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空谷幽蘭——衲子畫展"7月9日於京開幕

展覽名稱:空谷幽蘭——衲子畫展

開幕酒會:2017年7月9日(周日)下午15:30

展覽地點:太和藝術空間

策 展 人:賈廷峰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798藝術區2號院B10

電話:010-59789856

郵箱:taiheyishu@163.com

網址:www.taiheart.com

衲子簡介

1940年生於北京,名陳征,慶龍,大龍等。1956年師從張惠中先生學書法、畫蘭竹。1958年師從王雪濤、汪慎生先生學習寫意花鳥。1964年畢業於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

1976年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教授中國畫和書法。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荷風送香氣 41.5×119.5cm 紙本水墨

乍對書燈青有味 33.6x33.6cm 紙本水墨

子美集開詩世界 32.5x32.5cm 紙本水墨

朝披夢澤雲之三 70x46.5cm 紙本水墨

蘭竹 33.5x34cm 紙本水墨

荷 69×138cm 紙本水墨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 34x68cm 紙本水墨

勞心於刻劃而自毀 63×35cm 紙本水墨

空谷幽蘭 衲子畫境

文_賈廷峰

與衲子老先生相識十幾年,這一次給他做的畫展已是第四回了。按常理,先生的作品屬於大寫意花鳥畫,理應數量充足,但每次做展都因湊不夠數的原因使得商定的時間往後推了又推。近日翻廂倒櫃選得作品,方才籌畫了此次展覽。

衲子先生性情散淡不常畫畫,平日深居斗室,偶爾回河北老宅呆上數日,總是讀書臨帖時來了興致才畫上幾幅。

別看他走路說話慢吞吞地,可只要一提起毛筆那就立馬活脫脫似個大將軍,攥著筆管上端,面對著一片雪白的天地,恣肆縱橫之態躍然紙上。他將書法用筆完全融入繪畫之中,線條與墨色互相生髮,在幹濕、濃淡、輕重、疏密中呈現出一派寧靜,簡約而率略。

衲子作畫幾乎很少用鮮亮顏色,只是用研過的墨和更多的留白來抒發自己對自然物象的心象表達,其筆下的一切都溫潤謙和,釋放著樸實的震撼力。朱京生語:“衲子先生長期游離於學術界之外,不被批評家所關注,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裡也少為世人所知,寂寞中不去迎合庸眾的審美和世俗的政治,挺然於一切潮流宗派之外,陶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仿佛豪傑之士”。衲子的精神境界延續了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高潔風骨,作品中沉靜又雅致的氣息超越了時間與空間,成為新的經典。

衲子的繪畫不以宏大氣魄取勝,往往只截用描繪物件的局部作為特寫,顯示出其見微知著的能力。如《問余何適廓爾忘言》,全幅獨取一段枝蔓,綠葉滴翠,花蕊漸舒,枝椏伸展,原本微小的生命因此而被放大。畫面之內,筆力沉鬱而不失張弛,墨彩交融而層次分明,布陳隨心而法度自足。畫面之外,墨香彌散而生出浮想,一枝綻放可窺花開滿樹。

十餘年來,我家中擺放的畫作換了一茬又一茬,可唯獨衲子老先生的那幅蘭草一直靜靜地掛在客廳,凝神望去仿若空谷幽蘭。

其筆下的一切都溫潤謙和,釋放著樸實的震撼力。朱京生語:“衲子先生長期游離於學術界之外,不被批評家所關注,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裡也少為世人所知,寂寞中不去迎合庸眾的審美和世俗的政治,挺然於一切潮流宗派之外,陶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仿佛豪傑之士”。衲子的精神境界延續了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高潔風骨,作品中沉靜又雅致的氣息超越了時間與空間,成為新的經典。

衲子的繪畫不以宏大氣魄取勝,往往只截用描繪物件的局部作為特寫,顯示出其見微知著的能力。如《問余何適廓爾忘言》,全幅獨取一段枝蔓,綠葉滴翠,花蕊漸舒,枝椏伸展,原本微小的生命因此而被放大。畫面之內,筆力沉鬱而不失張弛,墨彩交融而層次分明,布陳隨心而法度自足。畫面之外,墨香彌散而生出浮想,一枝綻放可窺花開滿樹。

十餘年來,我家中擺放的畫作換了一茬又一茬,可唯獨衲子老先生的那幅蘭草一直靜靜地掛在客廳,凝神望去仿若空谷幽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