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韋小寶的原型其實是他

眾所周知,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向來與歷史聯繫緊密。有時候故事發生的歷史時期是真的,其中的人物卻是虛構的。比如說《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鹿鼎記》裡的韋小寶。有時候其中的人物是真的,

但是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卻是假的。如《射雕英雄傳》中的丘處機,《倚天屠龍記》裡的朱元璋,陳友諒。

所以,很多人希望去從金庸小說裡去研究歷史,這是錯誤的。因為這些歷史都是經過金庸老先生藝術加工而成的。而有些人則站在歷史研究的角度去批評金庸小說,這也是不對的,小說家言,怎能當真。

那麼,金庸小說裡的那些虛構人物是不是都是憑空想像出來的呢?也不儘然,

比如《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便有原型。

《鹿鼎記》可以說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奇特的一部。不同於以往他以往小說中描寫的那些俠肝義膽,豪傑英雄,《鹿鼎記》寫的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無恥小人”,他出生低微,

油嘴滑舌,又腳踏兩條船,在清朝和天地會之間左右逢源。而且,自始至終,韋小寶始終都不是什麼武功高手,唯一擅長的還是神行百變,一門逃跑絕技。

這樣一個人物,的確有別於以往我們對大俠的定義。當然他身上也有許多我們喜歡的優點,比如講義氣,明大義。而且與之前那些大俠相比,韋小寶更像是一個有血有肉,在我們身邊就有的人。

最初,《鹿鼎記》出書後,便有書友猜測,

韋小寶的原型是不是來源於三寶太監鄭和。一來,他們進宮為太監的經歷相似,都是誤打誤撞就進宮的。鄭和原名馬和,小名三寶。明朝軍隊進攻雲南時,年僅10歲的鄭和無緣無故成了俘虜。又因為長相清秀,被閹割成太監,送進宮中。機緣巧合中被燕王朱棣看中,成了他的貼身太監。這個橋段,有點類似康熙和韋小寶的情節。

後來,韋小寶獻計擒拿了鼇拜,鄭和則幫助朱棣擊敗了建文帝。兩者都因此受到皇帝的信任,從此官運亨通。

這麼看來,的確有幾分相似。但是後面金庸自己又說了,這個人物的原型主要是受一位海外華人的啟示。

經過考證,這個海外華人便是華人爵士韋寶珊。不用說,光看名字,就知道這兩個人物有共同之處了。另外,這個韋寶珊和韋小寶一樣,都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腳踏兩條船。韋寶珊,一邊是清朝的候補道,也就是廳局級候補幹部,一有空缺就可以上任的實權幹部。一邊又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興中會成員,致力於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這和鹿鼎記中的故事很是吻合,韋小寶既是天地會的青木堂堂主,又是清朝赫赫有名的韋爵爺。

而這還不是關鍵,更神奇的是韋寶珊在腳踏兩條船的同時,竟然一直左右逢源。大清仍在執政時,韋寶珊曾因協助引渡罪犯予清廷審訊,故此深得清廷信任。辛亥革命後,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向孫中山副手胡漢民投降時,雙方更以韋寶珊擔任保證人,以確保政權平穩過渡。為表揚韋寶珊對中華民國立國的貢獻,時任大總統袁世凱向他授予三等嘉禾勳章。不久以後,二次革命在1913年爆發,國民黨人被袁世凱驅逐,袁世凱更是打算以韋寶珊接替被逐的胡漢民,出任廣東都督之職。

這簡直是現實中翻版的韋爵爺啊。

這和鹿鼎記中的故事很是吻合,韋小寶既是天地會的青木堂堂主,又是清朝赫赫有名的韋爵爺。

而這還不是關鍵,更神奇的是韋寶珊在腳踏兩條船的同時,竟然一直左右逢源。大清仍在執政時,韋寶珊曾因協助引渡罪犯予清廷審訊,故此深得清廷信任。辛亥革命後,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向孫中山副手胡漢民投降時,雙方更以韋寶珊擔任保證人,以確保政權平穩過渡。為表揚韋寶珊對中華民國立國的貢獻,時任大總統袁世凱向他授予三等嘉禾勳章。不久以後,二次革命在1913年爆發,國民黨人被袁世凱驅逐,袁世凱更是打算以韋寶珊接替被逐的胡漢民,出任廣東都督之職。

這簡直是現實中翻版的韋爵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