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雲搞了個“無人超市”,噱頭還是趨勢?

最近,馬雲又搞了個大事情,淘寶造物節,其中“無人零售超市”的體驗成功的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

自打2009年搞了雙十一,成功把“單身男士流淚的節日,硬是搞成了讓已婚男人悲泣的節日”。

2016年開始搞淘寶造物節,看來又可能是一波令人“哭泣”的節日。

什麼是淘寶造物節?

淘寶造物節是淘寶繼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之後針對90後年輕人推出的另一個節日。

在淘寶造物節中,可以看到全球最頂尖的高科技、90後明星偶像網紅“造音造藝”、精靈古怪的淘寶店……眾多潮玩、運動等年輕人群體還將以“部落”的形式展示自我。

第二屆造物節於2017年7月8日-12日在浙江杭州G20展館。

從定義上來看有兩個重點:

1、針對90後的年輕人推出的。

作為已婚的男人這下放心了,終於不用哭泣了。

2、針對的商品主要是潮玩、運動類型。通俗點講就是各種稀奇古怪的高科技產品。

其實,說白了,人工智慧+生活產品,可能全新的改變未來人的生活。

總之,未來的生活中,將會出現各種有趣的智慧高科技產品。

這次造物節上,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無人零售超市”的體驗。

無人超市的怎麼運行的?

其實。

在馬雲搞無人超市的時候,亞馬遜已經搞了個全新的線下商店 Amazon Go。概念差不多,只是具體的結算方式上有所不同。

1、Amazon Go是什麼樣子的?

第一步:刷手機進店(可能是亞馬遜的app功能)

第二步:拿起任何一件商品時,櫃檯上的感應裝置會自動將該商品加入購物車,

同理,如果放回貨架則從購物車中刪除。

第三步:選購完成,消費者無需親自結算便可拿著商品直接出門!因為App綁定了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可自動完成結算,電子收據也將自動發到購物者的手機裡。

2、馬雲搞得“無人零售店”是什麼樣子的?(淘咖啡)

第一步:使用者打開手機淘寶,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簽署資料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等),通過認證閘機、然後把手機好好放兜裡就能購物了,

全程都不用再掏出手機啦。

第二步:選購東西,或者在餐飲區點單。

第三步:選購完成,消費者無需親自結算,只需拿著商品經過一道「結算門」,貨款就會直接從支付寶扣除。

結算完成後,整個購物流程也就結束了。

那麼,兩種無人零售的區別在哪?大體流程差不多,僅僅只是付款方面會有所差別。

Amazon Go是通過特殊的貨架(可以感知人與貨架之間的相對位置,還有商品的位移)來計算是誰拿走了哪一件商品。

相比亞馬遜,馬雲的淘咖啡採用的是支付功能設計在了分拆到了離店時的「支付門」上,貨架區則是用視頻資訊捕捉來優化運營,説明結算、資料分析。

總體感覺,亞馬遜的實現難度有點大,人流較少時測試時沒問題,真的運用到像沃爾瑪這樣的超市,人群相對密集的時候怎麼解決。如果你在Amazon Go超市買東西,我拿著手機經過你旁邊,會不會把你的商品加到我的購物車了呢?

還有,就是貨架的成本比較高,所有商品都必須放在這些特殊設計的貨架上,開一個超市就得購買亞馬遜的貨架?

淘咖啡的支付環節相對來說,我覺得可行度比亞馬遜的要好。在支付的時候經過一封閉的小房間(支付門),就會自動結算你購買的商品,無論是藏在包裡還是行李箱,都能識別出來。

黑科技就是每個商品需要打上RFID標籤,但是呢,這個識別成本就會提高,而且要改造供應鏈,難度也不小。總之有利也有弊。

縱觀Amazon Go和淘咖啡,目前應該屬於概念階段,真的要到普及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大家都相信, 從技術上來說都不是問題。

主要問題在兩個方面:

1、降低成本,否則沃爾瑪不可能採用這些系統替代收銀員的崗位。

2、整個商品的供應鏈環節可能都需要重新改造,譬如打上RFID標籤、

那麼,無人超市流行以後

人的想像總是無限的,但是變成現實還是漫長的。如果有一天,無人超市遍地都是,誰的影響最大?

其實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超市的收銀員。是的,這部分人將不存在價值。

但是,從整個產業鏈來說,就業的機會並沒有減少,或者降低,只是崗位的轉移。

譬如無人超市的系統維護,物品的擺放、消費者的收據分析(無人超市的資料搜集:當你拿著某一樣商品時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都會被記錄下來説明商家判斷某款商品是不是讓人滿意。淘咖啡有一套複雜的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即使使用者不看鏡頭的情況下,超市也能精准地捕捉到使用者的生物特徵。);供應鏈上游可能需要製造RFID標籤等等一系列崗位。

就像淘寶的誕生,可能導致了現下部分零售店的導購人員事業,但是同時又提供了 諸如物流、淘寶客服、淘寶運營等等眾多崗位。

甚至可能比之前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當然了,這裡有個殘酷的現實。新產生的崗位對人的要求會增加,也就是說只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可能才可以勝任這部分工作。譬如淘咖啡的資料分析、系統的開發等等。

重複式勞動密集型的人力需求在人工智慧的不斷升級優化之下, 將會逐步被淘汰。

社會的進步、人類的進步,總是需要“犧牲”一部分人的。

來源歪圈(xxyquan),可搜索關注。人流較少時測試時沒問題,真的運用到像沃爾瑪這樣的超市,人群相對密集的時候怎麼解決。如果你在Amazon Go超市買東西,我拿著手機經過你旁邊,會不會把你的商品加到我的購物車了呢?

還有,就是貨架的成本比較高,所有商品都必須放在這些特殊設計的貨架上,開一個超市就得購買亞馬遜的貨架?

淘咖啡的支付環節相對來說,我覺得可行度比亞馬遜的要好。在支付的時候經過一封閉的小房間(支付門),就會自動結算你購買的商品,無論是藏在包裡還是行李箱,都能識別出來。

黑科技就是每個商品需要打上RFID標籤,但是呢,這個識別成本就會提高,而且要改造供應鏈,難度也不小。總之有利也有弊。

縱觀Amazon Go和淘咖啡,目前應該屬於概念階段,真的要到普及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大家都相信, 從技術上來說都不是問題。

主要問題在兩個方面:

1、降低成本,否則沃爾瑪不可能採用這些系統替代收銀員的崗位。

2、整個商品的供應鏈環節可能都需要重新改造,譬如打上RFID標籤、

那麼,無人超市流行以後

人的想像總是無限的,但是變成現實還是漫長的。如果有一天,無人超市遍地都是,誰的影響最大?

其實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超市的收銀員。是的,這部分人將不存在價值。

但是,從整個產業鏈來說,就業的機會並沒有減少,或者降低,只是崗位的轉移。

譬如無人超市的系統維護,物品的擺放、消費者的收據分析(無人超市的資料搜集:當你拿著某一樣商品時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都會被記錄下來説明商家判斷某款商品是不是讓人滿意。淘咖啡有一套複雜的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即使使用者不看鏡頭的情況下,超市也能精准地捕捉到使用者的生物特徵。);供應鏈上游可能需要製造RFID標籤等等一系列崗位。

就像淘寶的誕生,可能導致了現下部分零售店的導購人員事業,但是同時又提供了 諸如物流、淘寶客服、淘寶運營等等眾多崗位。

甚至可能比之前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當然了,這裡有個殘酷的現實。新產生的崗位對人的要求會增加,也就是說只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可能才可以勝任這部分工作。譬如淘咖啡的資料分析、系統的開發等等。

重複式勞動密集型的人力需求在人工智慧的不斷升級優化之下, 將會逐步被淘汰。

社會的進步、人類的進步,總是需要“犧牲”一部分人的。

來源歪圈(xxyquan),可搜索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