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宗昌22歲時就曾與日本鬼子交過手,戰敗還讓他發了大財!

吃不飽飯是什麼滋味?

這個張宗昌知道!從出生一直到發跡的近20年,

他一直掙扎在溫飽線下,忍受著大自然的殘酷。為了填飽肚子,他幾乎什麼卑賤的工作都幹,抬棺材、端盤子、放牛......但與其他貧賤之人不同的是,他並不安於這種貧賤。

對此,他的母親給他的影響很大,她不僅給了他高大的身軀,還給了他一個敢打敢做的性格。

15歲時,為了混飯吃,他就跟著父親闖關東去了。後來,與他同去的父親及親戚因為各種原因回山東老家了,

但是一向膽大的張宗昌卻選擇留了下來。從此,他一個人開始了自己的闖蕩生涯。

最初的日子實在難熬,東北的寒冬不比山東,可張宗昌只有一件破襖,他就這麼熬著。為了生存,他只能打零工。後來,一個小機會來了。當年,沙俄為了侵佔東北就在那裡大修中東鐵路,

這需要大批的工人,於是張宗昌就報名了。

工作中,張宗昌十分賣力,為人又非常慷慨大方,因此深得工友的擁戴,俄國人也看好他,很快他就被提拔為工頭。這給了他與俄國人頻繁交流的機會,別看他幹的是民工的活,可他腦子也不閑著,很快就學會了俄語,而這為他的發跡奠定了基礎。

張宗昌在中東鐵路工地幹了五年,期間日本和沙俄為了爭奪東北還發生了日俄戰爭。

由於戰場在東北,俄軍需要大量的翻譯,這時俄語口語流利的張宗昌就被選上了。

戰爭雖然是日俄雙方的事情,但因為在東北,為了打敗對方,他們都競相拉攏當地的土匪給對方搞騷擾。而負責俄軍此項任務的就是張宗昌。張宗昌膽子真不小,

為了拉土匪入夥,多次單槍匹馬闖入土匪的山頭,這反倒讓土匪對他高看一眼。

很快,張宗昌的“土匪”隊伍就發展起來了,但與日軍及其“土匪隊伍”剛一交戰就被打了個七零八落。俄軍倒沒說什麼,反而更加支持他,讓他擴軍,由於他對手下還不錯,隊伍一下發展到2萬多。這2萬多人儘管不是很專業,但畢竟人多,還是給日軍製造了一些麻煩。

可是,由於日軍作戰

兇悍,

俄國最終被打敗,而張宗昌的隊伍也只能解散。俄軍給他們的遣散費本來是每個兵3個月薪餉75個盧布,還有70個盧布作為路費,但是張宗昌只給他們發了3個月的月薪,那70個盧布的路費全被他裝進自個的腰包了。為此,他一下子成了“百萬富翁”。

從此,張宗昌走出少年時的貧困。但他並不是個守財奴,而是花錢如流水,這也為他的前途鋪好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