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告訴你電影裡僵屍、機甲、死嬰有多難做?國內特效化妝連個美瞳都買不到

編譯:新京報 李桐

新媒體編輯:許喬洋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1994年,連凱大學剛畢業就加入了大衛·芬奇執導的《異形3》劇組做模具師,從此走上特效化妝師的職業道路。

1996年在吉爾莫·德爾·托羅的科幻驚悚片《變種DNA》(1997年上映)中做完雕塑的工作之後,

他回到臺灣和香港去推銷特效化妝,因此結識了許多導演。一些導演覺得他外形不錯,便邀請他來客串,他就“這樣傻傻地去演”,一不小心就做了十多年的演員。

直到2009年,好友何超儀投拍《維多利亞一號》時找他幫忙,連凱才終於重啟了特效化妝師的身份,並聯合古天樂組建了特效化妝工作室“希娜魔夫”。

這才是連凱的本行。

古天樂後來向CG特效方向發展,現在他主演的《喵星人》和《明日戰紀》均為自己的特效公司負責渲染。《明日戰紀》中的機甲、特效化妝則由連凱的公司負責。

新京報獨家專訪特效化妝工作室“希娜魔夫”創始人、演員連凱,討論中國特效化妝現狀及案例分析。

連凱剛回國的時候,特效化妝領域是一片空白,他要從零開始培養自己的員工,還得給劇組“洗腦”。二十年過去了,國內仍然有70%的導演無法真正理解特效化妝的重要性,較為先進的國內導演當中也有不少人更傾向於與國外公司合作,比如徐克就很喜歡與韓國特效公司合作。

同時,國內供應商也只能80%的材料需求,一切特製美瞳的時候都只能從美國訂制。

不過情況正在一點點好轉,同類工作室變得越來越多,特效化妝也並不局限於電影行業,他們還可以挖掘博物館、遊樂園等專業市場。

特效化妝主要做什麼?
《京城81號Ⅱ》 特效化妝:乾屍、死嬰、燒傷

乾屍妝

剛出生的死嬰模型。

這部戲中除了一些面部燒傷妝,希娜魔夫還提供了三個特效化妝的道具:梅婷的乾屍、剛出生的死嬰、泡在水缸裡的死嬰。“因為這個戲要得比較急,一個月的時間內(做好所有的特效道具),

所以我們改裝了一個之前的半成品,變得完全不一樣。這個嬰兒和一具懷孕的屍體一起泡在水裡,你不可能真的看過泡在水缸裡的嬰兒,所以就要參考法醫書上的樣本(連凱辦公室的茶几上放著一本厚厚的法醫書)。矽膠(外皮)通過上色來表現皮膚泡在水裡的狀態。”

《寶貝》特效化妝:機械嬰兒

希娜魔夫為楊冪主演的新片《寶貝》做了一個1:1的機械嬰兒。因為不能排泄,他生下來沒多久就死了。劇組不選擇CG是因為這個嬰兒跟演員有很多接觸,爸爸要抱他、親他、摸他,還有眼神互動眼神。連凱表示整個嬰兒需要五個人遙控,分別負責頭、手、腿、表情,以及肚子的呼吸和起伏:“這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肚子更大。我們在肚子裡放了兩個氣囊,一個模擬呼吸一個撐大肚皮。外面的皮膚是伸縮性很好的矽膠材質。”

《明日戰紀》 特效化妝:機械鎧甲

“我們給古天樂主演的《明日戰紀》做了一套很厚很重的鎧甲(約18公斤)。天氣也比較熱,我們就幫他做一套冷卻系統——裡面有管,演員休息的時候我們會接上氣罐,灌氣進去,馬上就涼快了。為了方便演員運動,我們把關節內側的缺口做得比較大,再做填充的設計(讓觀眾看不出來)。還可以讓關節內側那一塊變成是軟的。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案,要看設計。”

《八佰》特效化妝:軍人屍體

連凱工作室的二樓擺著許多作品,當中有一句臉被炸開的軍人屍體。那是為管虎新片《八佰》做的樣本,這個專案改編自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的故事,描繪戰爭的慘烈。“他們要很多當時軍人打仗的屍體,要很寫實,不像以前躺下去我給你倒點血就好。你看到那個頭都爆掉,就是大口徑的槍打進去之後,這邊爆開來。他覺得真實打仗就是這樣。”

《屍城》 特效化妝:僵屍

連凱和錢人豪合作的第一部戲是2014年《屍城》。在僵屍外皮上連凱用了組合拼接的設計,大臂是肌肉紋理,小臂是破碎的皮膚,接在一起就無需擔心演員運動的時候“皮膚”起褶子導致穿幫。“整個妝容完成要兩個小時。穿上身很快,但要修邊和上色,尤其眼睛周圍和牙齒,還要戴隱形眼鏡。(這時連凱展示了一張僵屍演員吃盒飯的場景的片場照)皮貼好,但是手還沒上色,化妝到一半放飯了。”

《南極絕戀》 特效化妝:墜毀飛機

趙又廷主演的災難愛情片《南極絕戀》中需要一家墜毀的飛機。除了參考歷史照片中失事飛機的樣子,希娜魔夫的團隊還要琢磨飛機內部設施的做舊。連凱說:“我們定做的都是新的沙發,要想哪些地方會有磨損,哪些地方比較髒,哪些地方會生銹,哪些地方會漏油。甚至飛機外皮受風吹雨打,生銹的痕跡是朝哪個走向,是地心引力的走向還是風的走向?要有考究的心,做出來的產品才會不一樣,好不好就在於你的考察能力和產品的真實度。”

《錢學森》

特效化妝:謝頂頭套

“陳坤演錢學森,我演郭永懷,兩人是好友,經常有對手戲。錢學森年輕的時候髮際線就很高,我們要給他帶個光頭套,貼上去融邊,上面有假髮還有一些種的頭髮。他每天都要上好幾個小時的妝。我們對戲時演到一半,我看他妝不對,還會幫他弄,然後再演,那種感覺很奇怪。(笑)”

《奇幻森林》特效化妝:猩猩外套

“彭發導演沒給我看劇本,只要求我們做兩套給演員穿的猩猩外套,一隻咖啡色一隻黑色(反派)。兩套衣服沒有裝機械,表情都是後期用CG做,因為拍攝時還不是很熱,又是在攝影棚取景,所以沒有冷卻系統。但是服裝開口的設計很重要,萬一演員穿好衣服說要去大號,一天去個三四次,就不用拍了。”

中國特效化妝缺點啥?
缺人才

好萊塢的特效化妝產業十分完善,甚至有專門的真人秀《特效化妝師大對決》(Face Off),每一位元選手的作品都令人驚歎。但國內的電影工業不完善,特效化妝產業更是處於起步階段。連凱剛回國的時候為了培養員工辦了一個培訓班。學得快的一年半能上手,慢的可能就中途自己放棄了。國內專業人才市場稍有起色之後,更多的學徒是在專案過程中學習和練手,“很現實的,一部電影定生死”。連凱要求員工每個步驟都懂,“這樣他會瞭解哪個部門會遇到什麼困難,才可以避免”。

缺伯樂

有了人才,可導演不理解也沒用。“(年輕導演)比較懂,比較敢用。以前老派的導演覺得看不到,沒有必要花錢在這個上面,他們覺得靠演員來演就好。”另外一種狀況是,部分導演因為懶,想把特效全部丟給後期做,覺得CG就好。連凱表示這種態度不可取:“後面有一座喜馬拉雅山這種肯定要CG化,不可能做個山出來。但是跟演員有接觸的東西一定要做實體,演員的感受和反應不一樣,實體一定是最真實的。”

缺規則

目前國內有兩方面的規則破壞者:連凱表示工作室每個專案都是簽好合同、頭期款入帳了才開工,而且每個專案都是按件計價,打包合同就“會很慘”,這是片方的小聰明讓特效化妝從業者學會了警惕;另一類是特效公司的過度宣傳招惹官司,之前某特效化妝公司稱《老炮兒》中張涵予的肌肉是做出來的,裝備分九塊,耗資30萬,管虎回應稱該公司混淆概念,他們做的是肌肉紋理貼皮而不是肌肉本身,並表示要對簿公堂。

缺預算

連凱指出目前最大的困境是:“國內很多戲是導演很有想法,但是製片人和投資方想省錢。比如說我今天想拍《侏羅紀公園》,可是我不想花錢在恐龍上,只想花錢在演員上面。然後你找了幾個億片酬的一線明星,預算都用掉了,剩了一百萬、兩百萬做恐龍,那……我不知道這個戲拍出來幹什麼。可是中國就是覺得卡司是重要的,特效不重要。現在有好一些,但是70%還是偏向這種。”

缺材料

全臉的特效化妝都少不了隱形眼鏡的增色。可惜國內現在雖然有很多美瞳產商,卻沒有人去做電影專用的隱形眼鏡。“這種美瞳能用的地方太少,沒有需求自然也沒有這個人才,你要的時候就來不及做給你。”所以連凱都是直接從美國訂制特效化妝專用的隱形眼鏡。

缺演員

連凱在出演《京城81號Ⅱ》時給自己設計了一款白癜風的造型:“導演本來要刀疤,但是我說十部戲裡面有九個都是刀疤,沒有創意我不要。白癜風效果很強,還不用貼皮。我做了一個可以放在臉上的模具,化妝師就可以用比我皮膚淡兩個色號的粉底按照模具的形狀上妝。半個小時就能畫完,但在國內從來沒有人嘗試過。”沒有人嘗試的原因之一,就是國內很多演員顧及形象,不一定夠接受這種妝面。但是連凱本身就是專業的特效化妝師,喜歡玩這種有辨識度的造型。

他生下來沒多久就死了。劇組不選擇CG是因為這個嬰兒跟演員有很多接觸,爸爸要抱他、親他、摸他,還有眼神互動眼神。連凱表示整個嬰兒需要五個人遙控,分別負責頭、手、腿、表情,以及肚子的呼吸和起伏:“這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肚子更大。我們在肚子裡放了兩個氣囊,一個模擬呼吸一個撐大肚皮。外面的皮膚是伸縮性很好的矽膠材質。”

《明日戰紀》 特效化妝:機械鎧甲

“我們給古天樂主演的《明日戰紀》做了一套很厚很重的鎧甲(約18公斤)。天氣也比較熱,我們就幫他做一套冷卻系統——裡面有管,演員休息的時候我們會接上氣罐,灌氣進去,馬上就涼快了。為了方便演員運動,我們把關節內側的缺口做得比較大,再做填充的設計(讓觀眾看不出來)。還可以讓關節內側那一塊變成是軟的。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案,要看設計。”

《八佰》特效化妝:軍人屍體

連凱工作室的二樓擺著許多作品,當中有一句臉被炸開的軍人屍體。那是為管虎新片《八佰》做的樣本,這個專案改編自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的故事,描繪戰爭的慘烈。“他們要很多當時軍人打仗的屍體,要很寫實,不像以前躺下去我給你倒點血就好。你看到那個頭都爆掉,就是大口徑的槍打進去之後,這邊爆開來。他覺得真實打仗就是這樣。”

《屍城》 特效化妝:僵屍

連凱和錢人豪合作的第一部戲是2014年《屍城》。在僵屍外皮上連凱用了組合拼接的設計,大臂是肌肉紋理,小臂是破碎的皮膚,接在一起就無需擔心演員運動的時候“皮膚”起褶子導致穿幫。“整個妝容完成要兩個小時。穿上身很快,但要修邊和上色,尤其眼睛周圍和牙齒,還要戴隱形眼鏡。(這時連凱展示了一張僵屍演員吃盒飯的場景的片場照)皮貼好,但是手還沒上色,化妝到一半放飯了。”

《南極絕戀》 特效化妝:墜毀飛機

趙又廷主演的災難愛情片《南極絕戀》中需要一家墜毀的飛機。除了參考歷史照片中失事飛機的樣子,希娜魔夫的團隊還要琢磨飛機內部設施的做舊。連凱說:“我們定做的都是新的沙發,要想哪些地方會有磨損,哪些地方比較髒,哪些地方會生銹,哪些地方會漏油。甚至飛機外皮受風吹雨打,生銹的痕跡是朝哪個走向,是地心引力的走向還是風的走向?要有考究的心,做出來的產品才會不一樣,好不好就在於你的考察能力和產品的真實度。”

《錢學森》

特效化妝:謝頂頭套

“陳坤演錢學森,我演郭永懷,兩人是好友,經常有對手戲。錢學森年輕的時候髮際線就很高,我們要給他帶個光頭套,貼上去融邊,上面有假髮還有一些種的頭髮。他每天都要上好幾個小時的妝。我們對戲時演到一半,我看他妝不對,還會幫他弄,然後再演,那種感覺很奇怪。(笑)”

《奇幻森林》特效化妝:猩猩外套

“彭發導演沒給我看劇本,只要求我們做兩套給演員穿的猩猩外套,一隻咖啡色一隻黑色(反派)。兩套衣服沒有裝機械,表情都是後期用CG做,因為拍攝時還不是很熱,又是在攝影棚取景,所以沒有冷卻系統。但是服裝開口的設計很重要,萬一演員穿好衣服說要去大號,一天去個三四次,就不用拍了。”

中國特效化妝缺點啥?
缺人才

好萊塢的特效化妝產業十分完善,甚至有專門的真人秀《特效化妝師大對決》(Face Off),每一位元選手的作品都令人驚歎。但國內的電影工業不完善,特效化妝產業更是處於起步階段。連凱剛回國的時候為了培養員工辦了一個培訓班。學得快的一年半能上手,慢的可能就中途自己放棄了。國內專業人才市場稍有起色之後,更多的學徒是在專案過程中學習和練手,“很現實的,一部電影定生死”。連凱要求員工每個步驟都懂,“這樣他會瞭解哪個部門會遇到什麼困難,才可以避免”。

缺伯樂

有了人才,可導演不理解也沒用。“(年輕導演)比較懂,比較敢用。以前老派的導演覺得看不到,沒有必要花錢在這個上面,他們覺得靠演員來演就好。”另外一種狀況是,部分導演因為懶,想把特效全部丟給後期做,覺得CG就好。連凱表示這種態度不可取:“後面有一座喜馬拉雅山這種肯定要CG化,不可能做個山出來。但是跟演員有接觸的東西一定要做實體,演員的感受和反應不一樣,實體一定是最真實的。”

缺規則

目前國內有兩方面的規則破壞者:連凱表示工作室每個專案都是簽好合同、頭期款入帳了才開工,而且每個專案都是按件計價,打包合同就“會很慘”,這是片方的小聰明讓特效化妝從業者學會了警惕;另一類是特效公司的過度宣傳招惹官司,之前某特效化妝公司稱《老炮兒》中張涵予的肌肉是做出來的,裝備分九塊,耗資30萬,管虎回應稱該公司混淆概念,他們做的是肌肉紋理貼皮而不是肌肉本身,並表示要對簿公堂。

缺預算

連凱指出目前最大的困境是:“國內很多戲是導演很有想法,但是製片人和投資方想省錢。比如說我今天想拍《侏羅紀公園》,可是我不想花錢在恐龍上,只想花錢在演員上面。然後你找了幾個億片酬的一線明星,預算都用掉了,剩了一百萬、兩百萬做恐龍,那……我不知道這個戲拍出來幹什麼。可是中國就是覺得卡司是重要的,特效不重要。現在有好一些,但是70%還是偏向這種。”

缺材料

全臉的特效化妝都少不了隱形眼鏡的增色。可惜國內現在雖然有很多美瞳產商,卻沒有人去做電影專用的隱形眼鏡。“這種美瞳能用的地方太少,沒有需求自然也沒有這個人才,你要的時候就來不及做給你。”所以連凱都是直接從美國訂制特效化妝專用的隱形眼鏡。

缺演員

連凱在出演《京城81號Ⅱ》時給自己設計了一款白癜風的造型:“導演本來要刀疤,但是我說十部戲裡面有九個都是刀疤,沒有創意我不要。白癜風效果很強,還不用貼皮。我做了一個可以放在臉上的模具,化妝師就可以用比我皮膚淡兩個色號的粉底按照模具的形狀上妝。半個小時就能畫完,但在國內從來沒有人嘗試過。”沒有人嘗試的原因之一,就是國內很多演員顧及形象,不一定夠接受這種妝面。但是連凱本身就是專業的特效化妝師,喜歡玩這種有辨識度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