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兒急性腸胃炎,症狀有那些?

1:成因

小兒的急性腸胃炎仍是當今世界上最普遍、最重要的醫療問題之一。

夏日高溫,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保存不慎極易腐壞,孩童們又大多喜食零嘴,罹患急性腸胃炎的病例時有所聞。因病毒及細菌而引起腸胃發炎,會出現嘔吐、腹瀉及發燒症狀。

主要的感染原因為:

1.食物與水的污染:吃了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料,最常見的污染源是蛋類、污染的肉類、生菜沙拉等。

2.動物與人的相互感染:兒童的寵物,如貓、狗、烏龜...。

3.感冒病毒所引起。

2:症狀

包括發燒、腹瀉、嘔吐、食欲減退、口渴、尿量減少;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脫水症狀:口唇乾燥、蒼白、皮膚無彈性、眼球凹陷及變幹、哭泣時沒有眼淚、前囟門凹陷,甚至會發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壓降低、抽搐等危險狀態。

3:分類

1.病毒型:

主要症狀是腹痛、嘔吐、腹瀉、發燒、食欲降低、倦怠,

有時會合併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及腺病毒,偶而有腸病毒。這類病毒像感冒一樣傳染力很強,家人容易受到傳染,症狀約持續3到7天。

2.細菌型:

在臺灣急性腸胃炎大都因細菌性食物中毒為多,主要是因飲食受污染所引起,或小朋友沾到地上的細菌沒洗手就進食而受到感染。主要症狀以水瀉、腹痛、嘔吐為主,嚴重的也會發燒,

甚至解黏液便或血絲便。這類細菌常見的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曲狀桿菌、志賀氏菌等。這種腸胃炎症狀會較厲害,約持續5到10天,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嚴重時會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家長不得不注意。

4:治療:

1.找出致病原,治療潛在的病因,大部份的人是屬於輕度的症狀,一般會自我痊癒,嚴重時須矯正體液和電解質,必要時使用止瀉劑和抗生素。

2.因為急性下痢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治療,

使用反而會有副作用,如正常細菌叢的改變,吸收障礙,或延長排菌的時間。但對老年人或免疫不全的人,則須早期使用抗生素。對特殊的感染則鬚根據病菌感受性來使用。

3.高度傳染性的個案須要隔離,排泄物要謹慎處理。

4.注意體液的平衡,酸堿和電解質的穩定,必要給予口服補充液(如電解質飲料)或是點滴輸液,如果症狀緩解,可給予清淡或流質飲食,

不可給予乳製品或是油膩食物。

5:預防:

1.最重要的是「病從口入」的觀念,勤洗手。

2.民眾外燴的情形,由於大多沒有營業登記,且多在戶外設備簡陋,常引起食物中毒,值得民眾小心。

3.夜市小吃或是攤販賣的食物,常因冷凍不良或是經烹調後置放太久,而引起細菌滋生,也要小心選購。

4.平日烹調避免沾汙細菌,注意手的衛生,蟑螂和蒼蠅的預防,注意廚房、器具和食材的清潔。

5.避免細菌繁殖,食物應趁新鮮趕快食用,食後儘量用冰箱保存起來。

6.儘量不要生吃食物,尤其是海鮮類。儘量不要飲用地下水。

7.購買食品要注意外表是否完整、可靠廠商出品、製造日期以及使用期限。

8.注重污水和排泄物的處理,提升衛生教育和環境衛生的品質。

9.隨著國民旅遊去疫區的增加,大陸探親旅遊,國外遊客、外籍勞工、偷渡、走私等外來人口的頻繁,使得一些國外流行的傳染病也漸漸在臺灣發現,所以檢疫的工作很重要。

食物應趁新鮮趕快食用,食後儘量用冰箱保存起來。

6.儘量不要生吃食物,尤其是海鮮類。儘量不要飲用地下水。

7.購買食品要注意外表是否完整、可靠廠商出品、製造日期以及使用期限。

8.注重污水和排泄物的處理,提升衛生教育和環境衛生的品質。

9.隨著國民旅遊去疫區的增加,大陸探親旅遊,國外遊客、外籍勞工、偷渡、走私等外來人口的頻繁,使得一些國外流行的傳染病也漸漸在臺灣發現,所以檢疫的工作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