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智行者TICS公益演講:守護生命線 做真正智行者

TICS公益演講 少年兒童交通安全系列

《守護生命線做真正智行者》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網紅交警主持人 倪文競

斑馬線,是保護行人的安全線

生命線

可是為什麼

保護安全和生命的斑馬線

有時卻成了讓親人陰陽相隔的死亡線

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

要如何維護斑馬線上的安全?

要如何守護出行路上的平安?

讓我們一起跟隨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網紅交警主持人倪文競

走進TICS公益演講

《守護生命線 做真正智行者》

演講內容

作為一名交警,我見過的交通事故確實遠遠多於常人。有的朋友說,偶爾看到交通事故現場,覺得心驚膽顫,晚上會做噩夢,可你們交通警察經常處理交通事故,應該都司空見慣,變得麻木了?其實不然,今天我就和朋友們講一件至今還印刻在我腦海裡的一起交通事故現場,這是我從警以來最不願意回憶的一件事。

那是在2015年7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炎熱,我在路口執勤,

快到晚高峰時,有幾個群眾匆忙向我跑來,急促地說:“快,快,交警同志,那邊有輛車把小孩撞了!”我一邊迅速用電臺向大隊值班室報告,一邊向事發地沖去。出事的地方是個沒有信號燈控制的小路口,肇事的銀灰色麵包車斜停在斑馬線上,被撞的孩子倒在斑馬線五米外。被撞的是一個女孩,大概5、6歲的樣子,她穿的非常普通,梳著羊角辮,眼睛是睜開的,很空洞,小小的身子不停抽搐著,
孩子右手緊緊攥著一個咬過一口的饅頭,饅頭上還有血。那場景深深刺痛著我,當時大腦一片空白,心裡別提有多難受了。

在抱著孩子焦急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孩子慢慢不抽搐了,也慢慢沒了喘息聲,世界仿佛也隨之凝固。救護車到達後確認孩子已沒了生命體征,就這樣,我眼睜睜地看著還沒有享受到這個多彩世界的可愛的小女孩,在我懷中離開了人世,這種痛我一輩子都無法忘記。

事故調查認定,肇事麵包車由西向東行經此路口時,駕駛人沒有注意地面菱形的人行橫道提示標線,也沒有減速,當他發現人行橫道上的孩子後,雖然採取了急刹車,但為時已晚。孩子的爸媽在附近市場賣菜,平時也顧不上管孩子,晚上找不到孩子了才輾轉來到交警隊,得知孩子已經不在了的消息後,孩子媽媽當場就哭暈過去。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年,

但這個紮著羊角辮的,眼睛睜的大大的,手中攥著剛吃了一口的饅頭的小女孩的定格影像卻深深烙在我的腦海中,成了心中不可名狀的痛。不知在哪個深夜裡,在哪個瞬間這場景就會跳到我眼前,像夢魘般揮之不去。

這個在斑馬線上被撞身亡的小女孩也不是個案,就全國範圍來說,斑馬線上發生交通事故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近三年來全國在斑馬線上發生機動車與行人的交通事故1.4萬起,造成3898人死亡。

斑馬線是生命線,安全線,它源于古羅馬時代的跳石,20世紀50年代初,英國人在街道上設計出了一種橫格狀的人行橫道線,這些橫線像斑馬身上的白斑紋,因而人們稱它為斑馬線。可以說,斑馬線從誕生之日起,就是要保護行人在這個區域內的絕對安全,它彰顯了“生命高於一切”的理念,可現實中斑馬線遠遠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讓我們從視頻中再來看幾個斑馬線上的生死瞬間。

這些畫面不是電影中的特技鏡頭,都是一樁樁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故,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令人惋惜不已。據分析,造成斑馬線上的事故原因中,機動車未按規定讓行導致的事故占了全國事故的90%。

我們常說,機動車要禮讓行人,其實禮讓行人是“禮”更是“法”。禮讓斑馬線不只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義務。這裡分兩種情形,一種是有交通信號燈的,一種是沒有交通信號燈的。如果斑馬線是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那麼無論是機動車還是行人都要按信號燈指示通行。如果是沒有交通信號燈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也就是說,當您駕車行經沒有信號燈控制的人行橫道時,即使沒有行人通行也要減速,有行人時則必須停車,行駛在沒有人行橫道的道路時,遇到行人橫過時,也應當做出避讓。

那麼《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提到的“應當減速行駛”,應該減速到多少,才能從容應對突發情況呢?儘管每個人反應時間不同,但根據相關試驗,在這裡給大家一個“30/ 30”的安全行車建議,也就是駕駛人在駛近沒有人行橫道信號燈的斑馬線時,要將車速控制在30公里每小時以內。同時,駕駛人還要掌握“備刹”技能,也就是在距離斑馬線30米,不要再加速,而是將右腳從油門位置換到刹車踏板上方,如斑馬線上沒有行人通過,靠留速平穩通過斑馬線,萬一出現情況,立即踩刹車。在道路通行上,行人與機動車鋼鐵結構相比,不過是血肉之軀,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最易受到人身傷害甚至失去寶貴生命,可以說在這種意義上,機動車駕駛人是強者,行人是弱者,強者對弱者應保持禮讓的態度,這在文明社會應該達成共識。生命的價值高於一般的權利,若沒有對弱者的保護,對生命的尊重,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會令人堪憂。目前,我國的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億,汽車已走進尋常百姓家,如果機動車駕駛人不懂得守法禮讓,這就是一個恐怖的數字。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是汽車文明的重要指標,反映的不僅是對生命的尊重,折射的更是廣大交通參與者的守法意識、道德素養和文明程度。

當然 ,斑馬線上的安全,不僅要靠駕駛人遵守法規,也需要行人的共同維護。行人不亂穿馬路,自覺走人行橫道並按交通信號燈規定通行,這不僅是遵守法律規定,更是對自己生命安全的負責之舉!斑馬線上行人雖享有優先路權,但並不代表不需要任何規則約束。正如一位媒體人評論:“搶黃燈、闖紅燈、看手機等行為無異於把自己的安危完全交給了機動車駕駛人”。一些車輛為了躲閃突然冒出的行人而導致的事故也時有發生。因此,對斑馬線和交通法規,行人理應同樣保持十分的敬畏。在此要給大家提個醒,行人過馬路時,應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快步通過,如果紅燈亮起時行人仍在機動車道上,也千萬不要往後退,以免發生危險,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通過。一句話,“安全不安全”這事,自己可得要上心,真別指望著別人。

還有的朋友會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一味要求機動車禮讓,如果行人違反法律規定通行,還要求機動車禮讓,這不是間接助長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嗎?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一問題,當你駕車途經十字路口時,前方人行橫道上有行人正在闖紅燈通行,此時你有兩種選擇,一是繼續行駛,鳴笛警示,迫使行人停下來;二是停車讓行,讓行人先通行。兩種選擇不同的後果是,如繼續行駛,就可能發生險情甚至導致事故發生。如停車讓行,雖然會使自己及後方車輛通行暫緩和失序,但行人卻可安全通過。如您繼續行駛,一旦發生事故,你必定要承擔一定責任。兩害相權取其輕,相信您並不難做出正確選擇。

行人違反交通信號同樣是違法行為,可是別人的錯誤,不是我們犯錯的理由。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犯了錯誤,自己就跟著犯更大的錯誤。道德的踐行需要內心有堅定信念的先行者,我們應該不在乎別人是否比自己更道德,而應在乎是否自己堅持了內心的道德標準,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不能成為我們先做到更文明的阻力。其實,人生不需要大道理,有時只需要小哲學就會讓人釋然,不是嗎?

其實,我們參與交通時角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我們是駕駛人,有時我們是行人。行人不一定都是駕駛人,但駕駛人一定都是行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要求我們在作為駕駛人時,要時刻提醒自己在斑馬線上行走的可能就是自己和家人,要想到你應該用正確的“車姿”來對待作為行人的自己或是家人。只有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路上的矛盾才會減少,也才更有利於形成車讓人、人禮車的氛圍,從而逐步形成更加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當然,要看到這一幕的早日實現,讓斑馬線真正成為安心的行人之道,不僅需要每一位元交通參與者的自律,還需要管理部門綜合施策,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

維護道路交通安全暢通,公安交管部門責無旁貸,針對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的問題,日前公安部交管局鮮明提出了“零容忍 全覆蓋 嚴執法”,並已部署全國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向不禮讓斑馬線的違法行為亮劍,今年以來,全國共查處不禮讓斑馬線違法行為上升了3.4倍,因不禮讓斑馬線違法行為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8%和9.3%。同時,各地公安交管部門也積極會同城建、交通等部門,優化行人過街設施,科學調整信號配時,加強路面監控裝備和信號設施。

全國的集中整治工作雖初見成效,但我們還要看到,斑馬線管理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稍有懈怠,就會反彈甚至前功盡棄,必須鍥而不捨,善作善成。杭州、宿遷等城市因禮讓斑馬線做得特別突出,被市民稱之為“暖城”。杭州從2007年起從公車帶頭開展斑馬線禮讓行人;宿遷在市區人流、車流大的路口、路段加裝監控攝像頭進行視頻取證;天津、無錫、深圳、大連、南寧等城市應用了斑馬線不讓行行人自動抓拍系統。的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城市之所以做得好,就在於他們常年如一日的堅守,久久為功的決心,最終把小小斑馬線做成了“大文章”,做成了黨委政府重視的一件民心工程,做成了部門聯動的重要舉措,做成了提倡禮讓新風的文明之舉。

朋友們,交通安全如同一個生態系統,需要所有交通參與者共同維護。只有駕駛人和行人都能對斑馬線心存敬畏,斑馬線才能真正成為安全線、生命線。

文明的習慣是可以相互感染和促進的,讓我們共同努力,敬畏斑馬線,守護生命線,做一名真正的智行者!

造成3898人死亡。

斑馬線是生命線,安全線,它源于古羅馬時代的跳石,20世紀50年代初,英國人在街道上設計出了一種橫格狀的人行橫道線,這些橫線像斑馬身上的白斑紋,因而人們稱它為斑馬線。可以說,斑馬線從誕生之日起,就是要保護行人在這個區域內的絕對安全,它彰顯了“生命高於一切”的理念,可現實中斑馬線遠遠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讓我們從視頻中再來看幾個斑馬線上的生死瞬間。

這些畫面不是電影中的特技鏡頭,都是一樁樁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故,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令人惋惜不已。據分析,造成斑馬線上的事故原因中,機動車未按規定讓行導致的事故占了全國事故的90%。

我們常說,機動車要禮讓行人,其實禮讓行人是“禮”更是“法”。禮讓斑馬線不只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義務。這裡分兩種情形,一種是有交通信號燈的,一種是沒有交通信號燈的。如果斑馬線是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那麼無論是機動車還是行人都要按信號燈指示通行。如果是沒有交通信號燈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也就是說,當您駕車行經沒有信號燈控制的人行橫道時,即使沒有行人通行也要減速,有行人時則必須停車,行駛在沒有人行橫道的道路時,遇到行人橫過時,也應當做出避讓。

那麼《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提到的“應當減速行駛”,應該減速到多少,才能從容應對突發情況呢?儘管每個人反應時間不同,但根據相關試驗,在這裡給大家一個“30/ 30”的安全行車建議,也就是駕駛人在駛近沒有人行橫道信號燈的斑馬線時,要將車速控制在30公里每小時以內。同時,駕駛人還要掌握“備刹”技能,也就是在距離斑馬線30米,不要再加速,而是將右腳從油門位置換到刹車踏板上方,如斑馬線上沒有行人通過,靠留速平穩通過斑馬線,萬一出現情況,立即踩刹車。在道路通行上,行人與機動車鋼鐵結構相比,不過是血肉之軀,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最易受到人身傷害甚至失去寶貴生命,可以說在這種意義上,機動車駕駛人是強者,行人是弱者,強者對弱者應保持禮讓的態度,這在文明社會應該達成共識。生命的價值高於一般的權利,若沒有對弱者的保護,對生命的尊重,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會令人堪憂。目前,我國的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億,汽車已走進尋常百姓家,如果機動車駕駛人不懂得守法禮讓,這就是一個恐怖的數字。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是汽車文明的重要指標,反映的不僅是對生命的尊重,折射的更是廣大交通參與者的守法意識、道德素養和文明程度。

當然 ,斑馬線上的安全,不僅要靠駕駛人遵守法規,也需要行人的共同維護。行人不亂穿馬路,自覺走人行橫道並按交通信號燈規定通行,這不僅是遵守法律規定,更是對自己生命安全的負責之舉!斑馬線上行人雖享有優先路權,但並不代表不需要任何規則約束。正如一位媒體人評論:“搶黃燈、闖紅燈、看手機等行為無異於把自己的安危完全交給了機動車駕駛人”。一些車輛為了躲閃突然冒出的行人而導致的事故也時有發生。因此,對斑馬線和交通法規,行人理應同樣保持十分的敬畏。在此要給大家提個醒,行人過馬路時,應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快步通過,如果紅燈亮起時行人仍在機動車道上,也千萬不要往後退,以免發生危險,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通過。一句話,“安全不安全”這事,自己可得要上心,真別指望著別人。

還有的朋友會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一味要求機動車禮讓,如果行人違反法律規定通行,還要求機動車禮讓,這不是間接助長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嗎?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一問題,當你駕車途經十字路口時,前方人行橫道上有行人正在闖紅燈通行,此時你有兩種選擇,一是繼續行駛,鳴笛警示,迫使行人停下來;二是停車讓行,讓行人先通行。兩種選擇不同的後果是,如繼續行駛,就可能發生險情甚至導致事故發生。如停車讓行,雖然會使自己及後方車輛通行暫緩和失序,但行人卻可安全通過。如您繼續行駛,一旦發生事故,你必定要承擔一定責任。兩害相權取其輕,相信您並不難做出正確選擇。

行人違反交通信號同樣是違法行為,可是別人的錯誤,不是我們犯錯的理由。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犯了錯誤,自己就跟著犯更大的錯誤。道德的踐行需要內心有堅定信念的先行者,我們應該不在乎別人是否比自己更道德,而應在乎是否自己堅持了內心的道德標準,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不能成為我們先做到更文明的阻力。其實,人生不需要大道理,有時只需要小哲學就會讓人釋然,不是嗎?

其實,我們參與交通時角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我們是駕駛人,有時我們是行人。行人不一定都是駕駛人,但駕駛人一定都是行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要求我們在作為駕駛人時,要時刻提醒自己在斑馬線上行走的可能就是自己和家人,要想到你應該用正確的“車姿”來對待作為行人的自己或是家人。只有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路上的矛盾才會減少,也才更有利於形成車讓人、人禮車的氛圍,從而逐步形成更加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當然,要看到這一幕的早日實現,讓斑馬線真正成為安心的行人之道,不僅需要每一位元交通參與者的自律,還需要管理部門綜合施策,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

維護道路交通安全暢通,公安交管部門責無旁貸,針對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的問題,日前公安部交管局鮮明提出了“零容忍 全覆蓋 嚴執法”,並已部署全國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向不禮讓斑馬線的違法行為亮劍,今年以來,全國共查處不禮讓斑馬線違法行為上升了3.4倍,因不禮讓斑馬線違法行為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8%和9.3%。同時,各地公安交管部門也積極會同城建、交通等部門,優化行人過街設施,科學調整信號配時,加強路面監控裝備和信號設施。

全國的集中整治工作雖初見成效,但我們還要看到,斑馬線管理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稍有懈怠,就會反彈甚至前功盡棄,必須鍥而不捨,善作善成。杭州、宿遷等城市因禮讓斑馬線做得特別突出,被市民稱之為“暖城”。杭州從2007年起從公車帶頭開展斑馬線禮讓行人;宿遷在市區人流、車流大的路口、路段加裝監控攝像頭進行視頻取證;天津、無錫、深圳、大連、南寧等城市應用了斑馬線不讓行行人自動抓拍系統。的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城市之所以做得好,就在於他們常年如一日的堅守,久久為功的決心,最終把小小斑馬線做成了“大文章”,做成了黨委政府重視的一件民心工程,做成了部門聯動的重要舉措,做成了提倡禮讓新風的文明之舉。

朋友們,交通安全如同一個生態系統,需要所有交通參與者共同維護。只有駕駛人和行人都能對斑馬線心存敬畏,斑馬線才能真正成為安全線、生命線。

文明的習慣是可以相互感染和促進的,讓我們共同努力,敬畏斑馬線,守護生命線,做一名真正的智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