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連續兩天,新華社、人民日報先後再談《王者榮耀》

導語

“王者榮耀”推出後一度引發遊戲熱潮,同時負面新聞,特別是針對青少年沉迷遊戲的報導不乏於耳。人民日報,新華社兩天內先後發表評論指出,防沉迷☆禁☆藥方在父母手上,

手游不應“遊戲”歷史。

◆ ◆ ◆ ◆ ◆

人民日報再談王者榮耀:學生沉迷是家庭教育問題

近日,手游《王者榮耀》被推上風口浪尖,原因不太榮耀——讓不少中小學生沉迷於此,讓不少家長頭大。雖然開發團隊推出了限制登錄時間、父母一鍵禁玩、加強實名認證等法子,但防沉迷系統上線首日,玩家便找到了破解辦法。

回顧互聯網不長的發展歷史,防沉迷一直是兩代人鬥爭的主題。只是當年被父母扭著耳朵從網吧拎回家的少年,

倏然長大,成了半夜捉到孩子還在玩手游的憤怒父母。

遊戲是人類的天性。但孩子尚不是成熟的理性人。在判斷力這一重要的人生技能習得之前,恰當的干預和引導十分必要。何為恰當?藥方就在父母手裡。

在媒體採訪中,有一位小學生的話發人深省:“當我孤單的時候,我媽媽就把手機給我。”不得不反思,中小學生沉迷遊戲,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人的接觸範圍,就是他的世界。當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那一刻,他對世界的認知從零開始,逐漸做加法。父母的生活環境,是他最初的世界;父母帶孩子出趟遠門,孩子心中便種下了遠方,有一天他會知道,這個小小的地球之外,還有太陽系,還有廣闊無垠的宇宙;父母給孩子一本書,孩子便能在有限的文字之中認識無數的朋友,他會知道荊軻並非女兒身,

其實是易水河畔頂天立地的男兒,也會知道李白一生最好的朋友是詩和酒,根本做不了刀尖上舔血的刺客。

因此,優秀的父母應該是掌燈人,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將決定孩子的接觸範圍。如果在更廣闊的世界裡,發現更多好玩兒的事情,孩子還會單單迷戀手遊的快樂嗎?

孩子就喜歡玩遊戲,但如果通過有趣、健康的戶外體驗活動替代虛擬世界的遊戲,

那麼不但能滿足孩子們尋求挑戰和取得成就的心理,還能提升孩子們與他人、與社會的交往能力,豈不善哉?

有一位朋友,今天帶女兒去參演兒童戲劇,明天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或者門都不用出,兩個人躺在沙發上你一言我一語編故事,也能度過一個快樂的下午……一家人的日子如此豐富多彩,這樣的孩子恐怕不會輕易沉迷於遊戲不能自拔。

新華社評王者榮耀:手遊不該“遊戲”歷史

荊軻變成了手持奇怪兵刃的美女刺客,劉備變成了肩抗火槍身穿風衣的黑幫教父……在手游《王者榮耀》裡,幾千年來人們熟知的歷史人物變得面目全非。這對缺少歷史知識的少年兒童來說很容易產生迷惑,歷史在這裡,真成了可以“被隨意打扮的小姑娘”。

荊軻,那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勇士,在我國歷史上是個特有的文化符號。然而,在《王者榮耀》裡,“荊軻”二字變成了刺客家族世代傳承的名號;“刺秦”的故事也被胡編亂造得南轅北轍。

曾有一個沉溺《王者榮耀》的孩子在作文中這樣寫道:“我的天啊,我一直以為四大刺客分別是李白、韓信、蘭陵王、荊軻……在老師講荊軻之前,我一直以為荊軻是女的。”

歷史文化可以闡釋,人物形象可以演繹,但前提是尊重和維護優秀文化傳統。手游也是文化作品,需要寓教於樂,如果創作者缺乏起碼的文化自尊與自愛,又何談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像《王者榮耀》一樣,一邊消費歷史文化,一邊歪曲歷史人物,只能形成文化誤讀和價值錯亂。

特別是,《王者榮耀》已涉足海外市場,更不應以編造中國歷史人物來“坑”那些不瞭解中國歷史的海外玩家,讓他們在剛剛接觸中華文化符號時就被誤導。

在《王者榮耀》中,一些符合歷史人物形象的臺詞很受玩家歡迎。比如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以及莊周的“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這恰恰說明,尊重歷史,賦予角色真實的歷史認知感,不僅能獲得玩家的認可,更可以成為一個有益的文化傳播平臺。

人民網一評王者榮耀:娛樂大眾還是陷害人生

遊戲研發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視潛在危害,不能只重體驗而不計後果。如果一款遊戲埋藏了“魔鬼的種子”,那麼一旦推向市場,就會害人害己。作為企業,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責任的擔當,正如一知名企業所堅持的,“不要作惡。我們堅信,作為一個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從長遠來看,我們會得到更好的回饋——即使我們要放棄一些短期收益。”為社會盡責、為發展盡力、為人類增添價值,“王者”才會真正“榮耀”。

人民網二評王者榮耀:加強“社交遊戲”監管刻不容緩

“社交遊戲”的監管不該只堵不疏,而應樹立“大監管”理念,遊戲製作方的源頭設限、政府部門的審核監管、家庭成員的陪伴監護等,一個不能少。……“遊戲世界的規則很簡單”,但引導遊戲的規則卻不能過於簡單,只有各方力量的手緊握在一起,才能讓遊戲成為精彩生活的有益補充。

人民網三評王者榮耀:健康娛樂 過好“移動生活”

過好“移動生活”,要堅守共同價值。共用單車再多,也不能堵塞應急救援通道,因為通道意味著生死;無人機拍攝再炫,也不能干擾航空飛行,因為信號影響到乘客安危;自媒體平臺再拓寬了資訊發佈管道,也不能惡意造謠傳謠,因為謠言猛於虎;一款手游再如何成為全民性、現象級,也要更多兼顧不同群體的需求和特點,因為孩子容易陷入其中。凡此種種,只要關乎生命健康、公共利益、社會責任等,不僅要平衡好群己權界,而且要堅守價值的共識排序。

新華社三評王者榮耀:健康遊戲不止於防沉迷

對於防沉迷,特別是未成年人群體,有關專家認為,監管部門、家長和遊戲開發運營商應該共同協作,承擔應盡的責任。業內專家建議,監管部門應在我國探索遊戲分級制度,為以後的監管提供依據,也給遊戲開發者設定邊界。

網友說

@慢慢騎士:其實父母別指責這個,最好靜下心來,陪孩子玩玩,逐漸就能使孩子擺脫沉迷。如果一味指責壓迫,對叛逆期的孩子來說只會使問題越來越嚴重。

@兮木無枝:正視挑戰,勿將遊戲汙名化地扣帽子,這不是討論問題的良好姿勢。

@華君summer:給青少年提供一個健康的網路環境很重要,這個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不要唯利是圖。家庭教育在好也比不上教育環境好,環境能影響人,改變人!

荊軻,那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勇士,在我國歷史上是個特有的文化符號。然而,在《王者榮耀》裡,“荊軻”二字變成了刺客家族世代傳承的名號;“刺秦”的故事也被胡編亂造得南轅北轍。

曾有一個沉溺《王者榮耀》的孩子在作文中這樣寫道:“我的天啊,我一直以為四大刺客分別是李白、韓信、蘭陵王、荊軻……在老師講荊軻之前,我一直以為荊軻是女的。”

歷史文化可以闡釋,人物形象可以演繹,但前提是尊重和維護優秀文化傳統。手游也是文化作品,需要寓教於樂,如果創作者缺乏起碼的文化自尊與自愛,又何談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像《王者榮耀》一樣,一邊消費歷史文化,一邊歪曲歷史人物,只能形成文化誤讀和價值錯亂。

特別是,《王者榮耀》已涉足海外市場,更不應以編造中國歷史人物來“坑”那些不瞭解中國歷史的海外玩家,讓他們在剛剛接觸中華文化符號時就被誤導。

在《王者榮耀》中,一些符合歷史人物形象的臺詞很受玩家歡迎。比如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以及莊周的“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這恰恰說明,尊重歷史,賦予角色真實的歷史認知感,不僅能獲得玩家的認可,更可以成為一個有益的文化傳播平臺。

人民網一評王者榮耀:娛樂大眾還是陷害人生

遊戲研發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視潛在危害,不能只重體驗而不計後果。如果一款遊戲埋藏了“魔鬼的種子”,那麼一旦推向市場,就會害人害己。作為企業,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責任的擔當,正如一知名企業所堅持的,“不要作惡。我們堅信,作為一個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從長遠來看,我們會得到更好的回饋——即使我們要放棄一些短期收益。”為社會盡責、為發展盡力、為人類增添價值,“王者”才會真正“榮耀”。

人民網二評王者榮耀:加強“社交遊戲”監管刻不容緩

“社交遊戲”的監管不該只堵不疏,而應樹立“大監管”理念,遊戲製作方的源頭設限、政府部門的審核監管、家庭成員的陪伴監護等,一個不能少。……“遊戲世界的規則很簡單”,但引導遊戲的規則卻不能過於簡單,只有各方力量的手緊握在一起,才能讓遊戲成為精彩生活的有益補充。

人民網三評王者榮耀:健康娛樂 過好“移動生活”

過好“移動生活”,要堅守共同價值。共用單車再多,也不能堵塞應急救援通道,因為通道意味著生死;無人機拍攝再炫,也不能干擾航空飛行,因為信號影響到乘客安危;自媒體平臺再拓寬了資訊發佈管道,也不能惡意造謠傳謠,因為謠言猛於虎;一款手游再如何成為全民性、現象級,也要更多兼顧不同群體的需求和特點,因為孩子容易陷入其中。凡此種種,只要關乎生命健康、公共利益、社會責任等,不僅要平衡好群己權界,而且要堅守價值的共識排序。

新華社三評王者榮耀:健康遊戲不止於防沉迷

對於防沉迷,特別是未成年人群體,有關專家認為,監管部門、家長和遊戲開發運營商應該共同協作,承擔應盡的責任。業內專家建議,監管部門應在我國探索遊戲分級制度,為以後的監管提供依據,也給遊戲開發者設定邊界。

網友說

@慢慢騎士:其實父母別指責這個,最好靜下心來,陪孩子玩玩,逐漸就能使孩子擺脫沉迷。如果一味指責壓迫,對叛逆期的孩子來說只會使問題越來越嚴重。

@兮木無枝:正視挑戰,勿將遊戲汙名化地扣帽子,這不是討論問題的良好姿勢。

@華君summer:給青少年提供一個健康的網路環境很重要,這個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不要唯利是圖。家庭教育在好也比不上教育環境好,環境能影響人,改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