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侵略中國,偷襲美國,卻唯獨不敢打這個國家,被這個國家徹底打怕了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直到1945年蘇聯向日本宣戰的幾年間,蘇聯與日本都長時間維持著和平狀態,那麼,蘇聯與日本相隔那麼近,野心勃勃的日本為什麼沒有主動進攻蘇聯遠東地區呢?原來在1939年5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日本就主動挑戰蘇聯,不過被蘇聯狠揍了一頓,從此再也沒敢主動進攻蘇聯,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日本原來就有一個“北進”計畫,就是北上攻打蘇聯。可是又不敢直接攻打,因此就找了一塊土地——諾門罕地區,

來試探一下蘇聯,這一試探,爆發了諾門罕戰役,也讓日本徹底放棄了進攻蘇聯的計畫。

這場諾門罕戰役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日本於1939年5月進攻蒙古的諾門罕地區,借此作為跳板,再進攻蘇聯。剛開始時,日本派出了關東軍,甚至飛機,打的蒙古軍節節敗退,但是蒙古與蘇聯簽訂了一個《蒙蘇互助協定》,根據協定,蘇聯迅速出兵。

第二階段,蘇聯朱可夫元帥親來指揮,

而日本也調集了大量兵力,日本有兵力兩萬人,坦克84輛,飛機180餘架,而蘇聯則出動了150餘輛裝甲車、150余輛坦克車、150餘架飛機。由於蘇聯擁有地形優勢,以及指揮有方,日本基本處於被動挨打局面。

朱可夫元帥

第三階段,蘇聯為儘快解決戰鬥,加大了兵力、裝備投入,

共有機械化大軍10萬餘人,800多輛坦克、裝甲車,500多架飛機,而日本則處於防守地位。

第四階段,蘇聯大反攻,蘇聯用大量的坦克、飛機發動了反攻,雖然日本想要死守陣地,但是日本的防禦陣地基本上被蘇聯炮火夷為平地。

1939年9月15日,日蘇雙方簽署了停戰協定。

在這場日本與蘇聯的較量中,蘇聯與日本共投入了兵力近20萬人,而戰爭結束後,蘇聯損失6000多名士兵,而日本卻損失近2萬兵力(不同統計機構的統計資料有所不同),

日本則被蘇聯徹底打怕了,放棄了“北進”戰略,從這時直到蘇聯主動向日本宣戰的接近五年的時間裡,日本再也不敢主動向蘇聯發動進攻了。