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諸葛亮的仙氣和妖氣,《三國演義》為何神話諸葛亮

真假三國縱橫談25:諸葛亮的仙氣和妖氣

諸葛亮無疑是《三國演義》的核心人物之一,

為了突出他的足智多謀,作者可謂是煞費苦心,將歷史上諸多本和他無關的故事按在了他的身上,甚至於對他進行了神話。上世紀二十年代,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裡,曾說過這樣的話:“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近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魯迅先生在這裡說,《三國演義》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謀,寫他足智多謀,幾乎是無所不能,

寫出來卻像是帶著妖氣一樣,顯得很不真實。

許多人對魯迅這句話覺得很是有些費解,不明白這裡的“近妖”是什麼意思。

這裡所說的“近妖”,其實是指小說中對諸葛亮的一些神怪描寫。這其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赤壁之戰之時,他“身披道衣,跣足散發”祭東風。再比如五出祁山之時,他搞什麼奇門遁甲、縮地法。這還不算什麼,最為神奇的是在他死後三十年,鄧艾帶著魏軍偷渡陰平,

見到諸葛亮題寫的石碣,上面寫著“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原來他竟然早就預言到炎興元年(西元263年)鄧艾會在此偷渡,又預言他會和鐘會都很快死於非命,這些竟然全都應驗了。

像這樣的描寫,在《三國演義》中是比比皆是。這樣的諸葛亮不僅僅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軍事家,而且還是一個呼風喚雨、未卜先知的“高人”。在許多古代的讀者看來,

諸葛亮簡直是神乎其神,還著一種仙氣,更加的超凡入聖,更加的值得崇拜。但在現代的思維之下,對諸葛亮這樣的描寫,難免會讓現在的讀者覺得其荒誕不經,有些難以接受,也難怪魯迅先生斥之為妖妄了。

諸葛亮借東風塑像

其實仙氣也好,

妖氣也罷,都是一定程度上神化了諸葛亮,這並非《三國演義》的創造,而是長期以來累積的結果。

對諸葛亮的神仙始于南北朝時代。在《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的《晉陽秋》裡說道,諸葛亮死時天象異常,天上有一顆紅色的帶有芒角的星星,從東北劃向西南,投入諸葛亮的軍營,投下去又起來,下去時是大的,升起來時變小,一連投了三次。不久後,諸葛亮就死了。這樣的記載就給諸葛亮帶來了某種神秘感。

劉宋時期的劉敬權所著《異苑》中記載,蜀郡臨邛縣有一口火井,在東漢興盛之時,火井裡的烈焰沖天,十分的熾烈旺盛。但到了桓靈和靈帝在位的時候,漢室衰微,炎熱越來越小,後來諸葛亮向井裡望了一下,火勢又重新旺盛了起來。到了

景曜元年(應該是景耀元年,西元263年),有人向井裡投了支蠟燭,火熄滅了,這一年,蜀漢便滅亡了。

由此看來,這口火井即象徵著東漢王朝,按照古代陰陽五行的理論,東漢屬火。諸葛亮看了一眼火井,火勢就重新變旺,這說明諸葛亮即是能匡複漢室之人。

南北朝之後,對諸葛亮的神話較之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隋書》記載,隋文帝之時,行軍總管史萬歲南征。他經過大小勃弄,見到一塊“諸葛武侯紀碑”,上面寫著“萬歲後,勝我者過此。”此時距離蜀漢滅亡已經足足有數百年之外了,諸葛亮竟然早就知道幾百年後會有一個叫“萬歲”的人從此經過。

又據《蜀古績記》:曹彬伐蜀,謁武侯祠,謂孔明雖忠於漢,而疲竭蜀之軍民,不能複中原之萬一,不得為武,欲折毀之。俄報中殿摧塌,有石碑出,上雲:“測我心事者,惟有宋曹彬”。彬遂令郡守新其祠宇,為文祭之而去。

在這裡,曹彬拜謁武侯祠,認為他雖然忠於漢室,但和蜀地軍民奮鬥那麼多年,也沒能恢復中原,算不得很有才能,就動了拆毀武侯祠的念頭。不一會兒,就有人來報中殿忽然倒塌,出現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測我心事者,惟有宋曹彬”。曹彬大吃一驚,令人重修祠宇,又撰文拜祭一番才離去。

武侯祠

《宋史》:狄青破儂智高,見《孔明紀功碑》雲:“後有功在吾上者,立石於右。”青果立之其右。後為震雷所擊。孔明累累前睹若此,真神人哉!

這樣的故事在史書中也是不絕於縷,和這些故事比起來,諸葛亮能預料到死後三十年鄧艾偷渡陰平,以及他和鐘會二人不久後都會死於非命,這簡直就是小兒科了。

到了元代,連不通文墨的蒙古皇帝也要來湊熱鬧了。《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條》載:“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元英宗封諸葛亮為戌烈忠武顯靈仁濟王。

而到了《三國志平話》中,小說作者乾脆直截了當地說他就是神仙:“諸葛亮本是一神仙,自小學業,時至中年,無書不覽,達天地之機,神鬼難度之志,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揮劍成河”。這本書在寫到了南征孟獲的時候,一撫琴,六月熱天就下起了大雪。類似描寫,比比皆是。

而在許多關於三國的元雜劇中,諸葛亮也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能呼風喚雨還能煉丹燒藥,修煉長生之術,儼然就是一位神仙了。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與那些神怪故事相比,他的呼風喚雨和夜觀星象之類的,就一點也不足為怪了。這類描寫,究竟是好還是壞,都不重要,它們已經深深地植根於我們久遠的民間信仰之中了,在我們民間的思維中,諸葛亮早就成了一位神仙了。

按照古代陰陽五行的理論,東漢屬火。諸葛亮看了一眼火井,火勢就重新變旺,這說明諸葛亮即是能匡複漢室之人。

南北朝之後,對諸葛亮的神話較之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隋書》記載,隋文帝之時,行軍總管史萬歲南征。他經過大小勃弄,見到一塊“諸葛武侯紀碑”,上面寫著“萬歲後,勝我者過此。”此時距離蜀漢滅亡已經足足有數百年之外了,諸葛亮竟然早就知道幾百年後會有一個叫“萬歲”的人從此經過。

又據《蜀古績記》:曹彬伐蜀,謁武侯祠,謂孔明雖忠於漢,而疲竭蜀之軍民,不能複中原之萬一,不得為武,欲折毀之。俄報中殿摧塌,有石碑出,上雲:“測我心事者,惟有宋曹彬”。彬遂令郡守新其祠宇,為文祭之而去。

在這裡,曹彬拜謁武侯祠,認為他雖然忠於漢室,但和蜀地軍民奮鬥那麼多年,也沒能恢復中原,算不得很有才能,就動了拆毀武侯祠的念頭。不一會兒,就有人來報中殿忽然倒塌,出現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測我心事者,惟有宋曹彬”。曹彬大吃一驚,令人重修祠宇,又撰文拜祭一番才離去。

武侯祠

《宋史》:狄青破儂智高,見《孔明紀功碑》雲:“後有功在吾上者,立石於右。”青果立之其右。後為震雷所擊。孔明累累前睹若此,真神人哉!

這樣的故事在史書中也是不絕於縷,和這些故事比起來,諸葛亮能預料到死後三十年鄧艾偷渡陰平,以及他和鐘會二人不久後都會死於非命,這簡直就是小兒科了。

到了元代,連不通文墨的蒙古皇帝也要來湊熱鬧了。《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條》載:“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元英宗封諸葛亮為戌烈忠武顯靈仁濟王。

而到了《三國志平話》中,小說作者乾脆直截了當地說他就是神仙:“諸葛亮本是一神仙,自小學業,時至中年,無書不覽,達天地之機,神鬼難度之志,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揮劍成河”。這本書在寫到了南征孟獲的時候,一撫琴,六月熱天就下起了大雪。類似描寫,比比皆是。

而在許多關於三國的元雜劇中,諸葛亮也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能呼風喚雨還能煉丹燒藥,修煉長生之術,儼然就是一位神仙了。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與那些神怪故事相比,他的呼風喚雨和夜觀星象之類的,就一點也不足為怪了。這類描寫,究竟是好還是壞,都不重要,它們已經深深地植根於我們久遠的民間信仰之中了,在我們民間的思維中,諸葛亮早就成了一位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