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摩拜ofo獲得融資,但這4大問題令2017年是共用單車兼併和死亡時間

7月6日消息,ofo小黃車宣佈獲得來自阿裡巴巴領投的高達7億美金融資。

上個月,摩拜單車也宣佈獲得來自騰訊高達6億美金融資。國內兩大共用單車巨頭,如今估值都超過數十億美金。看上去,共用單車已經成為了最火爆的市場。但價值兄認為,2017年將是共用單車問題集中爆發,以及兼併和死亡時間。

2017年迎接共用單車的是兼併和死亡

根據市場統計和使用者使用率等多維度統計顯示,不論是ofo還是摩拜,在共用單車市場的地位和市場份額,

已經遠遠甩掉了其他競爭對手。從ofo公佈的官方數字顯示,目前,ofo的業務已經覆蓋120多座城市,運營車輛超650萬輛,日均訂單量2500萬單。計畫年底前公司單車投放規模達到2000萬輛。而摩拜單車在上個月宣佈獲得6億美金最新融資後,宣佈已經在全球超過100個城市投放超過500萬輛智慧共用單車,註冊用戶量超過1億,每天提供超過2000萬次出行服務。

從摩拜和ofo兩家共用單車公佈的資料顯示,

其日均訂單了都超過2000萬,對於其他共用單車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壓力和難以企及的數字。一位共用單車資深從業者向價值兄透露,“共用單車不允許有新加入者了,不管是資本、資源還是別的方面,已經沒有機會了”。

此前,被稱為“共用單車死亡第一案”的悟空單車創始人雷順義也表示,

“在資源上,頭部效應明顯,政府資源、媒體資源等都集中在行業領頭的幾家公司上,在馬太效應的聚合下,公司無法翻身”。另一家已經宣佈停止運營的3Vbike單車創始人也贊同上述看法。

價值兄瞭解到,今年6月份,傳聞摩拜單車將收購與ofo小黃車非常類似的由你單車(UnBike),該消息摩拜單車CEO並未否認。但可以預見的是,2017年隨著阿裡巴巴和騰訊加入共用單車市場的投入,

那些未收到青睞的共用單車創業者們,將只有兩種選擇——被收購或者死亡。

逃不開的4大問題困擾著剛兩歲的共用單車

其實追溯共用單車在國內發展歷史,似乎相當短暫。中國最早以“共用單車”提供服務的城市在武漢,2009年4月,當時由鑫飛達提供了共用單車服務。但2014年因為管理不善和告終。而摩拜和ofo自2015年誕生至今,僅發展了兩年時間。共用單車市場也剛剛兩歲而已,

但他面臨的問題卻繁重而難以解決。

根據新浪科技此前調查提出的共用單車面臨的問題,包括了造車、維護、運營和推廣等四大方面,讓整個共用單車成為當下燒錢大戶。

第一,造車成本太高令企業燒錢嚴重。據天津一家自行車工廠透露,ofo每輛的造價成本約為260元,摩拜單車甚至表示一輛單車價格超過2000元,儘管隨著訂單增加,有傳聞降到800元的單價,但依然造價不菲。若以250元單價計算,600萬輛ofo小黃車的成本達到了15億元。而摩拜單車以800元計算,現在500萬輛車規模需要高達40億元人民幣!顯然,單車的造車成本佔據著最大的資金投入份額。

第二,維護成本太大,令單車服務打折扣。此前有網友調侃,“若街邊孤零零地停著一輛小黃車,那十有八九是壞車”,這使得ofo的損壞率和丟失率居高不下,車輛維護也在耗費著巨大財產。儘管摩拜單車在損壞率上有著明顯的優勢,但依然不可忽視。

第三,共用單車運營和推廣成本巨大。比如在車鎖更換、車輛維修、單車開城後推廣(如請鹿晗代言,合作開演唱會等投入),這些都加劇了共用單車身上前進的負擔。

第四,過度共用單車進入,加劇城市各類問題和矛盾。不容忽視的是,大量共用單車進入,儘管解決了我們綠色出行的訴求,過度的投放也給城市管理,道路擁堵和社會管理等帶來了極大地問題。殊不知,在如今的學校門口、地鐵站邊、商場周圍還有社區附近,大量共用單車阻礙了交通,增添了大量社會垃圾,也造成了諸多矛盾和糾紛。

共用單車成為成功的商業模式,方便了我們綠色出行需求,也成為互聯網巨頭們爭奪市場的新戰場。

ofo每輛的造價成本約為260元,摩拜單車甚至表示一輛單車價格超過2000元,儘管隨著訂單增加,有傳聞降到800元的單價,但依然造價不菲。若以250元單價計算,600萬輛ofo小黃車的成本達到了15億元。而摩拜單車以800元計算,現在500萬輛車規模需要高達40億元人民幣!顯然,單車的造車成本佔據著最大的資金投入份額。

第二,維護成本太大,令單車服務打折扣。此前有網友調侃,“若街邊孤零零地停著一輛小黃車,那十有八九是壞車”,這使得ofo的損壞率和丟失率居高不下,車輛維護也在耗費著巨大財產。儘管摩拜單車在損壞率上有著明顯的優勢,但依然不可忽視。

第三,共用單車運營和推廣成本巨大。比如在車鎖更換、車輛維修、單車開城後推廣(如請鹿晗代言,合作開演唱會等投入),這些都加劇了共用單車身上前進的負擔。

第四,過度共用單車進入,加劇城市各類問題和矛盾。不容忽視的是,大量共用單車進入,儘管解決了我們綠色出行的訴求,過度的投放也給城市管理,道路擁堵和社會管理等帶來了極大地問題。殊不知,在如今的學校門口、地鐵站邊、商場周圍還有社區附近,大量共用單車阻礙了交通,增添了大量社會垃圾,也造成了諸多矛盾和糾紛。

共用單車成為成功的商業模式,方便了我們綠色出行需求,也成為互聯網巨頭們爭奪市場的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