

笑是最自然、最沒有副作用的止痛劑。

當你笑時,腦中的快樂激素便會釋出,快樂激素是最有(endorphin)效的止痛化學物質,能緩和體內各種疼痛,因此一些罹患風濕、關節炎的人,能因經常發笑而減輕病情。

笑能幫助免疫恢復

大笑給免疫系統的恢復和鞏固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如今已經有部分研究證實,大笑可以通過抑制體內壓力荷爾蒙的產生從而達到優化免疫系統的效果。

笑有利於清肺

實驗證明,笑聲對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甚有幫助,例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在外國,有些治療師在治療氣管疾病時常會引病人發笑,以清一清肺部,加強治療效果。

強化心臟。

美國腦神經醫師魯賓斯坦也說:“一分鐘的開懷大笑,等於四十五分鐘的放鬆運動。”但是根據他的研究統計,現代人平均每天只笑五分鐘,而五十年前人們平均每天笑二十分鐘。

所以說:要有意識的練習大笑、主動的大笑,做一個幽默的人,談笑風生,患有血管和心臟病的機會也較低。

總之,笑是全身的健身操。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大,大家聚在一起大笑一場,生活中歡樂的事情被放大了,憂愁、煩惱都被笑聲驅散,對健康很有好處~

院士四句話,句句到要害

不怕癌、不怕病、好養生!

朋友圈都沸騰了~

程書鈞院士實事求是地講:我的心理狀態一般,並不比別人高明,我調整心態的方法,不外乎三句話——總結自己,學習人家,耐心調節未來。

第一句:

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調整自己現在的生活。

遇到事情,先想想過去遇到類似的事情是怎麼處理的,結果如何,整理出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怎麼做。程書鈞說,老了不能過分自信,還是要關愛身體:

第二句:

通過看書、讀報、交流等途徑學習別人的經驗,然後再去實踐。

老年人必須走出小環境,進入大自然,加強與環境和人的交流對健康極有好處。

人一定要多交流,不要把自己孤立起來,積極參與各種力所能及的社會文娛、旅遊等活動。程書鈞強調:

“我常看一些有科學道理的心理學科普書籍,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能説明自己的書。”

第三句:

自我改變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

對已經擁有的東西要滿足,別老覺得自己啥也不行。

人的很多習慣是一輩子養成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解決。從理論認識到實踐有距離,但要堅持下去。另外,凡事不可以要求過高,不要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第四句:

從精神狀態來說,人最好永遠不要退休。

即使離開了現在的工作崗位,也要堅持工作到最後一刻。“我並不是要求老年人都朝九晚五地上下班、掙工資,而是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水準和掌握的本領,換一種方式去發揮餘熱,繼續奉獻給社會。

脂肪肝需要小心糖尿病

很多人不知道,糖尿病和脂肪肝就像一對親兄弟。我國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10%,九成以上是2型糖尿病,這其中約40%~70%合併脂肪肝。吃得太多、肥胖和運動不足是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共同的誘因。

糖尿病和脂肪肝不僅發生環境一樣,它倆還相互協助,嚴重危害健康。一方面,糖尿病可引起各種類型的肝損傷,脂肪肝就是其中一類。血糖長期較高,可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全身代謝失調,從而導致血脂升高,脂肪代謝異常,脂肪肝很快就會現身。另一方面,血糖正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只是肝臟裡多了點脂肪,實際上,多餘的脂肪代謝不出去,往往導致胰島素作用下降,在醫學上稱為“胰島素抵抗”,這時糖尿病這位小兄弟正在“孕育”中,只等“出生”了。

如何防止糖尿病和脂肪肝這對壞兄弟協同作惡呢?只需牢記,治療糖尿病就能預防脂肪肝,積極應對脂肪肝也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一方面,如已被診斷糖尿病,應嚴格控制血糖。血糖輕度異常可通過飲食和運動來控制,若無效則需要藥物治療。另一方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也應像糖尿病患者一樣控制糖、澱粉和脂肪的攝入量。

糖尿病和脂肪肝這類代謝紊亂性疾病都是“富貴病”,對健康人群來說,管住嘴、邁開腿是預防這類疾病的最佳措施。飲食上要注意控制量,把握七分飽三分饑的標準,每餐少吃幾口,且不讓饑餓影響日常活動。運動不僅可消耗過多的糖和脂肪,還能提高機體代謝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