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說連載《希望的田野》(5)

高小兵和他的表弟何小勇到胡劉村出門剛走不大功夫,

他在省城工廠當工人的父親高勤儉回家來了。五十六歲的高勤儉中等身材,身體比和他同齡的莊稼漢子要單薄一些,他衣著樸素,和普通農民的裝扮沒有什麼兩樣。他平時家裡沒有什麼事情他很少回家,他在國營大企業當工人,工廠每個星期有一天休息,一個月四個星期天,其中三個星期天他都留在工廠裡加班或者值班。這樣他一個月下來就能多掙十幾塊錢的工資或者換成到休假。
他為人老實本分,工作認真負責,逢年過節,車間領導總是安排他值班。尤其是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日,春節過年,這些法定重要的節日,領導都把他留下值班。高勤儉也喜歡在這些節日裡值班,值班一天拿兩天的工資,比平時星期天值班更划算。

高勤儉的名字就像他的本人一樣樸實無華,勤勞節約孝順忠厚是他一生的標籤。他本不姓高,而是姓尤。

他出生在貧苦的尤家,他上面是一個哥,他排行老二,十歲的時候父母把他過繼給高家莊引鎮醫善堂高掌櫃當養子。高掌櫃的內人陳氏脾氣暴躁,曾經生育過一雙兒女,到都沒有養大成人,先後夭折。高掌櫃待勤儉如同親生的兒子,陳氏卻不愛勤儉。勤儉在高家莊雖然缺乏母愛,但是高家有吃有穿,還能讀書識字。他讀完了初小,高掌櫃打算讓他繼續讀高小,陳氏不同意。
高掌櫃拗不過內人,於是托人給勤儉在城裡銀行謀了一份差事,讓勤儉當了相公娃學徒工。

高勤儉有養父高掌櫃手把手傳授的珠算功底,能寫會算,做事謹小慎微,自然勝任這份工作。從此,十三歲的高勤儉離開了高家莊,開始了獨立的生活。高掌櫃安頓好了兒子的前程,又托媒人給勤儉定了和他在一條街開雜貨鋪子的劉老闆的四姑娘做媳婦。1949年,西安解放前夕,兵荒馬亂,

二十歲的高勤儉娶四姑娘過了門,高掌櫃給新媳婦更名為素貞,自此高勤儉成家立業,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擔。

解放初期,高掌櫃依然在醫善堂做他的藥材生意,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他的兒子高勤儉在銀行裡當職員,兒媳婦劉素貞和婆婆處不到一塊,要進紡織廠當紡織女工,高掌櫃極力反對。他捎話把兒子從省城叫回來,對他們小倆口說:“我把勤儉養大成人,給他娶媳婦不圖別的什麼,

為的就是你倆給我高家頂門定居傳宗接代,老了有人服侍,端茶倒水養老送終。勤儉在城裡工作,家裡有一個人掙錢就對了,你又要出去,這家還成不成一個家?”高掌櫃一直視勤儉如同親生兒子,一向待兒媳婦也好。兒子媳婦和他沒有矛盾,尊敬他聽他的話,劉素貞最終沒有出外參加招工,留在高家莊務農,操持家務!

過了一年,劉素貞生了一個男孩,就是高小兵的大哥高小民。陳氏有了自己的孫子,對待兒媳婦不向以前那麼刻薄了,高興時還幫兒媳婦帶娃,把她們娘倆接到醫善堂住上幾天。1958年,全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公私合營運動,高掌櫃生性膽小怕事,白天在外面被公家批評教育,晚上回到家裡受內人的奚落嘮叨,氣郁於中,一病不起,半年後客死在醫善堂,時年才六十歲。

高掌櫃一死,陳氏在醫善堂住不成了,國家動員商人家屬返鄉,她只好回到高家莊老屋。高勤儉從此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擔子重了,他熬煎得在高掌櫃出殯的前一天晚上,守夜一夜抽了一盒香煙,在此之前他是不會抽煙的。

陳氏是個過慣富裕日子的老式女人,她從不下地勞動,體諒不到兒子媳婦的難處,每個月向兒子高勤儉要十元錢的生活費,無論什麼原因一個角角都不能少,既不幫助媳婦帶娃,也不給孫子做飯。她與兒子分了家,一個人住在大房裡,一個人吃飯。高勤儉每個月工廠發了工資,他要按時把錢給母親送回家來。若是耽誤了日子,陳氏就會把他臭駡一頓,或是找到工廠去鬧活。

陳氏有了自己的孫子,對待兒媳婦不向以前那麼刻薄了,高興時還幫兒媳婦帶娃,把她們娘倆接到醫善堂住上幾天。1958年,全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公私合營運動,高掌櫃生性膽小怕事,白天在外面被公家批評教育,晚上回到家裡受內人的奚落嘮叨,氣郁於中,一病不起,半年後客死在醫善堂,時年才六十歲。

高掌櫃一死,陳氏在醫善堂住不成了,國家動員商人家屬返鄉,她只好回到高家莊老屋。高勤儉從此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擔子重了,他熬煎得在高掌櫃出殯的前一天晚上,守夜一夜抽了一盒香煙,在此之前他是不會抽煙的。

陳氏是個過慣富裕日子的老式女人,她從不下地勞動,體諒不到兒子媳婦的難處,每個月向兒子高勤儉要十元錢的生活費,無論什麼原因一個角角都不能少,既不幫助媳婦帶娃,也不給孫子做飯。她與兒子分了家,一個人住在大房裡,一個人吃飯。高勤儉每個月工廠發了工資,他要按時把錢給母親送回家來。若是耽誤了日子,陳氏就會把他臭駡一頓,或是找到工廠去鬧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